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清朝文化

增加 1,85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清朝文化.jpg|thumb|right|清朝文化 [https://pic24.photophoto.cn/20120816/0039038517260653_b.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photophoto.cn/pic/08932158.html 图片来源于图行天下素材网] ]]
'''清朝文化'''又指清朝时期的文化。满族文化经过汉族文化冲突与融合之后所产生各具两族特色的清朝文化,大部分情况下亦指清朝文化之实体,并且延续影响民国建立之后。三百多年前,满族(女真)文化就开始了由原始的萨满文化体系向广泛吸收蒙汉等周遭民族文化。自满族征服中原以后,更加专注吸收汉族文化,并以此原始萨满文化为基础进行自身的整合与创造特殊文化。
[[File:清朝文化1.jpg|thumb|right|清朝文化1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18/2c326f8d12b04b6ab3d1ebe458fc0349.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165649405_713895 图片来源于清代王府的饮食文化网] ]]
==介绍==
[[乾隆]]在宫中常穿汉服以作娱乐,故宫还保存着不少乾隆穿汉服的画像 。到乾隆中期,满人几乎全部以汉语为[[母语]],满文渐渐成为仅用于官方历史记载用的纯书面文字。到19世纪,官方文件中的满文已基本为汉文所取代,如1875年清廷在与秘鲁换约时曾明确谕称:"惟换约事宜,中国总以汉文为凭"。 支持儒化说者则认为,清朝皇帝只是有选择尊儒,儒家的一些思想清朝皇帝也没有完全接受,而儒家只是汉文化的内容之一,汉文化不仅仅只包括文字和儒家,还有衣冠、风俗礼仪、各种宗教信仰等 。
[[File:清朝文化2.jpg|thumb|right|清朝文化2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6/070dfc63131f4a0a94a9227fd708a024_th.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117244444_209689 图片来源于为什么说乾隆皇帝承接了清朝历代中最好的政权?网] ]]
==学术思想==
清朝学术兴盛,文人学者对明朝以前各朝代的种种学术都加以钻研、演绎而重加阐释,集历代之大成,[[梁启超]]称清朝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 。鉴于晚明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不断,宋明理学流于空泛虚伪,致使清初学者多留心经世致用的学问。明朝亡于流寇、清朝定鼎中原后,一时学者痛定思痛,排斥空谈心性的宋明理学与阳明学,推究各朝代治乱兴衰的轨迹,提出种种改造政治与振兴社会的方案,使清初学术思想呈现实用主义的风气,发展出实事求是的考据学 。清朝的四大学术:[[目录]]、[[训诂]]、[[考据]]、[[金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File:清朝文化3.jpg|thumb|right|清潮文化3 [http://item.jschina.com.cn/yhsyds/zxdt/201709/W020170913580446506799.jpg 原图链接] [http://item.jschina.com.cn/yhsyds/zxdt/201709/t20170913_4641892.shtml 图片来源于清朝老手艺人——曹雪芹_中国江苏网] ]]
==学训诂==
考据学又称为"朴学",强调客观实践,有疑问时求证,具有科学精神。考据学专研训诂、音韵和校勘等。而其治学远宗两汉的经师,有异于宋明理学,故又称为"汉学"。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并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与方以智、朱舜水等人并称清初五大师,颜元也是这一时期的大师 。顾炎武提倡"经学即理学",提出以"实学"代替宋明理学,要学者直接研习六经。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其学说发展成乾嘉学派。黄宗羲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称,著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是中国学术史之祖。他保护阳明学,排斥宋明理学,力主诚意慎独之说,蔚为浙东学派。王夫之强调实际行动是知识的基础,认为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是"理势相成"。其思想发展成船山学,后人编为《船山遗书》 。
[[File:清潮文化4.jpg|thumb|right|清朝文化4 [http://news.folkw.com/Fuke_Files/BeyondPic/2008-1/30/%E3%80%80%E6%B8%85%E6%9C%9D%E7%BB%98%E7%94%BB%E3%80%8A%E6%B8%85%E6%98%8E%E6%88%B4%E6%9F%B3%E3%80%8B.jpg 原图链接] [http://news.folkw.com/www/dongtaizixun/090431690.html 图片来源于中原文化之民俗文化(附图)_民俗资讯网] ]]
==民主思想==
以民为主的思想于清初也开始萌芽,黄宗羲和顾炎武、王夫之提倡民权,所著的《明夷待访录》攻击君主专制体制,提倡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 ,倍受清末革命党的推崇。部分学者认为黄宗羲的思想是近代民主主义的思想,有西方学者称黄宗羲为"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清初思想家唐甄所著《潜书》描述:"清兴五十年来,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 。",并指出皇帝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认为"自秦以来,凡帝王者皆贼也。"
[[File:清朝文化5.jpg|thumb|right|清朝文化5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27/d6fc9df278514afd8b6a67a513c0629d.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336779571_100029514 图片来源于老百姓
图片来源于老百姓网] ]]
==六经皆史==
'''清代中期'''的考据学崇尚研究历史典籍,对中国历史从天文地理到金石铭文无一不反覆考证。当时分成吴、皖两派。吴派以惠栋父子、段玉裁、王引之与王念孙为主,以"博学好古"为宗旨,恪守儒家法则;皖派以戴震为首,以"实事求是"、"无征不信"为宗旨。他们"毕注于名物训诂之考订,所成就亦超出前儒之上" 。桐城派健将姚鼐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 道光与咸丰年间,曾国藩又把经济与义理、考据、词章并列 。然而考据学到后来过分重视琐碎事物的探究,为学问而学问,知古不知今。当时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注重六经蕴含的义理,并使用于当代政治上,意图矫正此歪风。鸦片战争后西学大量流入中国,考据学逐渐式微 。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1/50c2adc81dc04516bf6321aae1a890f5.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340273835_488227 图片来源于清朝文化网] ]]File:清朝文化6.jpg|thumb|right|清朝文化6 [
==西方思想==
28,9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