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汪辉祖

移除 1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人物生平 ==
清代浙江萧山人汪辉祖,是名闻全国的"[[绍兴师爷]]",被称为"一代名幕"。他为幕三十四年,以善断疑案著称,足迹遍布江浙两省十八个州县衙门,后来他任州县官五年,勤政爱民,政绩斐然。他不仅是一位难得的清官,也是一位著述宏富的学者。现代学者[[胡适]]曾盛赞汪辉祖:"我读乾隆、嘉庆时期有名的法律家汪辉祖的遗书,看他一生办理诉讼,真能存十分敬慎的态度。他说:'办案之法,不惟入罪宜慎,即出罪亦宜慎。'他一生做幕做官,都尽力做到这'慎'字。" <ref>[http://csr.mos.gov.cn/content/2016-07/18/content_36914.htm 一代名幕汪辉祖],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7月18日</ref>  
'''为幕为官广施惠政'''
汪辉祖(1731-1807),字焕曾。汪家本以务农经商为业,后因家道中落,只能靠借贷维持生计。汪辉祖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跟人学做幕僚,后来慢慢做到刑名师爷。因为从前没有法律学校,士子做官主要是通过科举,而科举主要考的是四书五经,考中的人不见得懂法律,所以可以请一个幕僚来做顾问,以备审问案件时咨询。 <ref>[http://csr.mos.gov.cn/content/2016-07/18/content_36914.htm 一代名幕汪辉祖],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7月18日</ref>
汪辉祖学识广博,这是他做幕僚名声卓著的重要原因,也是异于普通师爷之处,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宽永钱一案中。乾隆中期,东南沿海各省发现了很多宽永钱。清廷怀疑有人私铸货币,下令两江总督尹继善等严查。由于地方官无人知晓这种钱的来历,尹继善决定聘请见多识广的汪辉祖办理此案。汪辉祖引经据典,查出此钱系日本钱币,由商船带入,并非民间私铸。地方官据此上奏,从而使一场大祸烟消云散,汪辉祖也因此名声大振。 <ref>[http://csr.mos.gov.cn/content/2016-07/18/content_36914.htm 一代名幕汪辉祖],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7月18日</ref>
1787年,汪辉祖任湖南宁远知县,他在任上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宁远规定淮盐为官盐,百姓都必须吃淮盐,可淮盐的价格比粤盐高出几倍,因此百姓私下食用粤盐。由于买卖粤盐违反禁令,官府派人侦捕,以致"人情惶忧"。汪辉祖得知后,决心解决百姓的食盐问题。他诚恳听取百姓的意见,调查粤盐销售情况,制定了一个妥善的方案,请求上司允许宁远可售粤盐,但百姓购买一次不得超过十斤。百姓对此无不拍手称好,但一些人竭力反对,诬告汪辉祖支持贩卖私盐,汪辉祖据理力争,后来湖南总督毕沅知道此事后,对汪辉祖大加赞赏。 <ref>[http://csr.mos.gov.cn/content/2016-07/18/content_36914.htm 一代名幕汪辉祖],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7月18日</ref>
[[File:T014f3d54fccccf1370.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4f3d54fccccf1370.jpg 原图链接]]]
汪辉祖一生断案无数,他审案时奇招频出。在宁远知县任上,当地发生了刘开杨与成大鹏争山杀人一案,颇为轰动。刘开杨乘其弟病危之际,雇杀手王闫喜将他弄到山上杀死,事后到衙门击鼓"鸣冤",声称其弟被成大鹏杀害。成大鹏表示争山之事属实,但并未与刘开杨之弟在山中殴斗。汪辉祖深感蹊跷,暂将成大鹏下狱听审。后来有群众举报一向手头拮据的王闫喜整日出入赌场,夜里还偷偷去村外的关帝庙。次日夜里,汪辉祖带衙役三人躲在关帝庙里,只见王闫喜偷偷进来,跪在神桌前忏悔,说收了刘开杨的银子杀了其弟,如今钱已输光,官府又查得紧,请关老爷保佑他平安无事。话音刚落,汪辉祖与衙役突然出现,吓破胆的王闫喜自然招供。成大鹏被立即释放,刘开杨与王闫喜得到重惩。由于断案精准、铁面无私,老百姓送给他"汪龙图"(龙图指包拯)等称号。 <ref>[http://csr.mos.gov.cn/content/2016-07/18/content_36914.htm 一代名幕汪辉祖],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7月18日</ref>
他在宁远虽仅任知县数年,但调任时,百姓空城相送,轿子都无法前行,汪辉祖退隐后,还时有宁远百姓前来探望,其受百姓爱戴的程度于此可见一斑。 <ref>[http://csr.mos.gov.cn/content/2016-07/18/content_36914.htm 一代名幕汪辉祖],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7月18日</ref>
'''罢官归里惠泽桑梓'''
1792年,汪辉祖因不肯巴结上司,看其脸色,受其驱使,以致得罪上司,被劾罢官。回到萧山后,他隐退意志坚定,一些地方大员先后重金聘其入幕,都被他婉言谢绝。 <ref>[http://csr.mos.gov.cn/content/2016-07/18/content_36914.htm 一代名幕汪辉祖],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7月18日</ref>
虽然不再涉足官场,但汪辉祖仍然关注国计民生,为家乡做了许多贡献。1793年,萧山西江塘塌陷,汪辉祖应浙江巡抚之召,共商修理西江塘等事。经过实地察看和丈量后,汪辉祖提出的施工方案比原定方案少花6387缗。经过半年修理,全塘告竣,工程坚固,耗资又少,造福百姓不浅,他却没要任何报酬。 <ref>[http://csr.mos.gov.cn/content/2016-07/18/content_36914.htm 一代名幕汪辉祖],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7月18日</ref>
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江水浪高潮急,加上长期冲刷,一江之隔的浙江海宁的一片沙地被冲刷到江南来了。汪辉祖上书朝廷,请求将这片沙地由海宁划给萧山管辖,得到朝廷批准。这为当代萧山围海造陆、发展经济打下了基础,功不可没。 <ref>[http://csr.mos.gov.cn/content/2016-07/18/content_36914.htm 一代名幕汪辉祖],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7月18日</ref>
汪辉祖为人诚信,不说假话,县里的人都敬而信之。县里大事,经他商议,都无异言。同时,汪辉祖还利用自己断案的特长,为乡民提供帮助。乡民发生纠纷,打算对簿公堂,往往先向他请教。汪辉祖告以利害,曲为排解,两家往往和解而去。如有人来告诉他,因某事要报复某人,汪辉祖虽不认识某人,也一定劝其息事宁人。一次,汪辉祖乘船经过钱清,有位船工将几十只大螃蟹扔到他的船上说:"聊以报公恩德。"问了船工的姓名,汪辉祖还是不认识。由于汪辉祖德义兼备,故他出生的地方便以"大义村"命名。 <ref>[http://csr.mos.gov.cn/content/2016-07/18/content_36914.htm 一代名幕汪辉祖],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7月18日</ref>
在回归乡里后,他为教育子女写下了《[[双节堂庸训]]》。这是清代著名家训,流传很广。此书分为述先、[[律己]]、[[治家]]、[[应世]]、蕃后、述师述友六篇,共219条。这六篇皆立足于汪辉祖几十年的人生阅历,谈论持身涉世之道,语言通俗易懂。汪辉祖谦称这些家训都是"庸人庸言",然而正因其"庸",于当时乃至现在,针对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启发了很多人。 <ref>[http://csr.mos.gov.cn/content/2016-07/18/content_36914.htm 一代名幕汪辉祖],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7月18日</ref>
汪辉祖临终前,对儿孙们说自己没有遗言,《[[双节堂庸训]]》就是我的遗言,他希望儿孙们能时时诵读,能自爱如爱我身。汪氏后代将《双节堂庸训》奉为圭臬,引为修身正己的经典,人才辈出。到了近现代,汪辉祖六世孙[[汪谦]]为著名画家,画技甚精。汪辉祖九世孙[[汪忠镐]]是国际著名心血管专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ref>[http://csr.mos.gov.cn/content/2016-07/18/content_36914.htm 一代名幕汪辉祖],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7月18日</ref>
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洪亮吉]]曾评价汪辉祖:"计君一生,在家为孝子,入幕为名流,服官为循吏,归里后复为醇儒。律身则全受全归,应物则实心实政。"这一评价是不为过的,汪辉祖的为人为政为学,值得后人用心体悟。 <ref>[http://csr.mos.gov.cn/content/2016-07/18/content_36914.htm 一代名幕汪辉祖],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7月18日</ref>
== 师爷经历 ==
3,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