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鸡犬之声相闻

增加 5,837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忠贞不二</big> ''' |- | File:忠贞不二2.jpg|缩略图|居中|250px…”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忠贞不二</big> '''
|-
|
[[File:忠贞不二2.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img.zcool.cn/community/0188905773dfc90000018c1b8f2869.jpg@1280w_1l_2o_100sh.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zcool.com.cn/work/ZMTcwNDI3Mjg=.html?switchPage=on 来自美篇]]]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zhōng zhēn bù èr</big> '''
|-
| align= light|

'''近义词''' :[[依依不舍]]

'''反义词''' :[[一刀两断]]

'''出 处''' :《[[李自成]]》

'''体 裁''' :[[成语]]

'''释 义''' :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读音】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解释】 每个人都生活在富足、祥和、宁静、喜乐、满足的世界中,交流或者不交流,来往或者不来往,对他们的生活均没有丝毫影响,每一个人都活在当下那一刻, 享受那一刻,听着窗外的鸡叫声、狗吠声,头顶白云飘飘,身边清风阵阵,唯恐有任何不速之客打破这一美好时刻。<ref>[]</ref>

中文名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出 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 作 者 李耳(即老子) 近义词 鸡犬相闻 示 例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拼 音 jīquǎnzhī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bùxiāng wǎng lái


成语资料编辑
【出处】 《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ref>[]</ref>

【同韵词】片善小才、念旧怜才、矜能负才、省用足财、枯瘦如柴、冯唐头白、逐物不还、引决自裁、数米量柴、颠倒黑白。

【近义词】互不来往、[[项背相望]]、[[团结互助]]、[[生死之交]]、[[相依为命]]、[[忠心耿耿]]、[[赤胆忠心]]、[[众星拱月]]、[[众星捧月]]、[[众望所归]]、[[齐心同力]]、[[同心协力]]、[[言而有信]]、[[虚怀若谷]]﹑[[从善如流]]、[[齐心协力]]、[[恪守不渝]]、[[一诺千金]]、[[忠贞不二]]、[[万众一心]]、[[啐啄同机]] [[同甘共苦]] [[步调一致]] [[和衷共济]]、[[一丘之貉]] [[分甘共苦]] [[同心一德]]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群策群力]] [[惺惺相惜]]、[[一心一德]]、[[同衾共枕]]、[[披肝沥胆]]﹑[[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形疏心契]]、[[肝胆相照]]、[[一言为定]]

【反义词】[[你来我往]]、[[鸡犬相闻]]、[[见异思迁]]、[[喜新厌旧]] [[六亲不认]] [[大逆不道]]、[[各奔前程]]、[[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离心离德]]、[[四分五裂]]、[[一盘散沙]]、[[背道而驰]]、[[独断专行]]、[[讳疾忌医]]、[[自食其言]]、[[出尔反尔]]、[[食言而肥]]、[[背信弃义]]、[[独断专行]]﹑[[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各执己见]]、[[各行其志]]、[[相忘江湖]]、[[自行其是]]、[[各不相谋]]、[[言而不信]]、[[朝秦暮楚]] [[明争暗斗]]、[[尔虞我诈]] [[分崩离析]]、[[同床异梦]] [[三心两意]] [[明枪暗箭]] [[钩心斗角]]、[[三心二意]]、[[离经背道]]、[[貌合神离]]、[[勾心斗角]]、[[貌合心离]]、[[独往独来]]<ref>[]</ref>

成语出处编辑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0章
解读编辑
对“小国寡民”(第80章)的解释,近代学者一般将老子的“小国寡民”理解为实指,即国家小,人民少。秦汉时期的河上公则不这么看,其注解说:“圣人虽治大国,犹以为小,示俭约,不为奢泰。民虽众,犹若寡少,不敢劳之也。”这就是说,“小国寡民”不是实指,而是以之为小,以之为寡,实则国大民多。
  对“使民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的解释,所谓“什伯人之器”,异解颇多。河上公将此文分为两句,断句读成“使民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其注解是:“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贵贱不相犯也”,“器谓农人之器。而不用者,不征召夺民良时也”。认为老子主张统治者要行清静之治,不能扰动百姓。
成语示例编辑
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ref>[]</ref>

成语故事编辑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认为相邻的两个国家彼此可以望见,两国鸡狗的叫声都可以听见,各自吃自己的国家丰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风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发动战争。老子向往这样一种原始的纯朴风气。西汉初年中国第一次全方位应用道家理论治国,产生了中华第一盛世――文景之治,《货殖列传》中关于道家的“低流之水”的市场机制,其有关理论和实践情况主要记述在《淮南子》、《史记》、《汉书》等道家诸书与史书中。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第一篇就讲述了“低流之水”市场机制的例子:东南西北方的物产各不一样,北有牦牛,西有畜牧,东有渔盐,南有木材,那么这些东西都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北方也要用木材,南方也要用皮毛,那怎么办呢?司马迁说:“这难道还需要官府发布政令,征发百姓限期会集吗?人们能各凭其能,各竭其力,各满其欲。所以,贱货能贵卖,贵物能贱买。人们各经其业,各从其事,就像水往低处流那样,日夜无休,不招自来买卖,不求自出交易。这符合大道,也是自然调节的证明。”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语言学总论]]
136,5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