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62
次編輯
變更
北京电报大楼
,無編輯摘要
[[File:北京电报大楼.jpg|350px|缩略图|右|<big>北京电报大楼</big>[http://cms-bucket.nosdn.127.net/46eb97ae1279410aafaf31006c68297420170616113503.jpe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原图链接][http://tech.163.com/17/0616/11/CN23T77I00097U7S.html 来自 网易科技 的图片]]]
==历史==
1952年,北京电信局开始申请建设北京电报大楼。1953年,选定北京西单北大街作为楼址,并且开挖地基。但很快便因城市规划变动而停工。1955年3月,北京市规划局重新确定在 [[ 北京 ]] 西长安街北侧建设北京电报大楼,并且重新颁发工号“005工程”。1955年10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 批示,建筑地点适中,便于利用北京市话网、地下电缆管道构成电报通信网及敷设遥控联络线,既能节约建设 [[ 投资 ]] ,又便于今后发展。1955年11月,北京电信局成立了“005工程处”,负责该工程的建设工作,由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部 ]] 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总 [[ 建筑师 ]] 林乐义)担任设计工作,同时请 [[ 苏联 ]] 专家进行 [[ 技术 ]] 指导。
1956年4月21日,北京电报大楼开工,1958年9月21日竣工。建设总投资980万元 [[ 人民币 ]] ,全部工程造价792.8万元人民币。主要通信设备自苏联及 [[ 东欧 ]][[ 社会主义 ]] 国家引进,塔钟及相关部分的 [[ 设计 ]] 、制造、安装,获得了 [[德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专家 ]] 的协助。北京电报大楼启用时,邮电部部长朱学范亲临现场并剪彩。
北京电报大楼自投入使用起,便始终彻夜通明。1990年代以前,北京电报大楼是北京人与外界通信的主要场所。北京电报大楼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邮电建设的大型综合通信枢纽工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电信网中心、全国电报网路主要汇接局,与全国所有省会、 [[ 直辖市 ]] 、 [[ 自治区 ]] 首府、工商业大城市、边防要塞、重要 [[ 海港 ]] 、休养胜地等均有直达报路;与全世界各主要国家及地区有国际直达报路。北京市内的大多数邮电支局及业务量较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均与北京电报大楼报房有北京市内直达报路。北京电报大楼的传真电报电路与中国各大 [[ 城市 ]] 、 [[ 世界 ]] 各主要国家的首都连通。
1990年代后,电报业务量逐渐下降。北京电报大楼逐渐转为数据业务及互联网业务中心。1998年9月28日,北京电报大楼作为当时北京唯一24小时营业的电信综合营业厅正式营业。1998年底,北京电报大楼工作人员创建了中国内地第一个公众 [[ 多媒体 ]] 互联网China169,并加载中文内容,中国内地第一台 [[ 服务器 ]] 也正式落户北京电报大楼。此后,北京电报大楼的IDC机房(互联网数据中心)成为中国内地各大内容提供商的必争之地。2001年8月1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取消了公众电报特急加急业务。后来北京电报大楼一层营业厅的电报业务窗口成为北京唯一一个电报业务窗口。
2017年6月15日起,因北京电报大楼装修改造,北京电报大楼一层的中国联通电报大楼营业厅正式关闭,该营业厅所有业务(包括电报业务、固话宽带业务、移动通信业务、专线业务等)调至北京长途电话大楼一层的中国联通长话大楼营业厅。北京电报大楼的名字也将消失,大楼一层将变成 [[ 中共中央宣传部 ]] 的对外发布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