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米格-15战斗机

增加 6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米格-15战斗机.jpg|350px|缩略图|右|<big>米格-15战斗机</big>[http://images.huanqiu.com/sarons/2014/01/c2604c4eb33595812142c9fcba481fb3.jpg 原图链接][http://weapon.huanqiu.com/the_mig_15 来自 环球军事 的图片]]]
''' 米格-15战斗机 ''' (俄语:МиГ-15,拉丁字母转写:MiG 15)由 [[ 苏联 ]] 米高扬-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设计的, [[ 北约 ]] 给予的绰号是“柴捆(Fagot)”,是苏联第一代战机的代表。米格15也被认为是第一代后掠翼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机的杰出代表。韩战初期,米格15的出现对联 军P军[[P-51 ]] 野马为代表的直翼战机形成了代际优势,迫使美军迅速投入F-86扭转局面。两者也成为了初代喷气式战机的杰出作品。米格使用的引擎为仿制英国的克里莫夫VK-1。
米格-15战斗机也是全 [[ 世界 ]] 生产数量最庞大的战机,生产超过了13000架,如果算上授权第三 [[ 国家 ]] 生产的数量,合计则达到了18000架。部分米格15作为 [[ 朝鲜 ]] 空军的教练机一直服役到了21世纪。
==研制过程==
米格-15是一种高亚音速 [[ 喷气式战斗机 ]] ,1946年开始设计,设计是来自于苏联本身[1] 。MiG-15原型机初期发展并不顺利,但受限于 [[ 发动机 ]] 技术始终无法试飞,直至英国工党政府同意出售英国制的两款离心式喷气发动机之后,始有突破。1947年6月首次试飞。由于第一架原型机制作粗糙,第一次着陆就机毁人亡。第二架原型机重新设计,1947年12月30日首次试飞成功。1948年6月投入 [[ 生产 ]] ,并成为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机。早期生产批次采用 [[ 英国 ]] 的尼恩发动机,中后期则改用自制仿尼恩的RD-45发动机。
==布局与结构==
米格-15采用机头进气模式。机身上方为水泡形座舱盖,内容弹射座椅。气流在机头由进气道内的隔板分为左右两股。机翼位于机身中部靠前,后掠角35度,带4枚翼刀,翼下可挂两具副油箱或炸弹。因此,米格-15是苏联第一种实用的后掠翼飞机,已初具现代 [[ 喷气式飞机 ]] 的雏形。机翼穿透机身,与进气道内的隔板总计将气流分为4股。在机翼前缘放有一定量的铅,以降低机翼对扭曲刚性的需求。飞机不装备 [[ 雷达 ]] ,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实战==
米格-15投产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给了米格-15一个极好的实战验证机会。战争初期,米格-15 对F对[[F-80 与F]]与[[F-84 ]] 战斗机占尽优势,后期联合国军开始使用美制F-86军刀战斗机,其战损比对米格-15达到10:1。米格-15在最高 [[ 速度 ]] ,中高度爬升率,加速率以及最大升限等性能方面优于F-86,在回转性能上面比6-3(翼根弦长延长6英寸,翼尖弦长延长3英寸)机翼的F-86差,同时高速下的稳定性以及运动性不 如F如[[F-86 ]] ,高速下的大幅度运动会进入失速,导致新手无法解出而必须放弃飞机。
64,1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