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东西寺塔

增加 8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东西寺塔 ''' 是中国 [[ 云南省 ]] 会昆明市的两座古塔,分别位于东寺街和书林街,南诏国弄栋节度使王嵯巅主持修建,大匠 [[ 尉迟恭 ]] 韬造,是昆明现存最早的建筑物之一。西寺塔原在慧光寺内,高36米,东寺塔原在常乐寺内,高41米,均为方形。2000年以后,两塔之间新建了一条东西向步行街。
==基本介绍==
昆明被誉为“民主堡垒”,1946年~1948年间,近日楼城墙上贴满了反帝反蒋的诗歌、杂文,人们称之为“民主墙”。1950年,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二野四兵团通过近日楼进入昆明城。街两侧建有木结构昆明传统风格的楼房。21世纪初,昆明城区南部新建了一条东连书林街东寺塔、西接东寺街西寺塔的步行街,整条街路面由条石铺成。
==主要景点==
街两侧立着26柱仿清道光丁末年(1847年)造的 [[ 石雕 ]] 路灯,东段街上有铜塑《赶马人》、《 [[ 打更 ]] 》、《补碗匠》、《鸡蛋拴着卖》、《 [[ 对弈 ]] 》等。街中部南廊建了一座仿古建筑近日楼。近日楼原在正义路南头,为明代砖城的南门城楼,已拆除。
==历史沿革==
元代,昆明诗人王升就把“双塔挺擎天之势”作为昆明八景之一。明初史谨描写昆明景色的诗中有“城南双塔高嵯峨,城北千山如涌波”。郭文的诗中亦有“湖势欲浮双塔去,山形如拥五华来。”清代,大观楼长联作者 [[ 孙髯 ]] 的《大观楼》诗中有“听唱竹枝来小咏,醉看塔影忽双飘。”钱南园在《阿姑祠》诗中有“一夜风吹西寺塔,霜空不断响铃声。”明代以前,文献中称东、西寺塔为双塔。东寺塔和西寺塔是云南创建最早的古塔之一,对建造塔的人,文献记载,均为“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建,大匠尉迟恭韬造。”但对塔的建造年代就有几种不同的记载:《重修东寺塔常乐寺记》载:“五华之南东西两塔,高入云霄,志谓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创建。”《重建东寺文笔塔暨忠受三坊碑记》载:“塔造于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手,为文宗在位三年(827年~839年)。”倪蜕《滇云历年传》载“唐文宗太和元年(827年),丰佑鄯阐建东寺塔,高百五十尺;西寺塔高八十尺。”明万历《云南通志》则认为是唐贞元初(785年~805年)建。戴炯孙《 [[ 昆明县志 ]] 》认为是唐元和三年(808年)建。阮元声《南诏野史》载:“唐宣宗大中八年甲戌(854年)建东寺塔,高百五十尺,西寺塔高八十尺,大匠尉迟恭韬造。自大和三年(829年)至大中十三年(859年)功完”; [[ 国13 国]]13 年《昆明市志》载:“东、西二寺塔……自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开工,历三十年始竣”。建塔的王嵯巅是南诏权臣,任弄栋节度使时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829年,王嵯巅入寇四川,掠子女百工数万人南归,“大匠尉迟恭韬”等能工巧匠就是此时来云南的。859年,王嵯巅卒。1983年至1984年维修西寺塔时,塔身砌有“天启十年(849年)正月二十五日段义造砖处题书”的唐砖,为建塔的可靠年代提供了物证。记载中,阮元声《南诏野史》、民国13年《昆明市志》记载了建塔年代。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247,18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