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無編輯摘要
[[File: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1.jpg |thumb |400px|有框|右|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scenery104706.html 照片來自]]]
'''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剝皮寮歷史街區)''' 位於台北萬華老舊巷弄中的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是利用「剝皮寮」的舊址,以融入式的教育文化理念,作為推廣鄉土教育之園地,並將學校教育及社區文化互相結合,不定期規劃各式主題特展,再配合上剝皮寮歷史街區,發揮「歷史老街紮根教育園地,教育活動活化歷史老街」的想法,辦理各項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
 
 
===成立緣起===
剝皮寮歷史街區保存有相當完整的清代街型、清代傳統店屋、日治時代市區改正後的立面以及光復後改建面貌,其建築空間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對於都市紋理的延續深具意義。街區內並包含相當多的歷史軌跡,包括指定為歷史建築的廣州街123號-國學大師章太炎旅臺居所、永興亭船頭行、宋協興米店、呂阿昌醫師宅、日祥旅社、太陽製本所、秀英茶桌仔店、長壽號茶桌仔店、道教法壇-威靈壇、公共澡堂鳳翔浴室等,加上周邊聚集著龍山寺等古蹟和金紙店、中藥行、青草店、佛具店等傳統產業。因此剝皮寮歷史街區實蘊含了豐富的鄉土文化,為最佳的本土教學場所。 剝皮寮歷史街區緊臨老松國小南側,街區自日治時代的都市計畫即劃入學校用地,民國七十七年起歷經一連串的徵收補償作業,至八十八年六月臺北市政府確立「剝皮寮老街保存再利用」政策,將剝皮寮如期徵收, 以文化資產保存與本土教育共構之原則進行規劃。
 
 
「剝皮寮老街東側(第一期)修復再利用工程」於九十一年十月通過都市設計審議,九十二年七月動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於九十二年八月成立剝皮寮再利用的經營 團隊-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以發揮「歷史老街紮根教育園地,教育活動活化歷史老街」的理念。籌備工作自七月下旬聘請中心主任後,密集展開擬定中心設置計劃和年度經費預算,並著手商調來自各校對本土教育 有興趣的教師,擔任各組組長或種子老師。九月中下旬設置中心辦公室,並以教育部增置員額辦理工作人員甄選,九月二十四日研究助理報到,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工作團隊正式運作。九十三年八月工作團隊重組, 原各校商調教師回歸各校,鄉土教育中心團隊以正式員額和增置員額為主。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隸屬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由教育局局長兼任中心主任委員;國教科科長兼任執行秘書;中心主任由教育局聘任。中心自成立至今可謂從無到有,百事待舉,各種運作模式仍須不斷嘗試和建立。工 作內容包括研究、出版、策展、推廣活動和社會服務等;工作任務更需配合「剝皮寮老街修復再利用工程」的修復進度,隨時機動調整。剝皮寮活化再利用是市府重大政策,在教育融合文化資產的議題上更具指標性 意義,然以任務編組的模式,擔負剝皮寮歷史街區的管理營運實極具挑戰性,尚需更多的突破和資源挹注,方能共同開啟剝皮寮的新生命。期盼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不僅成為臺北市中小學師生的本土教學園地,更能 躍升為國家級,甚至世界級的本土教育重鎮。<ref>[http://59.120.8.196/enable2007/modules/tinyd/index.php?id=2 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成立緣起]</ref>
8,2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