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085
次編輯
變更
守一
,無編輯摘要
[[File:道德经.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07/8a17a1429d3e4c9b97420c18b9f7b769.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12445063_100252045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概论==
“守一”之名,可能源自 [[ 老子 ]] 的“抱一”,在 [[ 庄子 ]] 中也曾提到,但并未将守一当成一个专门名词来使用。守一这个名词虽然来源自先秦道家,但直到 [[ 东汉 ]] 末年才成为专有名词。最早将这个单字名词化的人,已经无可考证。在道教内部,东汉末年的《太平经》中首次使用这个名词;同时间的佛教译经,也将它应用在表达禅定方法上。在东汉末年,佛教最初的信徒经常也同时崇信道术,两者有混同发展的状况,守一这个用语可能是在这个状况下发展出来的。
在东汉末年至 [[ 南北朝 ]] 之间,译出的佛经中,使用守一这个名词,一般用来对应禅定中“制心一处”与“心一境性”的修习方法,如 [[ 后汉 ]] 译出的《分别善恶所起经》,《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阿那律八念经》, [[ 三国 ]][[ 魏晋 ]] 时译出的《法句经》、《瑞应本起经》。襄楷上书 [[ 汉桓帝 ]] 时,引用《四十二章经》中的说法,认为守一方能成道。守一这个用语,可能是佛经译者参考道家典籍之后,以格义手法应用在译经之上。在南北朝之后译出的佛经,通常直接使用禅定、三昧、毘婆舍那等佛教术语来译,较少使用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