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9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big>王迪</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1923~2005),我国著名 [[ 古琴 ]] 家、 [[ 民族音乐 ]] 学家。她自幼受业师承于九嶷派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深得琴艺真传,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53年毕业后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从事古琴研究五十余年、曾任北京古琴会副会长,因琴艺精湛、学术深粹、人品敦厚,受到人们的敬重。
<p style="text-indent:2em;">王迪女士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音乐学院走出的第一代民族音乐研究的学者,为抢救、挖掘许多濒临失传的民族音乐精粹竭尽心力。她曾参加编著《古琴曲集》、《历代琴人传》、《琴曲集成》、《古指法考》、《中国乐器介绍》、《广陵散初探》、《中国古代歌曲70首》、《中国民歌222首》,以及《音乐百科词典》琴人、琴曲、琴歌部分,并编辑出版《管平湖古琴曲集》和《中国音乐大全》中我国九大琴派已故著名演奏家的录音资料。在传承和发扬古琴九疑派演奏风格,继承、总结、完善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的琴学遗产,尤其是琴歌的挖掘、整理和制作、推广方面,王迪先女士更是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生平==
<p style="text-indent:2em;">从1953 年始,王迪在中国音乐研究所的工作重点就是跟管平湖整理古谱。
<p style="text-indent:2em;">1954年3月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正式成立,管平湖、王迪、许健成立“古琴研究小组”。1954年10月“北京古琴研究会”成立,选溥雪斋为会长,查阜西为副会长,汪孟舒、张伯驹、管平湖等为理事,王迪作为最年轻的会员也参与其中。
<p style="text-indent:2em;">1956 年,查阜西、许健、王迪组成“古琴普查小组”,历时三个多月、采访86 位琴家、到达20 多个城市和地方(依次为 [[ 济南 ]] 、 [[ 南京 ]] 、 [[ 扬州 ]] 、 [[ 苏州 ]] 、 [[ 上海 ]] 、 [[ 杭州 ]] 、 [[ 绍兴 ]] 、 [[ 长沙 ]] 、 [[ 合肥 ]] 、 [[ 武汉 ]] 、 [[ 重庆 ]] 、 [[ 贵阳 ]] 、 [[ 成都 ]] 、 [[ 灌县 ]] 、 [[ 西安 ]] 等)的普查,获得了发起人始料未及的收获。他们组织各地琴家在当地电台录音,资料汇总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中国音乐研究所。最后,共采录262 首琴曲,时长近两千分钟。王迪第一次到这么多城市,一路上结识了一大批琴家,并与其终生保持联系。普查了解到了哪个城市有多少琴人,哪位琴人会弹什么琴曲,哪位琴人藏有什么琴器,哪家图书馆有什么琴谱。这些向未心中有数的统计,王迪都是首席记录者。
<p style="text-indent:2em;">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第二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王迪参加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庆祝古琴入选联合国人类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音乐会”。12月12日、13日晚,北京“华宝斋书院”两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古琴音乐会”,用自己的名琴“钧天合奏”演奏了《流水》。12月19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古琴音乐会”,同台演出的有吴钊、姚公白、李祥霆、郑珉中、龚一、陈长林、林有仁、丁承运等琴人。2004年7月,王迪参加文化部外联局组织在全国政协礼堂“华宝斋’举办的古琴名家演奏会,参演者都是70岁以上的琴人。这是她最后一次的演出。
<p style="text-indent:2em;">王迪肺部感染,整夜咳喘,她坚持不住院,靠医院租来的大氧气瓶支撑呼吸,完成了最后一篇文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纪念川派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她对女儿说:这是答应顾梅羹亲属的事,一定要写完,因为顾老先生我十分敬重。文稿还未及修改,他被家人强迫送进了医院,在病榻上完成了遗作,让大女儿送到了顾家。2005年4月26日,终因肺部感染严重,抢救无效,带着诸多遗憾的王迪,一位执着、忙碌的琴人走完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