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海伦市

增加 6,548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海伦市''',是绥化市的3个县级市之一,为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区,驻地海伦镇。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绥化市北部,南…”
'''海伦市''',是[[绥化市]]的3个县级市之一,为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区,驻地海伦镇。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绥化市北部,南接绥化市北林区,北接[[北安市]],南距[[哈尔滨市]]214公里,北距[[黑河市]]376公里,西距[[齐齐哈尔市]]268公里。幅员面积4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万亩。总人口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万人。辖13个镇、10个乡。 海伦市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4667平方公里,人口85万(2020年5月),其中城市人口20万,'''人口和幅员面积均居黑龙江省市县第七位。享有中国优质大豆之乡、中国高淀粉玉米之乡、中国甜菇娘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甜菜之乡、中国籽鹅之乡“六乡”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


2014年3月海伦市入选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2019年11月,海伦市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历史沿革'''==

'''清代以前'''

'''海伦,是黑龙江省建治较早的县份之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已经劳动和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在秦、汉、唐、辽、金、元、明时期,境内即有少数民族生息、繁衍、劳动。

海伦市,以海伦河得名。海伦,为“开凌”之音转,满语“水獭”之意。因海伦河中盛产水獭,故名。海伦设治时便由此得名。海伦一带,为清皇室围场。先后为呼兰城守尉、呼兰副都统辖地。

'''清代时期'''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设置绥化厅后,归绥化厅管辖。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始建通肯副都统衙门,海伦县境域即为其所辖;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裁通肯副都统,设通肯协领署;宣统元年(1909年),海伦直隶厅改为海伦府;

'''民国时期'''

1912年(民国元年)海伦府改为海伦县;民国6年(1917年)1月设望奎设治局,从此,海伦、望奎分治,恢复海伦县;1932年,日本入侵后,海伦县归属伪滨江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45年11月,建立了人民政府,至1949年建国前夕,海伦县曾先后归黑嫩省、黑龙江省管辖。

'''新中国成立以后'''

1989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海伦县,设立海伦市(县级),以海伦县的行政区域为海伦市的行政区域,仍隶绥化地区。

1990年1月11日,正式撤县设市。

2016年8月,海伦市长发乡、永富乡、向荣乡撤乡设镇,原行政区域、原隶属关系、政府所在地不变。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海伦市辖13个镇、10个乡:海伦镇、海北镇、伦河镇、共合镇、海兴镇、祥富镇、东风镇、百祥镇、前进镇、向荣镇、长发镇、东林乡、海南乡、共荣乡、乐业乡、福民乡、丰山乡、永富镇、联发镇、永和乡、爱民乡、扎音河乡、双录乡;六个国营林场、东方红水库、海伦农场、红光农场。'''共243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20个社区。海伦市人民政府驻海伦镇新大道。

=='''地理环境'''==

'''海伦地处松嫩平原东北端,小兴安岭西麓''',北纬46度58分至47度52分,东经126度14分至127度45分。地形为丘陵、漫岗,平均海拔239米。'''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120天左右''',有效积温2200至2400℃,年降水量500至600毫米。'''境内有通肯河、扎音河、克音河、海伦河、三道乌龙沟5条主要河流。
'''
=='''自然资源'''==

'''海伦市资源丰富,是世界三块黑土地之一,'''素有“'''粮仓”之称'''。通肯河、克音河、海伦河等五条河流横贯东西,东方红、联丰等5座大中型水库和30多座小型水库星罗棋布。西部平原盛产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和亚麻、烤烟等经济作物。北部山区盛产红松、'''白杨等木材和甘草、党参等中药及猴头、蕨菜等山产品。地下蕴藏丰富的煤炭、砂金、矿泉水等矿产资源。'''

=='''旅游景点'''==

'''东方红水库'''

'''东方红水库东方红水库位于海伦市双录乡''',距市区27km,总面积5.00km²。是人工水库,平面呈梯形,南窄北宽,南北12km,东西最大宽度18km。平均水深6m,最大水深18m,水面面积160万m²,库容1.6亿m³。始建于1958年,有海双路直达库区,水库北侧是耕地,南、东、西三面均为浅山,东山脚下有20m宽风化石滩。水库水源来自呼兰河支流扎音河。1994年“引东入海”工程峻工,东方红水库成为海伦市居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为人工水库形成的风景区,在满足海伦市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的同时,还为海伦市民提供了一处风景。<ref>[http://www.bytravel.cn/view/index657_list.html | 海伦景点介绍] </ref>

=='''人口民族'''==

'''截至2020年5月,海伦市总人口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万人。'''

'''海伦境内民族99.5%是[[汉族]],还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僮族]]、[[土家族]]、[[彝族]]、[[壮族]]、[[黎族]]、[[锡伯族]]、[[苗族]]、[[藏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

'''民族村2个:扎音河乡东太朝鲜族村和东风镇宝星朝鲜族村。'''

=='''交通运输'''==

'''海伦市交通方便,海望(海伦-望奎)、海拜(海伦-拜泉县)、海明(海伦-明水)公路横贯东西,哈黑高速、鸡讷公路、滨北铁路贯穿境内。'''

=='''风俗民情'''==

'''文化遗产'''

'''“东北二人转”和“海伦剪纸”分别被列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伦剪纸''':1993年,'''海伦已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号。海伦剪纸也必将为黑龙江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外进行文化交流,以及宣传黑龙江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东北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民间文化,属走唱类曲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名列八个革命样板戏之首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曾经风靡全国,享誉全世界,'''《红灯记》的故事就发生在黑龙江省海伦市。
'''
=='''视频'''==

{{#iDisplay:n0395zgji7a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74 東北地區]]
93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