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关索戏

增加 11,390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关索戏</big> ''' |- | File:关索戏.jpg|缩略图|居中|[http://pi…”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关索戏</big> '''
|-
| [[File:关索戏.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关索戏

批准时间;2011年5月23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IV-151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云南省澄江县
|}

'''关索戏''',云南省澄江县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关索戏流行于云南省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初为古代用以驱邪逐疫的傩祭仪式,后逐渐发展成娱神娱人兼有的傩戏。关索戏演出期间,有一套成规仪式贯穿始终。如每年演出前的祭药王、练武。正月初一起开始演出时的按日出巡、踩村、踩街和踩家,每次演出时开头第一个节目必演《点将》,当日演出结束后的辞神,正月十六全部演出结束后的装戏箱、送药王,均有其固定的程序和要求。

2011年5月23日,关索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IV-151。

==历史渊源==

关索戏是属于傩戏家族中的军傩系列,它与贵州地戏同流而流变。关于关索戏的历史渊源和形成的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但有的学者认为"云南的关索戏,似源于江浙吴语地区的傩戏,之后渐渐向西流传,经今天的江西、安徽、湖北等省至贵州,再至云南"(薛若邻:《关索戏与关索》)。关于关索戏的形成时间,王兆乾在《关索和关索戏》一文中说:"关索戏如系军队带入云南,可能会在两个时代,是元代,一是明洪武十四年左右。"这就是说,关索戏是在云南之外形成的,在元代或明代初由军队带入云南。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潋江景德庵立碑,碑中有"隆神维岳,会出乡傩"等语。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河阳县属草甸立土主庙碑,有"各村之盛会不一,见寄之歌唱,装以傀儡"等语。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关索戏老艺人龚向庚在《小屯关索报告书》中称,这一时期中路南大屯张、李二师傅到小屯传授"玩关索戏。

1921年1月中旬,关索戏到北斗乡陈官营村演出。在吃午饭时,失火,放在寺内的面具和服饰大都被烧毁。2月,关索戏主持人李连才积极筹划重做面具,在同村人一仁、龚培基等人的协助下,请来工匠制作了二十副面具和服饰。

1922年正月,关索戏演员穿戴新制作的面具和服装,继续在小屯村和阳宗各地演出。

1928年正月,关索戏到阳宗区的边界村庄牛场、风口哨、热水河、七江村、王搞庄、净莲寺、阿架村等地演出,深受欢迎。

1942年,潋江、阳宗等地霍乱流行,关索戏在阳宗一带进行演出,以求驱邪免灾。

1943年正月,春节期闻,关索戏在阳宗坝子十八个自然村进行演翘。这是一次较为广泛的在全阳宗坝子的演出活动。

1949年正月,关索戏演员到阳宗区所属的大脚箐、饮马池、宝山龙、水盆等山区村寨演出。这些边僻山区的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关索戏。

195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阳宗区。关索戏全体演员穿上戏装同全区人民一起欢迎解放军。

1956年1月,为庆祝农业合作化高潮,关索戏到澄江县城参加庆祝活动并进行演出。这是关索戏有史以来第一次到县城活动。同月,玉溪专区举行第一届戏曲会演。关索戏参加澄江县文艺代表队到玉溪,演出《三战吕布》等剧目,为地委、专署领导接见,受到很大鼓舞。这是关索戏有史以来第一次到县外演出。

1959年2月7日,云南省文化局戏剧工作室主办的《小戏报》在第三版上刊登了李兴唐、郭伟然题为《我省又一地方剧种--"关索戏"在发掘整理中》的报道文章,介绍了关索戏的历史和现状。文章说:"关索戏是一种农民自演自乐的民间小戏,流传在澄江火箭乡(即今阳宗区)小屯村,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1967年,由于开展"文化大革命",关索戏剧本被烧毁,面具服装交到大队上封存,停止演出。

[[File:关索戏1.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1979年2月,春节期间关索戏恢复演出。6-7月,潋江县文化馆根据云南省戏剧创作研究室的要求,派刘体操到阳宗小屯调查了解关索戏的现状,并同阮永骞一起研究整理材料。8月,县上派张群成去阳宗小屯拍摄关索戏面具照片。9月,刘体操将有关关索戏的材料、照片寄云南省戏剧创作研究室。

1980年2月,春节期间,关索戏在小屯、桃李等村演出。11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云南戏曲曲艺概况》一书。书中刊载了刘体操、阮永骞调查研究关索戏的文章和张群成拍摄韵照片。

1981年2月,春节期间,关索戏在小屯等村演出,观众甚多。9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在"戏曲声腔、剧种"类目中介绍了云南关索戏。

==文化特征==

===表演特点===

关索戏的表演特点是不设舞台、不化装,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演出时一般头戴面具,边唱边舞,有娱神歌舞的遗风。开演时要举行祭祀,朝拜乐王庙,专演三国故事。

===行当===

关索戏的行当只有生、旦、净三行,而净脚仅有二人(鲍三娘、百花公主),且为男扮女装,演员不用擦胭脂画脸谱,只戴面具。

===声腔===

关索戏的声腔比较复杂,为无弦伴奏,伴唱掺杂其间。有说源于高腔,但从某些曲调分析,又杂合当地民歌小调和颂佛唱经的旋律,更为明显的是吸收滇剧腔调。无固定板式,演唱者不受音域节奏的限制,即便同一曲调,各人所唱均有出入。演唱关索戏无复杂的器乐伴奏,只需敲锣打鼓即可。

===唱法===

[[File:关索戏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关索戏的唱词中唱中有白、白中有唱,唱、白都用本地方言,唱腔、曲调主要有长板、短板、报信板、七字板、大刀腔等,转板换调均用锣鼓指挥。关索戏以专演三国故事中的蜀国戏为宗旨,围绕歌颂刘、关、张等蜀汉人物的功绩为主线编剧目,如《花关索战山岳》《三娘公主战》《肖龙战黄忠》等。

===演出程序===

小屯村的关索戏,旧时每三年才演出一次,即当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二在本村及阳宗坝子巡回演出。有一套较完整的演出程序:演出前先到灵峰寺祭祀药王,然后进行踩村、踩街、踩家、点将、辞神等驱鬼逐疫、消灾祈神等傩祭仪式。关索戏专演三国故事,其中又以演蜀汉人物刘备、孔明、关羽、张飞、关索、鲍三娘等角色为主,主要演员有20人,加上马童、龙套、锣鼓手等共有36人。演员扮演固定角色,实行父传子、子传孙的家庭传承方式。演戏时,不用油彩抹脸谱,而是把各人物的木制面具戴在头上,扮演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不同角色。

戏开场时,先由马童和小军出场表现剧情,有唱有打,唱中夹白。无弦乐,无伴唱,只用锣鼓伴奏。唱、白都用阳宗本地方言,音乐唱腔有五字板、七字板、十字板、大刀腔、哭板、长板、短板、流水板等,转板换调均用锣鼓指挥。同一支曲调由于演员表演风格不同而变化,随意性较大,无固定板式。

==代表剧目==

小屯村的关索戏,经常演唱的剧目有20多个,如《古城会》《战长沙》《长坂坡》《过五关斩六将》《三请孔明》《三战吕布》《收周仓》《夜战马超》《花关索战三娘》等,剧目长短不一,从30分钟到3小时不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关索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戏种,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数百年,成为戏曲的一个珍贵的活化石。研究关索戏可以了解祖先的生活、风俗、思想、文化、信仰等多方面的历史,更是一种远古文化的熏陶。在现代文明日益繁荣的今天,了解文明的过去,了解文化的曾经将有助于更好地发展文化、发扬文明。关索戏传承的不仅是一个戏种,更是一种文化。

[[File:关索戏3.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传承现状===

近年来,关索戏的演出习俗和程序有所简化和改变,只保留了祭药王、踩村、踩街、踩家、点将、辞神等仪式,传承方式也不再局限于父子之间。

===传承人物===

周如文,男,汉族,1941年2月生,云南省澄江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关索戏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文化大革命"后,老艺人们站了出来,积极组织演出,特别是龚向庚等几个老艺人还竭尽所能把记忆中的剧目剧本一一叙述并记录下来,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这为关索戏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献,也为今后研究原始戏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关索戏的保护,澄江县政府和文化部门先后给予了一定资金补助。如制做面具,购置服装道具、排练剧目补贴,修缮灵峰寺等。1992年灵峰寺被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16年12月10日至11日,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在昆明举行,关索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参会代表及世界各地来宾直观展示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File:关索戏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社会活动===

2018年5月9日至11日,由澄江县委、县政府主办的第四届澄江傩戏文化节,于抚海湾湿地公园为关索戏举办"关索戏专场晚会",展现澄江关索戏的传统之美。

2018年1月15日,关索戏《三英战吕布》在云南省滇剧院参与由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活动。

2017年5月10日,第三届澄江傩戏文化节在云南澄江开幕,关索戏《千古关索情》参与文化节的开幕式演出及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合展览。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b0332josvit|480|270|qq}}
<center>那些 村里的非遗 关索戏访谈</center>
{{#iDisplay:v0199xqpy72|480|270|qq}}
<center>关索戏 三英战吕布</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980 戏剧总论]]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