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尤金·保罗·维格纳

增加 30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尤金·保罗·维格纳.jpeg|220px|缩略图|右|<big>尤金·保罗·维格纳</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6/f00fff66659f4c129e8fa5b8c7261e9f.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32393332_195166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尤金·保罗·维格纳'''(英语:Eugene Paul Wigner,1902年11月17日-1995年1月1日)原名维格纳·帕尔·耶诺(匈牙利语:Wigner Pál Jenő),[[匈牙利]]-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奠定了[[量子力学]]对称性的理论基础,在原子核结构的研究上有重要贡献。 他在纯数学领域也有许多重要工作,许多数学定理以其命名。其中维格纳定理是量子力学数学表述的重要基石。维格纳曾参与建立人类第一台核反应堆(芝加哥1号堆) <ref>[https://www.kechuang.org/t/85604 【核史】世界上第一台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1)简介],科创, 2020-4-24</ref> ,首先发现了核反应器中的氙-135带有毒性,这也是为何这种毒性有时被称作“维格纳毒性”。
1963年,由于“在[[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物理理论上的贡献,尤其是基本对称原理的发现与应用”,维格纳和玛丽亚·格佩特-梅耶、约翰内斯·延森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5年维格纳接受了克林顿实验室(现在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指导一职。当1947年新成立的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接掌实验室的营运后,维格纳忧心许多技术决定都将取决于华府。他也看见战争时期作为警卫的军队仍持续著驻守,作为“爱管闲事的监督”干扰著研究。 有感于被边缘化的角色,维格纳在1947年离开橡树岭回到[[普林斯顿大学]]。在这之后的许多年里他仍担任顾问。 在战后维格纳服务于许多政府机构,包括1947到1951年于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1951到1954年于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数学部门、国家科学基金会物理部门、以及1952到1957年和1959到1964年于[[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中的顾问委员会。
1963年,维格纳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 <ref>[https://weibo.com/1565747347/ExuOQmvsu?type=comment 1963年维格纳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微博,2017-2-27</ref> 。他个人声称从未预料到会获奖:“我从没料想到我会在没做坏事的情况下登上报纸。”在此之前他也获得了1958年的恩里科·费米奖,以及之后获得1969年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68年出席了约西亚·吉布斯讲座。
1992年,以九十岁的高龄,与传记[[作家]]安德鲁·史詹顿合作出版了传记《乱世学人——维格纳自传》(The Recollections of Eugene P. Wigner)。三年后维格纳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过世。
==参考文献==
[[Category:物理學家]]
59,0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