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卡爾·馬克思

增加 3,147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卡爾·馬克思(德語:Karl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早期在中國被譯為麥喀士,是猶太裔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社…”
卡爾·馬克思(德語:Karl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早期在中國被譯為麥喀士,是猶太裔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革命理論家、新聞從業員、歷史學者、革命社會主義者。馬克思在經濟學上的工作解釋絕大多數工人和資本家間的關係,並且奠定後來諸多經濟思想的基礎。馬克思亦是社會學與社會科學的鼻祖之一,在卡爾·馬克思的一生中出版過大量理論著作,其中最著名和具備超強影響力的兩部作品分別有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和1867年至1894年出版的《資本論》。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一個相對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1835年10月就讀於德國波昂大學和柏林洪堡大學期間的馬克思,開始對青年黑格爾派的哲學觀點產生興趣。大學畢業以後,馬克思為科隆地區的一家持有激進觀點的報紙供稿,與此同時,其自身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思想萌芽,開始漸漸成形。1843年時馬克思移居法國巴黎後,馬克思繼續在其他持有激進觀點的相關報社,從事專欄寫作;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馬克思遇見了後來的重要朋友和支持者——佛烈德利赫·恩格斯。1849年,馬克思遭流放後便與妻兒一起遷居到英國倫敦。他到達倫敦後依然繼續從事寫作工作,同時也開始構建他關於社會經濟活動的理論。馬克思還積極參與社會主義運動,並很快在第一國際中成為重要人物。

馬克思關於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理論被統稱為馬克思主義,主張人類社會是在控制生產資料的統治階級與提供勞動生產的勞動階級間不斷的階級鬥爭中發展而成。馬克思認為國家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而運轉,而這又常常被視為大眾的公共意志[18]。他同時也預言如之前存在過的社會經濟體系一樣,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會導致它自身的滅亡,並會被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所取代;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存在的矛盾,將會由工人階級奪取政治權力而終結,最終建立工人自由人聯合體所管理、形成無任何階級制度的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積極地實踐他的理論,指出工人階級應該有組織地發動革命,推翻資本主義以改變社會經濟體制。

馬克思由於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創始人,長期以來廣泛受到許多人的讚美和批評,因此馬克思也被人們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卡爾·馬克思與德國哲學家佛烈德利赫·尼采、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並列為新哲學學說的奠基者;他還與法國社會學家艾彌爾·涂爾幹、德國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斯·韋伯並列為現代社會科學建立者[24]。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也在國際領域,極其強烈地影響著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工會和政黨,並且以馬克思的想法為核心基礎而延伸出許許多多的不同派別、學術體系。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