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398
次編輯
變更
中秋帖
,無編輯摘要
[[File:中秋帖.jpg|350px|缩略图|右|<big>中秋帖</big>[https://img.dpm.org.cn/Uploads/tupianyingxiang/%E7%8E%8B%E7%8C%AE%E4%B9%8B%E8%A1%8C%E4%B9%A6%E4%B8%AD%E7%A7%8B%E5%B8%96%E5%8D%B7.jpg 原图链接][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handwriting/228204.html 来自 故宫博物院 的图片]]]
《'''中秋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献之]] <ref>[http://www.shufaai.com/a/lidaizj/wangxianzhi_869.html 王献之],书法爱</ref> 的墨宝,全文二十二个字。
==历史==
[[乾隆]]皇帝将其与《[[快雪时晴帖]]》和《[[伯远帖]]》合称“三希”,并在养心殿西暖阁设立三希堂收纳这三件书法。[[民国]]初年被盗出宫。北平四大收藏家之一的郭葆昌在“品古斋”购得《中秋帖》和《伯远帖》。[[郭葆昌]]向故宫博物院文物馆副馆长马衡、徐森玉和科长庄严允诺,百年之后将此二帖无条件归还故宫。1940年,郭葆昌去世,此二帖归其子郭昭俊所有。1949年,中共解放军解放北平前夕,郭昭俊带着《中秋帖》和《伯远帖》逃到[[台湾]]。郭昭俊向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庄严表示愿意出售“二希”。当时台湾经济凋敝,庄严四处筹措资金,终究没能在约定的时间内拿出钱来。郭昭俊因做生意关系远赴[[香港]],将《中秋帖》和《伯远帖》押给一位印度人。那印度人以十多万港币抵押给香港汇丰银行,赎期定在1951年11月底。
1951年10月初,正在香港的徐伯郊得知此事,立即向郑振铎报告。徐伯郊又写信给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马衡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报告此事的原委。1951年周恩来指示将《伯远帖》、《中秋帖》以50万港币购回,称:“同意购回《中秋》、《伯远》二帖。惟须派负责人员及识者前往鉴别真伪,并须经过我方现在香港的可靠银行,查明物主郭昭俊有无讹骗或高抬押价之事,以保证两帖能够顺利购回。”,徐鹿君和徐伯郊三人化装成船员赴港与郭昭俊及汇丰银行方面谈判。是年12月3日,《中秋帖》和《伯远帖》回到了[[北京]]。23日,“二希”在北海团城进行第一次展出,[[马叙伦]]、[[陈叔通]]、[[章伯钧]]等均在受邀之列,马叙伦告诉马衡,《中秋帖》不是真迹,而是[[米芾]]所临。1951年12月27日,[[王冶秋]]亲自将《中秋帖》和《伯远帖》交故宫博物院收藏。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ref>[http://www.orgcc.com/news/99483.html 经典 | 他为袁世凯烧造瓷器,也为国家抢救“中秋贴”],文化艺术网,2017-09-28</ref> 。
==作者简介==
<center>{{#iDisplay:v052351ngo6|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