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朴子配天宮

增加 2,50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配天宮00.jpg|400px|缩略图|右|朴子配天宮[https://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E6%9C%B4%E5%AD%90%E9%85%8D%E5%A4%A9%E5%AE%AE&action=edit 照片來自]]]
 
'''朴子配天宮'''媽祖的由來,傳與今布袋鎮貴舍里半月庄先民林馬篤信媽祖有關。清康熙二十一年(西元一六八二年)間,先民林馬常往來大陸、福州、興化、莆田一帶販賣﹙福圓肉﹚,同時經常轉赴湄洲天后宮膜拜聖母姑婆(媽祖姓林為林姓宗族原親故稱祖姑婆)。林馬有一年依例前往拜夜宿廟中當夜媽祖托夢諭示他:「姑婆體諒你一心虔誠,為了避免你年邁體衰時再受渡海奔波之苦,特賜你請奉金身一尊返回台灣奉祀」。媽祖並指示他眾金身中鼻頭有一顆痣者欲隨其東去。林馬夢中驚醒欣喜若狂便至殿中尋找,黎明前見眾金身中,有一尊金身鼻頭恰巧一隻蒼蠅停在上,即攜之日夜兼程奔返故里。途至牛稠溪南畔,日色已暮,即暫宿樸仔樹下過夜。此後附近居民聞香氣氤氳,紛往膜拜。滯留數日後,林馬欲啟程返鄉時,頓覺媽祖金身有如千斤重,無法移動,眾人皆感訝異,於是擲一筊請求媽祖示意,媽祖乃指點欲「永鎮守此地」,以顯化濟世。林馬心中雖不免有失落感,但亦不敢有悖神旨,眾人即鳩工建廟在樸仔樹下,謂之「樸樹宮」,以供崇祀。
 
動工之際,媽祖再敕諭善信,廟宇的中心點樸仔樹(即為當初樸仔媽坐於此樹下休息),已有千年以上樹齡,經受日月之精靈、風雨之滋潤,亦得聖母之顯化,貫通其靈氣,可將此棵樸仔樹彫刻成金身,供信徒膜拜。於是,信徒乃將巨大樸仔樹上半段剪斷,留得下半段,經削去枝幹和樹皮,彫刻成今之「鎮殿媽」,目前樹根仍盤結於地下,成為媽祖廟的一大奇觀,配天宮的鎮顛媽更被譽為請不動的媽祖。
  
未久,各地善信聚居媽祖廟附近,遂成一小街坊,清乾隆年間即稱「樸仔腳街」,即今之開元路。如今,街容已改,惟彎彎曲曲之開元路,有似一條大神龍橫亙朴子東西向間,成為朴子之鬧區,是早年樸仔腳最熱鬧之惟一街道。
媽祖廟奠基在樸仔樹下,台語「下」即「腳」也,因此,朴子早期地名為「樸仔腳」,因「樸」與「朴」音諧,日本據台後,鑒於「樸仔腳」地名俗氣,故於大正九(民國九)年,改名「朴子」。因此,朴子市現今的繁榮是由配天宮開始。<ref>[http://www.peitiangung.org.tw/ 朴子配天宮,樸樹媽祖]</ref>
==建立沿革==:
林馬者,布袋嘴半月庄人也。生於明崇禎末葉,篤信媽祖,年年赴遠地進香膜拜聖像,數十年如一日,未曾間斷,當時自半月前往進香,須經荒林草野,跋山涉水,不若如今之便,以年邁之林氏,仍不因此動搖其一片虔誠之心。
台灣光復後,民國四十一年,更行重修並增建鍾鼓樓;民國六十五年夏,興建四層第一香客大樓;民國六十六年冬亦興建三階第二香客大樓,越歲並闢建停車場;民國七十二年冬,更將東西兩廂改建二樓建築物,頗為堂皇,遂成今日之壯觀。<ref>[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 基本資料-建立沿革,財團法人台灣省嘉義縣朴子配天宮-文化資原地理資訊系統]</ref>
 
31,5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