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43
次編輯
變更
崔嵬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红旗谱、青春之歌、小兵张嘎
}}
'''崔嵬'''(1912年10月4日—1979年2月7日),中国内地 [[ 导演 ]] 、 [[ 编剧 ]] 、 [[ 演员 ]] 。 1959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青春之歌》]]。1960年,与 [[ 陈怀皑 ]] 联合执导戏曲电影《杨门女将》,该片获得第1届电影 [[ 百花奖 ]] 最佳戏曲片奖 。1962年,凭借剧情电影《红旗谱》获得第1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63年,执导抗日电影《小兵张嘎》 ,该片获得第2届中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 1979年2月7日,崔嵬因肝癌在 [[ 北京 ]] 逝世。
== 人物生平 ==
1930年入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学习编剧。翌年回 [[ 青岛 ]] ,组织〖海鸥剧社〗,并与他人合作创作了揭示 [[ 蒋介石 ]] 不抵抗主义的多幕剧《命令!退却第二道防线》。
1932年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旋因国民党迫害逃往北平,曾在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
1936年末参加陈波儿等组织的上海妇孺前线慰问团。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保卫芦沟桥》的创作演出,后加入救亡演剧一队。
1938年去 [[ 延安 ]] ,在 [[ 鲁迅艺术学院 ]] 戏剧系任教。同年加入 [[ 中国共产党 ]] 。后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主办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戏剧系,领导火线剧社,创作演出《参加八路军》、《三个游击队员的故事》等。解放战争期间随军南下。
1938年奔赴延安,任教于延安鲁艺戏剧系。
1949年任 [[ 武汉 ]] 军管会文艺处处长、中南文化局局长等职。
1950年创办中南文艺学院。
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0岁随父逃荒青岛,12岁去青岛烟草公司当童工。后在亲友资助下得以求学。 他喜爱文艺,在青岛礼贤中学学习时,阅读了许多进步文艺书刊,从而启迪了革命思想和对进步文艺的追求,1927年,因抗议当局杀害共产党人;写打油诗反对国民党、用“打牙调”唱国民党“国 歌”,被开除学籍。后转入青州中学,又因写《农村生活一瞥》一文,揭露地主勾结土匪鱼肉乡里,被驱逐出境。1930年考入山东省立实验剧院。翌年回青岛,1932年参加左联并组织海鸥剧社,并与他人合作创作了揭露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多幕剧《命令!退却第二道防线》;又因演出进步戏剧遭到当局缉捕。后旋因国民党迫害逃往北平,1933年夏,化名崔浚考入北平民国大学,继续从事戏剧活动。
1935年到 [[ 上海 ]] ,先后参加左联领导的东方剧社、戏剧生活社和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组织创作演出了反 映工人生活的舞台剧《工人之家》、《这是厂里的规矩》、《流产》等,1936年改编并主演了著名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并在各地演出,宣传抗日救亡。1936年末参加陈波儿等组织的上海妇孺前线慰问团,赴绥东前线慰问演出,编写了话剧《察东之夜》、儿童剧《墙》。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共产党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奔赴西北各地,创作演出反映人民抗日斗争的话剧《张家店》、《顺民》、《八百壮士》、《保卫芦沟桥》等。
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活动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男演员奖。
[[Category:媒體影視人物]]
[[Category:中國男演員]]
[[Category:導演]]
[[Category: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