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智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智濤(1906年-1999年),河北滄縣人。1931年加入蘇聯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曾任華東防空軍副司令員、防空學校校長、軍事科學院副部長和副秘書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生平經歷== 

1906年4月22日,出生於滄縣捷地鎮大共堤口村一個貧農家庭,原名王壽恆。

1920年,年僅14歲的王智濤投身國民革命軍馮玉祥部。

1925年,到蘇聯,先後在基輔紅軍學校和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學習。

1928年,加入蘇聯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1年,加入蘇聯共產黨。他在蘇聯莫斯科步兵學校中國科當區隊長時,上海黨中央交給他一項任務,要他編寫一本防空作戰教材。王智濤完成了這項任務,教材內容包括步槍對空射擊、機槍對空射擊、及一般防空知識,用於對紅軍部隊進行防空訓練。他同時還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兼授軍事課。

1933年,王智濤到中央蘇區,在紅軍學校當主任教員,李德到蘇區後,他給李德當翻譯。

1934年,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聽取王震匯報湘贛蘇區軍事工作,王智濤擔任李德的俄語翻譯。

1934年10月,決定在紅軍總司令部成立防空科,進行防空訓練,指導防空作戰。防空科只有王智濤一個人,也沒有武器,王智濤是「光杆司令」。他先辦防空訓練隊,從江西福建一帶的9個師中抽調了9個排,從瑞金的部隊抽調了3個排,共12個排,每個排帶3挺重機槍,每槍帶150發子彈,由他負責訓練。當時的重機槍均為老式,要改為高射武器,還要製造高射架和瞄準具。王智濤設計了高射架、瞄準具和活動飛機靶。由於學員文化水平低,訓練隊以實際操作為主,也上一些理論課,介紹射擊原理、高射機槍的構造和分解結合、防空陣地的選擇和構築、敵機機型的識別、預警、防空作戰組織等。訓練隊畢業時,進行了實彈射擊。3個月訓練結束後,9個排回到各師,原屬瑞金部隊的3個排組成軍委防空隊配備在黨中央駐地周圍的3個山頭上,組成對空火網,進行過防空作戰,敵機再不敢低空轟炸。王智濤在長征時負責中央縱隊設營工作。

1936年底,王智濤從慶陽步校調回紅軍大學擔任軍事教育科科長,兼軍事教員。

1937年8月,擔任抗大總校軍事教育科長的王智濤去見毛澤東,說自己在蘇聯學習軍事和擔任軍事教員,一共搞了6年,回國以後又教了4年書,缺乏作戰實踐,要求到前線去真刀真槍地鍛煉鍛煉。

1938年9月,王智濤帶領一個參觀團,到120師、358旅、359旅和晉察冀軍區參觀,回來後編寫了《戰術學》。王智濤最終如願以償去了戰鬥部隊,他歷任129師訓練科長、385旅參謀長、冀東軍區14軍分區副司令員、冀東軍區參謀長、冀察熱遼軍區副參謀長。

建國後,王智濤從事防空工作,歷任華東防空副司令員。

1952年,軍委任命王智濤為防空學校校長,該校以第23步兵學校和華東軍區第3防空學校訓練處、第4軍軍直一部組建,校址在南昌望崗城。王智濤到任後,認為當地條件太差,經中南軍區同意,防空學校遷往武漢

1954年4月,防空學校本科第一期開學11月,王智濤調任高級防空學校校長。以後,王智濤調到軍事科學院,任戰術研究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秘書長。

王智濤右手無拇指,甲級傷殘。

1999年,在北京逝世[2]

視頻

王智濤 相關視頻

河北滄縣:變紅的地下水

參考文獻

  1. 王智濤少將軼事,搜狐,2018-09-13
  2. 紀念:河北少將、長征戰士-----王智濤,貓撲大雜燴,201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