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清明

增加 7,74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清明一.jpg|thumb|right| [https://www.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18/03/91908477-600x400.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8/3/27/n102…”
[[File:清明一.jpg|thumb|right|
[https://www.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18/03/91908477-600x400.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8/3/27/n10252994.htm「圖片來源 epochtimes」] ]]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清明'''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ref>[http://hl.zdic.net/msjr/jieqi/5.html   漢典黃曆 - 時間每年04月4-6日]</ref>

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ref>[https://ryanwangblog.com/%E5%AF%A6%E7%94%A8%E7%94%9F%E6%B4%BB%E8%B3%87%E8%A8%8A/%E6%B0%91%E9%96%93%E7%BF%92%E4%BF%97/19309   人生領航員-清明節(寒食節)日期、祭祖掃墓習俗、禁忌、相關歷史故事和典故]</ref>


宋以後,寒食與清明逐漸合流,清明節日益成為最重要的春天節日。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萬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ref>[https://meow9139.blogspot.com/2018/03/blog-post_27.html  分享星- 清明,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ref>

時至清明,氣候溫暖,春意正濃,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詩曰:

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孫趕上墳。

處處青山煙霧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清明》左河水


寒食、清明遊春的景象,在詞人筆下又是一番景致。


禁苑東風外,暖絲晴絮,春思如織。

燕約鶯期,惱芳情偏在,翠深紅隙。

漠漠香塵隔,沸十里、亂絲叢笛。

看畫船盡入西泠,閒卻半湖春色。

柳陌,新煙凝碧。映簾底宮眉,堤上游勒。

人輕暝籠寒,怕梨雲夢冷,杏香愁冪。

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

正滿湖碎月搖花,怎生去得?

從白晝到月夜,恁般景致,一路捉來搖曳多姿。 —《曲遊春》南宋[[周密]]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

===一候桐始華===
此時桐樹開始開花。

===二候田鼠化為鴽===
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喜愛陽氣的鴽鳥開始出來活動。田鼠為至陰之物,鴽鳥為至陽之物。田鼠化為鴽,意指陰氣潛藏而陽氣漸盛。

===三候虹始見===
虹為陰陽交會之氣,純陰純陽則無,若雲薄漏日,日穿雨影,則虹見。

==節氣-養生之道==
是一年養生的重要時期,在中醫理論機體生長也在於春季。在清明之際體內肝氣最旺盛,如果肝氣過旺,則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時還會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飲食===
清明時期,飲食方面,有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但是,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適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時節,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該予以避免。「陽氣」昇發是指脾胃的運動收縮,因而人在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較好,不過要注意飲食適度,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時節飲食宜溫,多進食蔬菜水果,尤其是時令蔬菜。清明時期還適合進食地瓜、白菜、蘿卜、芋頭等食品,溫胃祛濕,適宜多吃。另外,清明節氣中,可多吃些護肝養肺的食品,例如薺菜、菠菜、山藥,對身體有好處。<ref>
[http://www.dfg.cn/big5/ssht/ys/44-qing.html  大方廣 - 清明養生]</ref>

===踏青===
清明時期天氣清爽明朗,人們宜隨著明媚的陽光的到來而多到戶外運動,即古人稱之為「踏青」,如晨運、登山等郊外活動。而且運動量可以比初春時期加大。<ref>
[http://cmk.ha.org.hk/zh-cht/information-index/news/solar_terms/%E6%B8%85%E6%98%8E   中醫動/ 資訊/ 中醫資訊坊/ 二十四節氣/ 清明-生活養生妙法]</ref>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了北宋開封寒食、清明之盛:「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各攜棗錮、炊餅,黃胖、掉刀,名花異果,山亭戲具,鴨卵雞芻,謂之"門外土儀"。」可知當時即有踏青野餐的習俗。

==清明習俗==
清明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ref>[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405001913-260405?chdtv  中時電子報- 不可不知!清明節8大習俗]</ref>

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在春分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春分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鞦韆===
春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鴿子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鬥雞遊戲===
古代春分盛行鬥雞遊戲,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春分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台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

===拔河===
早期叫「牽鈎」、「鈎強」,唐朝始叫「拔河」。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節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放風箏===
春分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在古人那裡,放風箏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植樹===
”春分也是植樹造林的極好時機,古詩就有“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之句。

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就有春分植樹的習慣。

==視頻==

==參考資料==
72,7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