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4
次編輯
變更
汪辉祖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汪辉祖(| 圖像 = [[File:Ac6eddc451da81cb71fa31115866d016082431c9.jpg|缩略图|center|[https://gss0.bdstatic.com/9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91d850c66a59252da3171a020ca06406/ac6eddc451da81cb71fa31115866d016082431c9.jp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知县、师爷| 出生日期 = 1730 年-1807年),字焕曾,号 年1月21日| 國籍 = 清朝| 别名 = 汪 龙庄 ,浙江萧山瓜沥原云英乡大义村人。清代乾 | 職業 = 知县 、 嘉时期的良吏。早年多次应试未中 师爷| ,随入幕僚为 知名原因 = " 绍兴师爷 。于乾隆四十年得中进士,五十 "代表人物| 知名作品 = 《佐治药言》</br>《学治臆说》</br>《元史本证》</br>《 二 年为宁远知县,五 十 六年为道州牧。告官退养在城里苏家潭,享年78岁 四史同姓名录》 。}}
历朝来早称门客,后称[[师爷]],实际统称为幕僚,即是身在衙门为官府办事的吏级官员。汪辉祖是一个聪敏干练,断案神速,为民理直,颇得人心的一代名吏。如乾隆中期,东南沿海发现了许多"宽永钱"清廷怀疑有人私铸,下令严查。江浙闽三省[[督抚]]勒令汪辉祖侦办,案情重大,汪辉祖接受后深入调查研究,终于告破,原系东洋日本国商船带进来,混入国内货币流通,实为日本伪币。乾隆五十二年(1787)汪辉祖为湖南宁远[[知县]]。上面规定百姓吃淮盐,而淮盐比粤盐价格高几倍,庶民们私下吃粤盐,但粤盐属私盐,淮盐为官盐,买卖粤盐属违禁。作为一县之主的汪辉祖,以民为本,制定妥善方案,呈上司"盐愈禁,值日增,夫私不可纵,而食淡可虞"后改为百姓买粤盐也为官盐,每次不超过十斤,用于限量供应。 汪辉祖回乡后,应浙江 [[ 巡抚 ]] 罗长麟之召,共商 [[ 萧山西江塘 ]] 事议,原需条石178丈需钱28900缗,在汪辉祖的督导下220余丈只需 22513 缗,为萧山水利、百姓长治久安作出了贡献。又建议"海宁南沙隔江而治诸多不便划归萧山",为当代 [[ 围垦 ]] 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功迹。 == 人物简介 == 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归庐,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今杭州市[[萧山区]])人。生于雍正八年十二月十四日(1730年1月21日),卒于嘉庆十二年(1807)三月二十四日。乾隆三十三年举于乡,四十年成进士。早岁游幕,后知湖南[[永州府]]宁远县。著有《元史本证》、《二十四史同姓名录》、《[[学治臆说]]》、《[[佐治药言]]》等。事具阮元《揅经室集二集》卷三《循吏汪辉祖传》及[[瞿兑之]]《汪辉祖传述》。 清学者、藏书家。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浙江萧山人。39岁时游京师,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官湖南宁远知县、新田知县,署道州知州,以廉洁见称,后以足疾引退,老幼泣拥于前。归家闭户读书,专事著述。嘉庆初诏举孝廉方正,当地文士劝他应诏,他坚辞不就。所论述以务实有用之学为宗。富于藏书,先后所积数万卷,藏于"环碧山房"之中,经史之书收留为多。闲暇时则手执一遍,躬自校雠。编撰有《环碧山房书目》。藏书印有"萧山汪氏环碧山房珍藏印"。尤精于史学,对姓氏研究颇有成就。著有《元史本证》、《读史掌录》、《楚中杂咏》、《龙庄四六稿》、《史姓韵编》、《九史同姓名略》、《二十史同姓名录》、《二十四史稀姓名录》、《辽金元三史同姓名录》、《学治佐证》、《[[佐治药言]]》、《[[续佐治药言]]》、《[[学治臆说]]》、《[[学治续说]]》、《晚庐归稿》等20余种。四子汪继培,字因可,藏书甚富。 == 人物生平 == 清代浙江萧山人汪辉祖,是名闻全国的"[[绍兴师爷]]",被称为"一代名幕"。他为幕三十四年,以善断疑案著称,足迹遍布江浙两省十八个州县衙门,后来他任州县官五年,勤政爱民,政绩斐然。他不仅是一位难得的清官,也是一位著述宏富的学者。现代学者[[胡适]]曾盛赞汪辉祖:"我读乾隆、嘉庆时期有名的法律家汪辉祖的遗书,看他一生办理诉讼,真能存十分敬慎的态度。他说:'办案之法,不惟入罪宜慎,即出罪亦宜慎。'他一生做幕做官,都尽力做到这'慎'字。" '''为幕为官广施惠政''' 汪辉祖(1731-1807),字焕曾。汪家本以务农经商为业,后因家道中落,只能靠借贷维持生计。汪辉祖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跟人学做幕僚,后来慢慢做到刑名师爷。因为从前没有法律学校,士子做官主要是通过科举,而科举主要考的是四书五经,考中的人不见得懂法律,所以可以请一个幕僚来做顾问,以备审问案件时咨询。 汪辉祖学识广博,这是他做幕僚名声卓著的重要原因,也是异于普通师爷之处,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宽永钱一案中。乾隆中期,东南沿海各省发现了很多宽永钱。清廷怀疑有人私铸货币,下令两江总督尹继善等严查。由于地方官无人知晓这种钱的来历,尹继善决定聘请见多识广的汪辉祖办理此案。汪辉祖引经据典,查出此钱系日本钱币,由商船带入,并非民间私铸。地方官据此上奏,从而使一场大祸烟消云散,汪辉祖也因此名声大振。 1787年,汪辉祖任湖南宁远知县,他在任上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宁远规定淮盐为官盐,百姓都必须吃淮盐,可淮盐的价格比粤盐高出几倍,因此百姓私下食用粤盐。由于买卖粤盐违反禁令,官府派人侦捕,以致"人情惶忧"。汪辉祖得知后,决心解决百姓的食盐问题。他诚恳听取百姓的意见,调查粤盐销售情况,制定了一个妥善的方案,请求上司允许宁远可售粤盐,但百姓购买一次不得超过十斤。百姓对此无不拍手称好,但一些人竭力反对,诬告汪辉祖支持贩卖私盐,汪辉祖据理力争,后来湖南总督毕沅知道此事后,对汪辉祖大加赞赏。 汪辉祖一生断案无数,他审案时奇招频出。在宁远知县任上,当地发生了刘开杨与成大鹏争山杀人一案,颇为轰动。刘开杨乘其弟病危之际,雇杀手王闫喜将他弄到山上杀死,事后到衙门击鼓"鸣冤",声称其弟被成大鹏杀害。成大鹏表示争山之事属实,但并未与刘开杨之弟在山中殴斗。汪辉祖深感蹊跷,暂将成大鹏下狱听审。后来有群众举报一向手头拮据的王闫喜整日出入赌场,夜里还偷偷去村外的关帝庙。次日夜里,汪辉祖带衙役三人躲在关帝庙里,只见王闫喜偷偷进来,跪在神桌前忏悔,说收了刘开杨的银子杀了其弟,如今钱已输光,官府又查得紧,请关老爷保佑他平安无事。话音刚落,汪辉祖与衙役突然出现,吓破胆的王闫喜自然招供。成大鹏被立即释放,刘开杨与王闫喜得到重惩。由于断案精准、铁面无私,老百姓送给他"汪龙图"(龙图指包拯)等称号。 他在宁远虽仅任知县数年,但调任时,百姓空城相送,轿子都无法前行,汪辉祖退隐后,还时有宁远百姓前来探望,其受百姓爱戴的程度于此可见一斑。 '''罢官归里惠泽桑梓''' 1792年,汪辉祖因不肯巴结上司,看其脸色,受其驱使,以致得罪上司,被劾罢官。回到萧山后,他隐退意志坚定,一些地方大员先后重金聘其入幕,都被他婉言谢绝。 虽然不再涉足官场,但汪辉祖仍然关注国计民生,为家乡做了许多贡献。1793年,萧山西江塘塌陷,汪辉祖应浙江巡抚之召,共商修理西江塘等事。经过实地察看和丈量后,汪辉祖提出的施工方案比原定方案少花6387缗。经过半年修理,全塘告竣,工程坚固,耗资又少,造福百姓不浅,他却没要任何报酬。 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江水浪高潮急,加上长期冲刷,一江之隔的浙江海宁的一片沙地被冲刷到江南来了。汪辉祖上书朝廷,请求将这片沙地由海宁划给萧山管辖,得到朝廷批准。这为当代萧山围海造陆、发展经济打下了基础,功不可没。 汪辉祖为人诚信,不说假话,县里的人都敬而信之。县里大事,经他商议,都无异言。同时,汪辉祖还利用自己断案的特长,为乡民提供帮助。乡民发生纠纷,打算对簿公堂,往往先向他请教。汪辉祖告以利害,曲为排解,两家往往和解而去。如有人来告诉他,因某事要报复某人,汪辉祖虽不认识某人,也一定劝其息事宁人。一次,汪辉祖乘船经过钱清,有位船工将几十只大螃蟹扔到他的船上说:"聊以报公恩德。"问了船工的姓名,汪辉祖还是不认识。由于汪辉祖德义兼备,故他出生的地方便以"大义村"命名。 在回归乡里后,他为教育子女写下了《[[双节堂庸训]]》。这是清代著名家训,流传很广。此书分为述先、[[律己]]、[[治家]]、[[应世]]、蕃后、述师述友六篇,共219条。这六篇皆立足于汪辉祖几十年的人生阅历,谈论持身涉世之道,语言通俗易懂。汪辉祖谦称这些家训都是"庸人庸言",然而正因其"庸",于当时乃至现在,针对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启发了很多人。 汪辉祖临终前,对儿孙们说自己没有遗言,《[[双节堂庸训]]》就是我的遗言,他希望儿孙们能时时诵读,能自爱如爱我身。汪氏后代将《双节堂庸训》奉为圭臬,引为修身正己的经典,人才辈出。到了近现代,汪辉祖六世孙[[汪谦]]为著名画家,画技甚精。汪辉祖九世孙[[汪忠镐]]是国际著名心血管专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洪亮吉]]曾评价汪辉祖:"计君一生,在家为孝子,入幕为名流,服官为循吏,归里后复为醇儒。律身则全受全归,应物则实心实政。"这一评价是不为过的,汪辉祖的为人为政为学,值得后人用心体悟。 == 师爷经历 == 汪辉祖(1730-1807),字焕曾,号龙庄,[[萧山区瓜沥镇]]昭东大义村人。清乾隆四十年 (1775)中进士,五十二年为湖南宁远县知县,五十六年 (1791) 署道州牧,一月后再调善化令 ,后因足部[[患疾]]休官回乡。 汪辉祖家境贫困,父早亡,为养生母和继母,二十岁就开始幕僚(师爷)生活,他好学不惚,精明干炼,博览群书,尤对法家学说钻研甚深。乾隆中期,东南沿海各省发现使用"宽永钱 "甚多,朝廷怀疑有人私铸,下令严查,闽、浙总督尹继善委托汪辉祖查办此案。汪查明" 宽永钱"系日本钱币,由商船带入,非民间私铸,避免了一场冤案。尹继善对汪大加赞赏,感慨地说:"做官治事不能不用读书人" 。汪在任宁远知县期内,关心民间疾苦,鼓励发展生产,教化民风,崇尚节俭,兴修水利,创办学院:处理民间纠纷和诉讼案件,力主审慎公允 ,深得民心,有"廉明听正"之称当其回乡经宁远时,人们夹道相送,有人送至长沙仍依依不舍。 汪辉祖返回故里后,定居县城苏家潭,乾隆五十八年应如主持修复[[萧山西江塘]], 其因主事得力,工程坚固,却耗资又少,同时,还上书朝廷要求减萧山牧地的赋税等,此举做了一件造福百姓的大善事。其后,汪辉祖悉心著述,著作有《元史本证》、《史姓韵偏》、《九史同姓名录》、《二十四史同姓名录》、《二千四史希姓录》、《辽金元三史同姓名录》等,尤以《[[学治臆说]] 》、《[[佐治药言]]》、《病榻梦痕录》行世甚广,颇为流传。后卒于嘉庆十二年,享年 78 岁。汪辉祖在清朝以"一代名幕" 而誉天下,绍兴师爷因此而得名。汪一生所解疑难杂案甚多,深得百姓爱戴。 汪辉祖在《[[佐治药言]]》的"选择幕府宜谨慎" 一节中专门谈到自己的经历。 汪辉祖在幕中供职的时间,共三十四年。除了开头两年辅助的人是其岳父大人王坦人先生,不在宾主之数外,其余的一共辅佐了十六个主人,其中在无锡和慈溪两处幕府中,只是很偶然的在那儿依托了一段时间。实际上有十四个人。 "乾隆皇帝十九年甲戌二月,供职于[[常州府]]知府[[胡公]]的幕中。胡公名[[文伯]],字偶韩,山东海阳人。那一年冬天,[[胡文伯]]升任苏州府松常镇大粮储道,我也随他赴任。第二年,胡文伯又到临清监督运粮。我有病没能同去,暂时在[[无锡县]]魏君幕府中供职。魏君名延庆,直禄乡人。到了六月份,仍然回到胡文伯幕府。算起来,总共在胡文伯幕中呆了六年。 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我想专门从事法律工作,接受了[[长洲县]]的聘请,辞别了胡文伯幕府。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到了长洲县郑君的幕府,郑君叫流贤,山东济宁人。 这一年十二月,由于我的教师孙景溪先生召请,我辞退了长洲县的职务,到他所在的眼水县幕府工作。乾隆二十六年三月间,到了艉水。我的教师字尔周,山东昌邑人,是我受业的恩师。 第二年八月,我的教师升任河南开封府同知而离职赴任,我就接受了平湖县刘君的聘请,当月就到了平湖。刘君字国煌,号冰斋,奉天人。 乾隆三十二年正月,刘君又离平湖县而升职为江西九江府吴城同知。我就接受[[仁和县]]李君的延聘,二月里到了仁和。李君字学李,陕西三原人。 同年十月,仁和李君因事离职。我又被乌程县蒋君延聘入幕,当月到了乌程。蒋君宇志择,号振庵,奉天人。 到第二年五月,蒋君因事离任。接替他的是战劲,曾号为鲁村,直禄宁津人,延请我继续工作。九月间承蒙乡里的举荐,因此十二月时就因要参加会试而辞职。 乾隆三十四年五月,会试落第,就职于钱塘芮公幕府。芮公名叫泰元,号亨斋,云南泰和人。 到了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由于参加会试而辞别钱塘芮公幕府。第二年五月,再次落第归来。受海宁刘君聘请,但因为以前的朋友战劾君在嘉善任职,请求辞职末被批准,于是我回绝了海宁的聘任。到了嘉善,呆了七个月,战动调任富阳,我也随同赴任。 同年九月,孙含中先生,号西林,赴任于绍台兵备道。他是我恩师孙景溪的儿子,于义而言都不能推辞。于是离开富阳,在宁波道幕府中任了四个月幕宾。 在十二月份由于去参加会试而辞职归家,乾隆三十七年五月又考试落第。海宁刘君再次聘请,七月到海宁。刘君名雁题,号仙圃,河南光山人。 在海宁呆了两年多。到了乾隆三十九年八月,海宁县升为州,刘君解职,我也只好回家乡。乾隆四十年,我通过了会试成为进土。后来因为母亲去世而归家守丧。九月又到慈溪黄君幕中任职,黄君名元伟。不到一个月又辞职回家。 当时战动已由[[归安]]提升到[[海宁州]],来聘请我,于是又一次到海宁。十二月由于平湖刘君要我践以前的约定,辞别海宁。刘君是先前海宁县令。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到了平湖,一共呆了四年多。 乾隆四十五年,刘君升职杭州东海防同知。我于是接受了乌程县与君的聘请,当年五月到乌程幕府。与君名德,号勉庵,满州人。 到了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前任县令徐君回任乌程,继续聘用了我。徐君由于遭父母之丧辞官守丧,我也回到故里。 就在这年九月,又接受了龙游王群的聘请,十月间到.了龙游。王君名士听,号晴川,奉天义州人。我在龙游工作了一年多,乾隆四十七年七月,王君调到归安任职,我和他同去赴任。在[[归安]]我又在幕府中呆了三年多,在乾隆五十年八月,王君以母亲年老需要侍奉为由辞官,我也就回到了家乡。" == 著作选读 == 汪辉祖的《[[佐治药言]]》所叙述的是作为幕友所应坚持的原则,书中根据他早年入幕的经历而总结出来。影响甚大;以下是《[[佐治药言]]》全文: '''尽心''' 士人不得以身出治,而佐人为治,势非得已。然岁修所入,实分官俸,亦在官 之禄也。食而谋之不忠,天岂有以福之。且官与幕客非尽乡里之威、非有乡故之欢,厚禀而宾礼之,什伯于乡里亲故谓职守之所击倚为左右手也。而视其主人之休戚,漠然无所与于其心,纵无天谴,其免人诵乎?故佐治以尽心为本。心尽于事必竭所知所能,权宜重轻,顾此虑彼,挽救其巳著,消弭于未然,如后之检更、省事、[[息讼]]、求生、体察俗情、随几杜弊诸条皆是也。首揭尽心二字,乃此书之大纲,吾道之实济。 [[尽言]] 尽心云者,非构主人之意而左右之也。凡居官者,其至亲骨肉未必尽明事理,而从仆胥吏类皆[[颐指气使]],无论利害所关,若辈不能进言,即有效忠者,或能言之,而[[人微言轻]],必不能劝其倾听。甚且逢彼之怒,谴责随之,惟幕友居宾师之分,其事之委折既[[了然于心]]、复礼与相抗,可以剀切陈词,能辩论明确,自有导源回澜之力。放必尽心之,欲言而后为能尽其心。报德莫如尽言,如遇地方有利,当兴有弊当革,刑罚 不平、催征苛急,与夫弭盗、救荒、劝学、除暴皆须通盘熟筹,忠告善适,傅见诸施行为,一方作福。此之谓能尽言。谚云[[公门]]中好修行。言其一政之善,所施广大,故也。然则一政之不善,亦为恶于无穷矣。幕客虽无其权实预其事,果思利物利人,而随时随事尽心尽言。于民有济,乃修行之大者。 '''不合则去''' 嗟乎!尽言二字,益难言之。公事公言,其可以理争者,言犹易尽,彼方欲济其私,而吾持之以公,鲜有不龃龉者,故[[委蛇]]从事之人劝曰:匠作主人模或且从而利导之;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曙乎!是何言哉!颠而不持,焉用彼相,利虽足以惑人,非甚尽暗,岂尽迷于局中。果能据理斟情,反复于事之当然及所以之故,扶利害而强诤之,未有不惊然悟者。且宾之与主,非有势分之临也。合则留,吾固无负于人,不合则去,吾目无疚于巴。如争之以去就,而彼终不悟,是诚不可与为善者也。吾又何所爱焉。故欲尽言,非易退不可。此条专指主宾共一事,意见过异者而言。或遇荒不恤,或加耗太甚,及故出入人重罪之类,反复言之而不听,则去之可耳,若寻常公事,一时议论不合,不妨从容计较。 '''得失有数''' 或曰:寒士以砚为田,朝得一主人焉,以言而去;暮得一主人焉,又以言而去,将安所得为之主人者。呜呼!是又见小者之论也。幕客因人为事无功业可见,言行则造行,惟以主人之贤否为贤否,主人不贤则受治者无不受累,夫官之禄,民之脂膏,而幕之修出于[[官禄]],吾恋一馆而坐视官之虐民,忍乎,不忍!且当世固不乏贤吏矣,诚能卓然自立,声望日著,不善者之所恶,正善者之所好也,故恋栈者 或且穷途偃蹇,而守正者非不到处逢迎。 '''虚心''' 必行其言者,弊或流于自是,则又不可。宾主之义全,以公事为重。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况幕之智,非必定贤于官也。特官为利害所拘,不免摇于当局,幕则论理,而不论势,可以不惑耳。然隔壁听声,或不如当场辨色,亦有官胜于幕者,惟是之从。原于[[声价]]无损,意在坚持。间亦债事。故土之伸手知己者,尤不可以不虚心。虚心二字,非必与主人议事,当然凡事之稍有关系者同事诸人,或有见解是即从之但求于事与无分[[畛域]]条参看。 [[立品]] 信而后谏,惟友亦然。欲主人之必用吾言,必先使主人之不疑吾行,为主人忠谋,大要顾名而不计利。凡与主人相依及效用于主人者,率[[惟利是视]]不得遂其所欲。往往易为媒药。其势既孤,其闲易生,稍不自检,毁谤从之,故欲行吾志者,不可不立品。立品是幕道之本,下文素位自洁俭用慎交皆其条目,而尤重自洁俭是立品之本,品立而后能尽心尽言。 [[素位]] 幕客以力自食。名为佣书,日夕区书,皆吏胥之事。可官声之美恶系焉,民生之利害资焉,非与官民仅有宿缉,缀不可久居此席者。自视不可过高,高则气质用事,亦不可过卑,则休戚无关。一幕客耳,而曰,官声之美恶系焉,民生之利害资焉,居其位者,不为不重。抑思所系所资无非地方,敢掉以轻心乎? '''立心要正''' 谚云:官断十条路,幕之制事亦如之。操[[三寸管]],臆揣官事,得失半焉,所争者公私之别而已,公则[[无心之过]],终为舆论所宽,私则循理之获,亦为天谴所及,故立心不可不正。正心乃为人之本,心正而其术斯端。此言操存有素。临事又以公私之别。敬慎之至也,勿误认有事方正其心[[以辞害意]]。 '''自处宜洁''' 正心之学,先在洁守,守之不慎,心乃以偏,吾辈从事于幕者,类皆章句之儒,为童子师,岁修不过数十金,幕修所入,或数倍焉,或数十倍焉。未有不给于用者,且官有应酬之费,而幕无需索之人,犹待他求,夫何为者。昔有为余[[说项]]者,曰,此君操守可信,余闻之[[怫然]],客曰,是知君语也,夫何尤,余应之曰,今有为淑女执柯,而称其不淫,可乎?客人笑而去。先生自序云,苟非心力所入享吾父或吐及不长吾子孙者,誓不敢入于橐,此条即此意也,立品正心,全在洁守。 [[俭用]] 古也有志俭以养廉,吾辈游幕之土,家果素封,必不忍去父母离妻子。寄人篱下,卖文之钱,事畜资焉,或乃强效豪华,任情挥霍,炫[[裘马]],美行滕,已失寒士本色,甚且嬖[[优童]],狎娼妓,一咽之费,赏亦数金,分其余货,以供家用,嗷嗷待哺,置若罔闻,当其得意之时,业为职者所鄙,或一朝失馆,[[典质]]不足,继以[[称赏]],负累既重,受恩渐多,得馆之后,情牵势绊,欲洁其守,终难自主,[[习与性成]],身败名裂,故吾辈[[丧检]],非尽本怀,欲葆吾真,先宜崇俭。古人云,人之于财,常患其来处少,而不知其病在去处多。每见小席修微,尚堪[[仰事俯畜]],而千金大多幕,反多支纳。甚或有困窘败检者,正患去处之病耳,故欲洁和必先俭用,合下条看。 '''范家''' 身自不俭,断不能范家。家之不俭,必至于累身,寒士课徒,数月之修少止数金,多亦不过数十金,家之人,目其艰,是以[[节啬]]。相佐游幕之土,月修或至数十金,积数月寄归,则为数较多,家之人以其得之易也,其初不甚爱惜,其后或至浪费,得馆仅足以济失馆,必至于亏,谚所谓搁笔穷也,故必使家之人皆知来处不易,而后可以相率于俭,彼不自爱者,其来更易,故其耗更速,非惟人事,盖天道矣。 '''检点书吏''' 衙门必有六房书吏,刑名掌在[[刑书]],钱谷掌在户书,非无话习之人,而惟幕友是传者,幕友之为道,所以佐官而检吏也。谚云,清官难逃猾吏手,盖官统群吏,而群吏各以其精力,相与乘官之隙,官之为事甚繁,势不能一一而察之,唯幕友则各有专司,可以察吏之弊,吏无禄入其有,相循陋习,资以为生者,原不必过为搜剔,若无弊累人之事,断不可不杜其源。总之幕之与吏,择术悬殊,吏乐百姓之扰,而后得藉以为利,幕乐百姓之和,而后能安于无事,无端。而吏献一策,事若 有益于民,其说往往甚正,不为彻底熟筹轻听率行,百姓必受累无已。故约束书吏。是幕友第一要事。衙门公事。全凭文案,平时宜今书吏,将所办稿件,挨顺年月粘卷,随时呈阅,用记一案既结,告印归档,此有四便,奸胥不能抽[[添改]]匿,有时检查,始末具在,上司提卷,不必另做,官幕离任去馆,克致临时周章。此公私之别,祸福之原,当严以律己,静以制人。 '''省事''' 谚云:衙门六扇开,有理无钱莫进来。非调官之必贪,吏之必墨也,一词难理,差役到家,则有馈赠之资,探信入城,则有舟车之费,及示审有期,而讼师词证以及关切之亲朋相率而前,无不取给于[[具呈]]之人,或审期更换,则费将重出,其他差房,陋规名目不一,谚云在山靠山,在水靠水,有官法之所不能禁者,索许之脏,又无论已。余会谓作幕者,于斩续流徙重罪,完不加意检点。其累人造孽多在 词讼,如乡民有田十亩,夫耕妇织可给数目,一讼之累,费钱三平文,便须[[假子]]钱 以济,不二年,必至卖田。卖一亩则少一亩之入。辗转借售,不七八年,而无以为生,其贫在七八年之后,而致贫之故,实在准词之初,故事非急切,宜批示开导,不宜传讯差提,人非紧要,宜随时省释,不宜信手牵连,被告多人,何妨摘唤千证。分列自可摘芟。少唤一人,即少累一人,谚云堂上一点朱,民间千点血,下笔时多费一刻之心,涉讼者已受无穷之惠云。故幕中之存心,以省事为上。地方命盗重案,非所常有,惟词讼源源相继,实民事之最繁最急者,乃幕中第一尽心之要务也,尝闻之前辈云,核批呈词,其要有三,首贵开导,其次查处,不得不准者,则摘传人证,正与此条意合。如漫不经心,妄准滥传,恐 不惟小民多费因而致贫,且或拖累毙命及酿成大案,[[悔之无及]],可不慎哉!至田产等案,尤易牵涉,一经呈名,有积年累世莫脱其苦者,核稿时尤当加意。 '''词讼速结''' 听讼,是主人之事,非幕友所能专主,而权事理之缓急,计道里之远近,催差集审,则幕友之责也。一示审之期最须斟酌,亘量主人之才具,使之宽然有余,则不至畏难自沮,既示有审期,两造已集,断不宜临期更改,万一届期,别有他事,他事一了,即完此事,所以逾期之故,亦必晓然,使人共知,若无故更改,则两造 守候一日多一日费用,荡财旷事,民怨必腾,与其难而不审,无若郑重于难理之 时。与其示而改期,无若郑重于示期之始。昔有妇拟凌迟之罪,久禁囹圄,问狱卒 曰,何以至今不剐,剐了便好回去养蚕,语虽恶谁,盖极言拖延之甚于剐也。故便民之事,莫如听论速结。勤理[[词讼]],又官之尽心第一要分务也。平民词讼之[[非情事]]较重者,多不难于剖曲直服众情,常人稍稍自好,尚肯排难解纷,官而不理词讼,非必尽出本怀,盖事本繁冗,未 易著手,由因循而怠玩者有之,是在幕客,平时启其善心,临事鼓其兴致,以期民事渐了,官声渐振,而主宾亦同受其福,其口权缓急,计远近,酌审期,量才具。其中煞费 苦心,有循循善诱之意,佐治最宜领略。 '''息讼''' 词讼之应审者,什无四五。其里邻口角,骨肉参商,细故不过一时竞气,冒昧启讼,否则有不肖之人,从中播弄,果能审理,平情明切,譬晓其人,类能悔悟,皆可随时消释,间有难理,后亲邻调处,吁请息销者,两造既归辑睦,官府当予矜全,可息便息,宁人之道,断不可[[执持]]成见,必使终讼,伤同党之和,以饱差房之欲。衙门除官幕而外,类多喜事,不欲便休,藉以沾润,故谚云,一纸入[[公门]],九牛拔不出,甚言其兴讼易而[[息讼]]难也。官若矜全,民必感颂,如察其事。若有讼师起灭者,亦当先宽[[愚氓]],除留奸辈。 '''求生''' 求生二字,崇公仁心曲传于文忠公之笔,实千古法策要诀。法在必死,国有常刑,原非幕友所敢曲纵,其介可轻可重之间者,所争止在片语,而出入甚关重大,此处非设身处地,诚求不可,诚求反复。心有一线生机,可以藉手。[[余治]]刑名,佐吏,凡二十六年,入于死者,六人而已。仁和则莫氏之因奸而谋杀亲夫者,钱塘则郑氏之谋杀一家非死罪二人者,起意及同谋,加功二人,平湖则犯窃而故杀其妻者,有毛氏二人窃盗,临时行强而拒,杀事主者,有唐氏一人,其他无入情实者,皆于初报时与居停,再三审慎,是以秋审之后,俱得邀恩缓减,是知生固未尝不可求也。求生非故出也,曰设身处地,反复诚求者,正平心静气准情酌理耳。此时容不得半毫私曲,参看下条,设死者相质,有词以对,一语可悟,合下二条反复参看。凡凶杀等案,多出无心,苟非情重伤多,皆得缓决邀恩,但亦有片词之未协即介于实缓之间者办案定罪时,不可不先查秋审条款,以免错误。 '''慎初报''' 获贵初情,县中初报,最关紧要,驳诘之繁,累官累民,皆初报不慎之故。初报以简明为上,情节之无与罪名者,人证之无关出入者,皆宜详审节删。多一情节,则多一疑窦,多一人证,则多一拖累,何可不慎。办案之法,不唯入罪宜慎,即出罪亦甚不易。如其人应抵,而故为出之,即死者含冤。向尝闻乡会试场,坐号 之内,往往鬼物凭焉。余每欲出入罪,必反复案情,设令死者于坐号相质,有词以对,始下笔办详,否则不敢草草动笔。二十余年来,可质鬼神者,此心如一日也。杀死本宗期功尊长罪于斩决之案,如亲情轻,定例不准两请,而豫东等省办法,即于出罪语下,切实[[声叙]]情轻之故,皆得邀恩,改为监候,粤东自道光三年亦有成案,如遇此等案件,切勿遗漏声明。 '''命案察情形''' 命案出入,全在情形。请者起衅之由,形者争险之状。衅由曲直,秋审时之为 情实,为缓决,为可矜,区以别焉。争殴时所持之具,与所伤之处,可以定有心无心之分。有心者为故杀,一必干情实,无心者为错杀,可归缓决。且殴状不明,则 狱情易混,此是出入最要关键,审办时,必须令许作与凶手,照供比试,所叙详 供,宛然有一争殴之状,历历在目,方无游移干驳之患。 办理械斗秋审册,须论人,莫论起,细核秋审条款,务 使实缓得平,如四人为一案,三人火器杀人,一人一枪扎 毙一人,应将三人为一起,入实,其一人另为一起,入缓。 只须于两册内,加一。除某人入实缓外,字样便已明晰,慎勿笼统误入。 '''盗案慎株累''' 脏真则盗确,窃贼亦然。正盗正窃罪,无可宽所,尤当慎者,在[[指扳]]之人与买寄脏物之家,往往择殷而噬,藉端贻累,指板之人,因须质审,其查无实据者,亦 可摘释,至不知情而买寄脏物,律本无罪,但不得不据供查吊。向尝不差捕役,止今地保传谕,激内注明有则交保,不须投案,无则呈剖,不许带审,亦从无匿脏不缴,自干差提者,此亦保全善类之一法。盖一经差提,不唯多费,且窃盗抢累,几为乡里之所不齿。以无辜之良民,与盗脏庭质,非贤吏之所忍也。盗贼辗转攀援,未必尽出有意诬人,或自分必死,或畏刑难甚,随口供指,冀延残喘者,大约十居六七,全在鞫狱者察言观色,司幕者守经达权,劝赞推敲,自分真伪, 勿误随[[五里雾]]而使[[一路哭]]也。此中机变存乎其人,当与后 之草供未可全信条参看,如能体行有验,最易大得民心。说详学治续说。 '''严治地棍''' 吏治以安良为本,而安良莫要于去暴。里有地棍,[[比户]]为之不宁,讹借不遂, 则造端讦告,其尤甚者,莫如首赌首娼,事本无凭。可以将宿嫌之家一网打尽,无论冤未即雪,即至审诬而[[破家荡产]]相随属矣。惟专处原告。不提被呈,则善良庶有赖焉。惟是若辈倚骨吏为牙爪,胥吏倚若辈为腹心,非贤主人相信有素,上水之船,未易以百丈牵矣。土豪地棍无地无之,亦视官之贤否,以为纵敛耳。[[果官]]尽其职,幕尽其能,举措得宜,自然畏服,严治之说,未可拘泥。 '''读律''' 幕客佐客,全在明习律例。律之为书,各条具有精蕴。仁至义尽,解悟不易,非就其同异之处,融会贯通,鲜不失之毫厘,去之千里。夫幕客之用律,犹秀才之用[[四子书]]也。四子书解误,其害止于[[考列]]下等,律文解误其害乃致延及生灵。昔有友人,办因奸拐逃之案,意在开脱奸夫,谓是奸妇在逃改嫁,并非因奸而拐。后以妇人背夫自嫁,罪干缳首,驳该平反,大费周折。是欲宽奸夫之遣,而几入奸妇于[[死所]],调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故神明律意者,在能避律,而不仅在引律。如能引律而已,则悬律一条以比附人罪一刑,胥足矣,何藉幕为。律文一定?不移例,则因时更改,宜将本到通行,随手抄粘。律本以免,引用歧误,仍常看条例以绎意义而达时务。 '''读书''' 学古入官,非可责之幕友也。然幕友佐官为治,实与主人有议论参互之任,遇疑难大事,有必须引经以断者,非读书不可。昔在秀水时,有陶氏。某以长房独子,出继叔父。生五子,而长子故绝,例得以次子之子为后,其三子谋以己子,后其伯兄因乘父故,伪托遗命,令钟子归嗣本生。担次房者,谓以孙祢祖,礼难归继。袒三房者谓本生有子而无后,于情不顺,归继之说未为不可,荐绅先生纷如[[聚讼]],上台撒下,县议,余亦无能执中。长夜求索,忽记"礼经"残与无后者,食于祖之文,爰佐令君持议,谓弥祖之论必不可行。陶某既出继叔后,断难以子归继本宗,本宗有子而绝,情有莫安,请以其主附食,伊父听陶某子孙奉祀,大为上台所 赏。后在[[乌程]]有冯氏子,因本宗无可序继,自抚姑孙为后,及其卒也,同姓不宗之。冯氏出而争继,太守允焉。余佐令君持议,据未儒陈氏,[[北溪字义]]系重同宗同姓,不宗即与异姓无殊之说,绝其争端。向非旁通典籍,几何不坐困耶?每见幕中公限,往往饮酒围棋,闲谈送回,或以[[稗官小说]]消遗自娱。究之无益身心,无关世务,[[何若屏除]]一切,读有用之书、以之制事,所稗岂浅鲜哉。读书不必经传,凡有益于身心者,皆可读之,最能开心思,长识见,动文机,活[[笔路]],且可医俗,致人括目。昔见一友,于[[呈禀]]之可驳者不驳,但批日,姑候云云,意其从厚,从容与语,而此友辩论极切,且出人意外。余曰,君烛照如此,何不批以示之。友[[怃然]]曰:吾悔不读书耳。因以笔涩引愧。时案头有古文。余指曰,君才识甚高, 诚能读此犹未晚也。友欣然乞选文之易晓者,专心诵之 不数月,而笔畅辞宏。一卒而去。幕患词不达意,请以此友为法。 '''妇女不可轻唤''' 提人不可不慎,固已事涉妇女,尤宜评审,非万不得已、断断不宜轻传对簿。 妇人犯罪,则坐男夫具词,则用,抱告律意,何等谨严,何等矜恤。盖幽娴之女,全其颜面,即以保其贞操,而妒悍之妇,存其廉耻,亦可杜其泼横。吾师孙景溪先生讳尔周,言令吴桥时,所延刑名幕客叶某者,才士也,一夕方饮酒,偃仆于地,诞沫横流,气[[不绝如缕]],历二时而苏。次日齐沐闭户,书黄纸流,亲赴城隍庙拜毁,回署后,眠食若平常,超六日又如前偃仆,良久复起,则请迁居外寓。询其故,曰:吾八'年前馆山东馆陶,有士人告恶少子调其妇者,当核稿时,欲属居停,专惩恶少子,不必提妇对质。友人谢某云,此妇当有姿首,盖寓目焉。余以法合,到官遂唤之,已而妇投缳死,恶少子亦坐法死。今恶少子控于冥府,谓妇不死,则渠无死 法,而妇之死实由内幕之传唤。馆陶城隍神关提质理,昨具流早剖,谓妇被恶少子所调,法合到官,且唤妇之说,起于谢某。城隍神批准关复,是以数日幸得无恙,顷又奉提,谓被调之后,夫已告官,原无意于死,及官传质审,始忿激捐生。而传质之意,在窃其色,非理其冤念。虽起于谢某,笔实主于[[叶某]]。谢已摄至,叶不容宽。余必不允矣。遂为之移寓于外,越夕而殒。先以法所应传之妇起念不端尚不能幸逃阴谴,况法之可以不传者乎?观轻传者,酿事致祸如此则全书省事急讼等条可不加意体会乎? '''差禀拒捕宜察''' 余族居乡僻,每见地总领差色摄应审犯证,势如狼虎,虽在树立不敢与抗,遇懦弱农民,需索尤甚,拂其意则历声呵诉。"或曰:毁官票以拒捕,禀究,人皆见而畏之,无敢公然与之相触。夫凶盗重犯,自问必死,拒捕之事,间或有之。若户婚田债细故,两造平民,必无敢毁票以拒者,拒捕之禀,半由[[索诈]]而起。然一以拒捕传质即至审,虚民不堪命矣。余在幕中,遇此等事,直将毁票存销,改[[差承]]行,止就原案办理,其果否拒捕,属主人密加确访,而改差票内不及拒捕之说,以免串诈,然其每访辄虚。故差禀拒捕,断断不可偏听。 '''须为犯人着想''' 亲民之吏,分当与民一体,况吾辈佐吏为治,身亦民乎?尝见幕友,位置过高,居然以[[官体]]自处,齿[[鲜衣]]轻,渐不知民间疾苦。一事到手,不免任意高下。甚或持论未必全是,而[[强词夺理]],主人亦且曲意从之,恐其中作孽不少。余在幕中,襄里案牍,无论事之大小,必静坐片刻,为犯事者设身置想,并为其父母骨肉通盘筹画,始而怒,继而平,久乃觉其可矜,然后与居停商量,细心推鞠,从不轻予夹秽,而真情自出,放[[成招]]之案,鲜有翻异,以此居停,多为上台赏识,余亦藉以藏拙。无赋闻之日。故佐治所局,莫大平心躁气浮及拘泥成见。幕之为道,所贵持平,切忌才。矜才则气质用事,易入于僻。又患无才,无才则拘泥不通多涉于暗与僻俱不能 为犯人着想则同,足以败事误人,而僻者尤甚,必也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方为全才,而实罕见。但闻者能进则明,僻者能退则正。进退之谓何?虚心与务学而已。 '''勿轻引成案''' 成案如成墨,然存其体裁而已。必授以为准,[[刻舟求剑]]一鲜有当者。盖同一贼 盗而纠价上盗,事态多殊,同一斗殴而起他下手,情形遇别。推此以例其他,无不 皆然。人情万变,总无合辙之事。小有参差,即大费推敲。求生之道在此,失人之 故亦在此,不此之精辨而以[[成案]]是援,小则翻供,大则误拟,不可不慎也。办案不可有成心,不可无定见,如案未可信,不厌研 审,是谓无成心。案既可信,始定发书,是谓有定见,是书之谓,以笔代词也。既日代词,则无甚去取删改,可知 情状既明,自有一律一例适当其罪。何必取成案,而依样葫芦耶?苟必成案是循,不免将就。增减毫厘,千里误事匪轻。 '''访案宜慎''' 恃信之官,喜以私人为耳目访察公事。彼所倚任之人或摇于利,或蔽于识,未必俱可深信。官之听信原不可待,全在幕友[[持正不挠]],不为所夺。若官以私人为先 入幕,复以浮言为确据,鲜不偾事。盖官之治事,妙在置身事外,故能虚心听断, 一切以[[访闻]]为主,则身在局中动多挂碍矣。故统案慎勿轻办。 [[勤事]] 办理幕务最要在勤一事。入[[公门]]伺候者,不啻数辈,多延一刻,即多累一劾,如乡人入城控事,午前得了,便可回家。迟之午后,必须在城觅寓,不惟费钱,且任废一日之事。小民以力为养,废其一日之事,即缺其一日之养。其羁管监禁者,更不堪矣,如之河勿念?况事到即办,则头绪清楚,稽查较易。一日积一事,两口便 积两事。积之愈多,理之愈难,势不能不草率塞责。讼师猾吏,百弊从生,其流毒 有不可胜言者。譬舟行市河之中,来者自来,往者自往,本无[[雍塞]]之患。一舟留滞,则十百舟相继而阻,而河路有挤至终日者矣。故能勤则佐剧亦暇,暇自[[心清]]。不勤则佐简亦怄。怄先[[神乱]]。古云勤能补拙,又曰业精于勤,故才钝而勤,则于事无滞;才捷而勤,则所为必工,以孔子大圣犹敏于事,幕客学识有限,其敢怠忽乎哉? '''须示民以信''' 官能予人以信,人自[[帖服]]。吾辈佐官,须先要之于信。凡批发呈状,示审词讼,其日期早晚,俱有定准,则人可依期伺候,无废时失业之虑。期之速者,必致 与人之诵,即克日稍缓,亦可不生怨言,第欲官能守信,必先幕不失信。盖官苟失信,幕可力尽。慕自失信,官或乐从。官之公事甚繁,偶尔偷安、便逾期刻,全在 幕友随时劝勉。至于幕友不能克期,而官且援为口实,则它之不信,咎半在幕也。开赈既示日期,饥人四面将至,万不可改,致误民命。如示期本迟,而欲改早者,愈早愈妙。考试最要酌时昔势,定期出示不可轻改。若不经意恐,小而士论不平,大则藉端罢考,他如出借,点验老民残废及放棉衣口量等事,凡稍涉入来出众者皆可类推。 '''勿轻出告示''' 条教号令是道齐中一事。告示原不可少,然必其事实有关系,须得指出利弊,与众共喻。或劝或戒非托空言,方为有益。若书吏视为[[故纸]],士民目为常谈,抄录旧稿,率意涂饰者,书可不必。非惟省事,亦可积福。每见贴示之处,增下多有[[阳沟]]及安设粪缸溺桶之类,风吹雨打,示纸堕落秽中,亵字造孽,所损正不细耳。与其轻出告示语诸涂人,[[何若]]详批呈词就其切已。 [[慎交]] 广交游,通声气,亦觅馆一法。然大不可恃。得一知己,可以不憾。同心之友,何能易得。往往交太滥,致有不能自立之势,又不若轻便自守者转得自全,且善善恶恶直道在人,苟律已无愧,即素不相识之人,亦未尝不为引荐,况交多则费多,力亦恐有不暇给乎。交而曰慎,择损益也,[[滥交]]不惟多费,且恐或累声名。 '''勿攀援''' 登高之呼,其响四应。吾辈声名所系,原不能不藉当道诸公齿牙奖借。然彼有相赏之实,自能[[说项]]。如攀援依附,事终无补,非必其人自挟资自大也,即甚虚怀下士而公务[[殷繁]],势不能悬榻倒履,[[司阍]]者又多不能仰体主人之意,[[怀利]]投谒,徒为若辈轻薄,甚无谓也。总之彼须用我,自能求我,我若求彼,转归无用,故吾道以自立为主。自立是敦品励学,求其在我。 '''办事勿分畛域''' 州县幕友其名有五,曰刑名,曰钱谷,曰书记,曰挂号,曰征比。剧者需才至十余人,简者或以二三人兼之,其事各有所司。而刑名、钱谷实总其要官之考成,倚之民之身家,属之居是席者,[[直须]]以官事为己事,无分[[畛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后可。盖宅门以内,职分两项,而宅门以外,官止一人。谚云:一人之谋不敌两人之智。如以事非切已,坐视其炎,而不置一词。或以己所专司不容旁人更参一解,皆非敬公之义也。特舍己从人其权在我。而以[[局外之人]]效手虑之得,则或直委婉或宜径直,须视当局者之性情而善用之。否则贤智先人,转易激成乖刺耳。 此是忠告善道之法。人情喜曲恶直,总以委婉为佳。 '''勿轻令人习幕''' 吾辈以图名本就,转而治生。惟习幕一途与读书为近,故从事者多。然幕中数席,惟刑名、钱谷岁修较厚。余则不过百金内外,或止四五十金者,一经入幕,便无他途可谋,而幕修之外,又分毫无可取益。公事之称手与否,主宾之同道与否,皆不可知。不合则去,失馆亦常有之事。刑名、钱谷谙练而端方者,当道每交相罗致,得馆尚易。其他书记、挂号、征比各席非势要吹嘘。即刑钱引荐,虽格有用之才,洁无瑕之品足以致当道延访者件无一二,其得馆较难。以[[修辅]]而计刑钱,一岁所入足抵书号征比数年。即失馆缺用,得馆之后可以弥补。若书号、征比得馆已属拮据,失馆更费枝梧。且如乡里课徒及经营贸易、蕴袍疏食勤俭有素,处幕馆者章身不能无具,随从不能无人加以庆吊往还,亲朋假乞,无一可省。岁修百金,到家亦不过六七十金。八口之家,仅足敷衍。万一久无就绪,势且典贷无门,居处既习于安闲,行业转难于更改,终身坐困,始基误之。故亲友之从余习幕者,余必先察其才识,如不足以造就刑钱,则四五月之内即令归习他务。盖课徒可以进业,贸易可以生财。作幕二字,不知误尽几许才人。量而后入择术者,不可不自审也。未成者可改则改,已业者得休便休。 '''须体俗情''' 幕之为学,读律尚已。其运用之妙,尤在善体人情。盖各处风俗往往不同,必须虚心体问,就其[[俗尚]]所直,随时调剂。然后传以律令,则上下相协,官声得著,幕望自隆。若一味[[我行]]我法,或且怨集谤生。古云利不百不兴,弊不百不除。真阅历不可不念也。 '''戒已甚''' 余尚在胡公幕中,初读律书时,惴惴焉,恐不能习幕是虑。友人骆君炳文,端方港练,独严事之。尝语余田:以子之才之识,为人佐治,所谓儒学医案作齐者,非不能之患,正恐太能耳。余请其故,曰:衙门中事,可结便结。情节之无大关系者,不必深求。往往恃其明察,一丝不肯放过,则[[枝节横生]],累人无已,是调已甚,圣贤之所戒也。余心识之,不敢忘。数十年来,觉受此语之益甚多。戒已甚不仅佐治宜然,处世待人成当取法。 '''公事不宜迁就''' 实之佐主,所办无非公事,端资和衷商酌,不可稍介以私。私之为言。非必已有不肖之心也。持论本是,而以主人意见不同,稍为迁就,便是私心用事。盖一存迁就之见,于事必费斡旋,不能适得其平。出于此者,大概为馆所羁绊。不知吾辈处馆非为宾主有缘,且于所处之地必有因果。千虑之得有所利,千虑之失有所累。小者尚止一家,大者或[[徧通]]邑,施者无恩怨之素,受者忌报复之端。所谓缘者,宿缘有在,虽甚龃龉未必解散。至于缘尽留恋,亦属无益。且负心之与失馆轻重悬殊,何如秉正自持,不失其本心之为得乎?此当与不合则去得去有数须成主人之美诸条前后合看,意义始尽。 '''勿过受主人情''' 合则留,不合则去,是处馆要义。然有不能即去者,不仅恋馆之谓也。平日过受主人之情,往往一时却情不得。岁修无论多寡,饩凛称事总是分所应得。此外多取主人分毫,便是情分受非分之情,或不得不办非分之事,故主宾虽甚相得,与受必须分明。即深支岁修亦宜有节。探支过度,则通有不合,势不得洁身而去矣。非分之事,乃官之私事,或公事。而官有他意,强以迁就者,勿误会刑钱等件偶然代笔为非分。 '''去馆日勿使人指摘''' 官之得民与否,去官日见,真幕之自爱与否,去馆日毕露。佐主人为治,须算到去官日不可有遗议败名。总之官之得民,要在清勤慈惠。故苛细者与板冗,交识幕之自爱,要在谦慎公勤。故依回者与刚愎同病。幕不自爱,内外必知不待去馆始露,其未即见绝者,或主人萝萝耳,故无欲者,或任性矜能;而有私者,多畏人避迹。 '''就馆宜慎''' 幕宾之[[作善]]作不善,各视乎其所主。宾利主之修,主利宾之才,一其初本以利交。第主宾相得,未有不道义亲者。薰莸强合必不可久。与其[[急不暇择]],所主非人,席不暖而违去之,不若于未就之前先为慎重。则彼我负心,目无掣肘之患。愈久而愈固,异已者亦不得而闲之。余自维才十憨,故就馆最慎。然从无半途割席之事。职是故也,昨留别同事诸君,有一事留将同辈述,"卅年到处主人贤"之句, 不可谓非天幸矣。通计[[幕游]]自壬申春迄乙己秋,几三十四年。惟始二年,主者为外舅王坦人先生,不在宾主之数。余所主几十六人,其中无锡、慈溪二处皆偶托也,实则十四人而已。具详于左。 乾隆十九年甲戌二月,馆[[常州府]]知府胡公幕。公讳[[文伯]],字偶韩,山东海阳 人,其年冬迁苏松常镇太粮储道,余偕行。明'年[[胡公]]督运临清,余病不能与俱,假馆无锡县魏君幕。魏君讳廷变,直禄柏乡人。至六月仍回胡公幕,见主胡公者六年。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余欲专治刑名,受[[长洲县]]聘,辞之归。乾隆二十五年正月,馆长洲县郑君幕,君讳流贤,山东济宁人。是年十二月以秀水县孙景溪师召,辞之归。乾隆二十六年三月,馆秀水县幕景溪师讳称周,山东昌邑人,余受业师也。至次年八月,升河南开封府同知去官,余即受平湖县刘君聘。是月至平湖。刘君讳国恒号冰章,奉天人。乾隆三十二年正月升江西九江府吴城同知。去官,余即受[[仁和县]]李君聘。二月至仁和。李君讳学李,陕西三原人。是年十月缘事去官。余即受乌程县蒋君聘,是月至乌程。蒋君名志锋号振庵,奉天人。至次年五月缘事去官,接任者为战君名效曾号鲁村,直禄宁津人,延余接办。九月叨乡历十二月,以[[会试]]辞归。乾隆三十四年五月,下第回,馆钱塘黄公幕。公名泰元,号亨章云南泰和人。至三十五年十二月以会试辞归。乾隆三十六年五月下第回,受海宁刘君聘,以故人战君官嘉善辞不获,因却海宁聘,至嘉奖善。七月战君调富阳,余偕行。九月孙公讳含中号西林来官宁绍台,兵备道公景溪师于也,义不可辞,乃去富阳,馆宁波道幕者。四月十二月以会试辞归。乾隆三十七年五月下第回。海宁刘君复以聘来,七月至海宁。刘君名雁题,号仙圃,河南光山人,居海宁者二年余。至三十九年八月,海宁县升为州,刘君解官,余归里。乾隆四十年会试成进士,后[[丁母忧]]归。九月馆慈溪黄君幕。君名元伟,不一月,辞归。时战君已由归安升[[海宁州]],以聘来,复就海宁。十二月以平湖刘君寻旧约,辞之归。刘君前海宁令也。乾隆四十一年正月至平湖,地四年余。乾隆四十五年刘君升杭州东海防同知。余受署[[乌程]]县兴君聘。是年五月至乌程。兴君名德,号勉庵,满洲人。至四十六年四月前令徐君回任,延余接办。徐君名朝亮,山东莱阳人。六月徐君丁忧会官,余归里。是年九月受龙游王君聘,十月至龙游。王君名士听,号晴川,奉天义州人。居龙游一年余。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王君调任归安,余偕行,居归安三年余。乾隆五十年八月,王君以母老告养,懈官归里。 以上四十则有本有末,有体有用,有经有权,语虽区分,意则贯串。乃先生之间学幕道之金针。学者诚能读其书,志其志,一动念务在慈祥,一启齿务存忠厚,一下笔务皆慎重,久之纯熟,习若性成。人之修积既深,天之报施必厚,不在其身,则在其子孙。[[富寿]]贵盛,有[[不期然而然]]者矣。略际数事于后,前辈姜先生游幕河南,性方谨,治事务仁恕,教子梅读书,成进士,现官御史。丁竹心先生游幕山东,不必专席,而名重一时,为人多才艺,喜榆扬,善规 劝,尚义疏财,人多德之。初无嗣,后连生五子。长文标,举孝廉,知屯留县。四文(钅丙)知高台县,升知州。五文创成进士,知长子县。仲叔亦出必。而长孙元福早领乡焉。现为正定教谕。诸孙争荣方兴未艾。山东知县叶肇冉之太翁,名幕也,办事平允,抚按重之。后为人资得县丞,升知县。肇冉亦继起。程封翁者,在山东藩幕多年,每遇灾赈,能权宜,行事既便且 速,所全甚众。子应庚现为阳欲知县,家素封,不就养年八十余,闻犹强健。就聘治事,勤恤平恕,尤留意民词,暇仍读书。寒暑不辍,后成进士,官莘县知县。孙乔林为历城县幕时,惴惴以造孽是恐,遇事慎之又慎,人多笑之。而孙益自励。尝欲弃去,苦无别业,为生计居二年余。忽遇其族伯亦幕,而官者与之语,奇其人,为损通判,显仕河南,有志竟成,一时伟之。 仆闻见鄙陋,于幕道之获福者二十年来仅能确指数人,不啻千百之一二。作幕之难,于此可想。有识者何思所以自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