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良渚遗址

增加 12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良渚遗址 ''' 位于中国 [[ 浙江省 ]][[ 杭州市 ]] 余杭区良渚街道、瓶窑镇,部分位于 [[ 湖州市 ]] 德清县下渚湖街道,是以 [[ 良渚古城遗址 ]] 为中心的遗址群,总面积34平方公里,遗址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属于 [[ 新石器时代 ]] 文化遗址。其中的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其重大价值的不断揭示,已经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方式、途径等重大 [[ 学术 ]] 问题的认识,并将继续丰富人们对中国文明史的认识。
1994年良渚遗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996年,被列为 [[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9年7月6日,被列为 [[ 世界文化遗产 ]]
==考古发掘==
=== 发现===
良渚遗址发现于1936年,当时西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施昕更在今老和山一带的古荡遗址发掘时,注意到此地的出土器物与其家乡良渚一带常见的出土器物极为相似,便经 [[ 西湖博物馆 ]] 同意支持,于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间,在良渚一带进行了三次试掘,发现茅庵里、棋盘坟等12处 [[ 遗址 ]] 。出土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 [[ 黑陶 ]] ,当时被认为与 [[ 山东龙山文化 ]] 类似,揭开了 [[ 长江 ]] 下游考古工作的序幕。随后,以黑陶、磨光 [[ 石器 ]] 和精致 [[ 玉器 ]] 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在环 [[ 太湖 ]] 流域不断被发现,与龙山文化的差异也逐渐明显。
=== 命名===
1959年,中国 [[ 社会科学院 ]] 考古研究所研究院的 [[ 考古学家 ]] 夏鼐将这一文化类型命名为“良渚文化”。
==遗址分布==
良渚遗址群的分布范围北至 [[ 天目山 ]] 余脉大遮山丘陵南麓,南至大雄山、大观山丘陵,西起瓶窑镇毛园岭,东至良渚近山。地理坐标为北纬30°22′36″至30°26′17″,东经119°56′41″~120°3′28″,东西跨度约11.5公里,南北跨度约7公里。根据《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划定的保护范围面积约42.04平方公里,其范围内分布着135处遗址;重点保护区 [[ 积13积]]13.47平方公里。这些遗址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共同体,遗址之间存在关联。多数遗址是在较长时期内由连续或间断的文化活动累积形成的,也有少数遗址如 [[ 莫角山 ]] 大型基址、反山贵族墓地是经过规划、在较短的时期内堆筑完成。
良渚遗址分布面积大、遗址点密集、文化内涵丰富,遗存种类多样,包括墓地、祭坛、村落、大型礼制 [[ 建筑 ]] 基址、防护工程、手工作坊、农耕区等。良渚遗址群以莫角山为中心,以姚家墩、庙前等为次一级中心,形成中心 [[ 聚落 ]] 、次中心聚落、普通聚落的级差式格局。 ==参考文献==
111,4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