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303
次編輯
變更
王智涛
,無編輯摘要
[[File:王智涛.jpg|260px|缩略图|右|<big>王智涛</big>[http://www.miss81.com/uppic//2016_7_9_16_57_36515/%E7%BA%A2%E4%B8%80%E6%96%B9%E9%9D%A2%E5%86%9B/%E7%8E%8B%E6%99%BA%E6%B6%9B.JPG 原图链接][http://www.miss81.com/jlq_man_view.aspx?nid=&id=6420 来自 军旅岁月网 的图片]]]
==生平经历==
1906年4月22日,出生于沧县捷地镇大共堤口村一个贫农 [[ 家庭 ]] ,原名王寿恒。
1920年,年仅14岁的王智涛投身国民革命军 [[ 冯玉祥 ]] 部。
1925年,到 [[ 苏联 ]] ,先后在基辅红军学校和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
1928年,加入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他在苏联 [[ 莫斯科 ]] 步兵学校中国科当区队长时, [[ 上海 ]] 党中央交给他一项任务,要他编写一本防空作战教材。王智涛完成了这项任务,教材内容包括步枪对空射击、机枪对空射击、及一般防空知识,用于对 [[ 红军 ]] 部队进行防空训练。他同时还在 [[ 莫斯科中山大学 ]] 兼授军事课。
1933年,王智涛到 [[ 中央苏区 ]] ,在红军学校当主任教员, [[ 李德 ]] 到苏区后,他给李德当翻译。
1934年, [[ 中共中央 ]] 和 [[ 中央军委 ]] 听取王震汇报湘赣苏区军事工作,王智涛担任李德的 [[ 俄语 ]] 翻译。
1934年10月,决定在红军总司令部成立防空科,进行防空训练,指导防空作战。防空科只有王智涛一个人,也没有武器,王智涛是“光杆司令”。他先办防空训练队,从 [[ 江西 ]] 、 [[ 福建 ]] 一带的9个师中抽调了9个排,从 [[ 瑞金 ]] 的部队抽调了3个排,共12个排,每个排带3挺重机枪,每枪带150发子弹,由他负责训练。当时的重机枪均为老式,要改为高射武器,还要制造高射架和瞄准具。王智涛设计了高射架、瞄准具和活动 飞机靶。由于学员 [[ 文化 ]] 水平低,训练队以实际操作为主,也上一些理论课,介绍射击原理、高射机枪的构造和分解结合、防空阵地的选择和构筑、敌机机型的识别、预警、防空作战组织等。训练队毕业时,进行了实弹射击。3个月训练结束后,9个排回到各师,原属瑞金部队的3个排组成军委防空队配备在党中央驻地周围的3个山头上,组成对空火网,进行过防空作战,敌机再不敢低空轰炸。王智涛在 [[ 长征 ]] 时负责中央纵队设营工作。
1936年底,王智涛从庆阳步校调回 [[ 红军大学 ]] 担任军事教育科科长,兼军事教员。
1937年8月,担任抗大总校军事教育科长的王智涛去见 [[ 毛泽东 ]] ,说自己在苏联学习 [[ 军事 ]] 和担任军事教员,一共搞了6年,回国以后又教了4年书,缺乏作战实践,要求到前线去真刀真枪地锻炼锻炼。
1938年9月,王智涛带领一个参观团,到120师、358旅、359旅和 [[ 晋察冀 ]] 军区参观,回来后编写了《战术学》。王智涛最终如愿以偿去了战斗部队,他历任129师训练科长、385旅参谋长、冀东军区14军分区副司令员、冀东军区参谋长、冀察热辽军区副参谋长。
建国后,王智涛从事防空工作,历任华东防空副司令员。
1954年4月,防空学校本科第一期开学11月,王智涛调任高级防空学校校长。以后,王智涛调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军事科学院 ]] ,任战术研究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秘书长。
王智涛右手无拇指,甲级伤残。
1999年,在 [[ 北京 ]] 逝世。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