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尤金·保羅·維格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尤金·保羅·維格納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尤金·保羅·維格納(英語:Eugene Paul Wigner,1902年11月17日-1995年1月1日)原名維格納·帕爾·耶諾(匈牙利語:Wigner Pál Jenő),匈牙利-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及數學家,奠定了量子力學對稱性的理論基礎,在原子核結構的研究上有重要貢獻。 他在純數學領域也有許多重要工作,許多數學定理以其命名。其中維格納定理是量子力學數學表述的重要基石。維格納曾參與建立人類第一台核反應堆(芝加哥1號堆)[1],首先發現了核反應器中的氙-135帶有毒性,這也是為何這種毒性有時被稱作「維格納毒性」。

1963年,由於「在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物理理論上的貢獻,尤其是基本對稱原理的發現與應用」,維格納和瑪麗亞·格佩特-梅耶、約翰內斯·延森一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早年與求學

維格納·帕爾·耶諾1902年出生於奧匈帝國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中產家庭。他的雙親是制皮工人,有一位姐姐、一位妹妹。這位妹妹後來嫁給了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九歲以前維格納在家裡由家庭教師指導,他這段期間培養了對數學問題的興趣。十一歲時被診斷出肺結核,被父母送到奧地利的療養院,直到六個星期後發現為誤診。

1920年維格納進入布達佩斯科技經濟大學就讀。然而他對那裡提供的課程並不滿意,因此1921年轉入柏林的一間工程學院(現在的柏林工業大學)就讀,學習化學工程。 另外他也常參加德國物理學會在星期三下午的學術討論會。這個聚會聚集了如馬克斯·普朗克、馬克斯·馮·勞厄、魯道夫·拉登堡、維爾納·海森堡、瓦爾特·能斯特、沃爾夫岡·包立、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等許多知名學者。 隨後維格納進入威廉皇帝物理化學和電化學研究所(現在的弗里茨·哈伯研究所),並在那遇上了他的指導教授麥可·波拉尼。在其指導下完成了學位論文「分子的形成與分解」(Bildung und Zerfall von Molekülen)。

戰後和晚年

1945年維格納接受了克林頓實驗室(現在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研究指導一職。當1947年新成立的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接掌實驗室的營運後,維格納憂心許多技術決定都將取決於華府。他也看見戰爭時期作為警衛的軍隊仍持續著駐守,作為「愛管閒事的監督」干擾著研究。 有感於被邊緣化的角色,維格納在1947年離開橡樹嶺回到普林斯頓大學。在這之後的許多年裡他仍擔任顧問。 在戰後維格納服務於許多政府機構,包括1947到1951年於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1951到1954年於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數學部門、國家科學基金會物理部門、以及1952到1957年和1959到1964年於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中的顧問委員會。

1963年,維格納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2]。他個人聲稱從未預料到會獲獎:「我從沒料想到我會在沒做壞事的情況下登上報紙。」在此之前他也獲得了1958年的恩里科·費米獎,以及之後獲得1969年的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68年出席了約西亞·吉布斯講座。

1992年,以九十歲的高齡,與傳記作家安德魯·史詹頓合作出版了傳記《亂世學人——維格納自傳》(The Recollections of Eugene P. Wigner)。三年後維格納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過世。

視頻

尤金·保羅·維格納 相關視頻

十分鐘了解,神秘的量子力學!!
雙語|費曼趣談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區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