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何曉玫

增加 95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何曉玫''',編舞家,宜蘭人。臺北藝術大學教授、舞蹈學院院長。獲得2016年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舞蹈類,這獎項連續7年從缺;2010年創立自己的舞團「何曉玫MeimageDance」,2013年受兩廳院委託創作《親愛的》於國家戲劇院演出,作品獲第十二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與表演藝術共同評選)年度五大。
何曉玫 ,8 ,何曉玫是自己長大的,羅東日式宿舍的家通常只有她一個人,三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各有各的玩伴,父親因為工作關係長時住在台北,母親重男輕女,浸在傳統的醬缸。何曉玫享受舞動身體所帶來的愉悅,那讓她不再因為跑馬燈一般的幻想而與現實分離;8 歲加入蘭陽舞蹈團跳民族舞蹈,舞入華岡藝校,跳進國立藝專,再跳入第一屆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北藝大前身),當時系主任是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
何曉玫是自己長大的,羅東日式宿舍的家通常只有她一個人,三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各有各的玩伴,父親因為工作關係長時住在台北,母親重男輕女,浸在傳統的醬缸。何曉玫享受舞動身體所帶來的愉悅,那讓她不再因為跑馬燈一般的幻想而與現實分離; 北藝大第一年,是何曉玫對舞蹈最消極也最厭倦的時刻。她主修芭蕾,老是胡思亂想、抱怨老師偏心,「看都不看我一眼」,狂吃奶油麵包,每餐兩碗飯,再補上消夜,變胖也無所謂的過著每一天,距離曾經夢想過的《天鵝湖》第一女主角越來越遠,還曾經在林懷民老師面前痛哭流涕,「我就是沒辦法啊,我就只能當第二,當配角……」
但是不跳舞又沒好好念書,妳要做什麼?」媽媽憂心。這是真的,何曉玫從來不知道除了跳舞之外她能做什麼,如果不跳舞,「我唯一的出路就是去當女工。」她的女同學,那些沒有升學的,都走上這一條路,像被設定的命運。
在台灣經營舞團,難度不低。何曉玫心中曾如戰後殘破的遺骸,成立舞團近十年,低潮時用力跺腳,高潮時快樂轉圈,讓自己自在的律動,也Be A Giver讓流浪海外的新銳舞者回家,站上舞台中間。 <ref>[https://bravo.104.com.tw/104bravo-hsiao-mei-ho/ 編舞家的故事何曉玫 ]</ref>
 
現在的何曉玫,願意承認自己的脆弱,「那樣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成長的空間。」前一陣子她站出來參加北藝大校長遴選,一個完全沒有當校長慾望的人怎麼會出來選校長?「因為我害怕」對何曉玫來說,這件事真正的意義是人如果可以跨出一步,有勇氣去做自己害怕的事,「那就是成長」。
 
 
跨出這一步後,何曉玫更加自由了,她繼續透過舞蹈創作尋找存在的答案,繼續自我察覺與療癒的旅程,「我還在找答案,還沒有抵達。」<ref>[http://www.verymulan.com/story/%E8%B7%B3%E8%91%97%E8%B7%B3%E8%91%97%EF%BC%8C%E8%81%BD%E8%A6%8B%E8%A6%AA%E6%84%9B%E7%9A%84%E8%87%AA%E5%B7%B1%EF%BC%9A%E6%88%91%E4%B8%8D%E6%98%AF%E5%AE%8C%E7%BE%8E%E8%8A%AD%E6%AF%94%EF%BC%8C%E6%88%91%E6%98%AF%EF%BC%8C%E4%BD%95%E6%9B%89%E7%8E%AB-14510.html 跳著跳著,聽見親愛的自己:我不是完美芭比,我是,何曉玫]</ref>
72,7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