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林肯

移除 2,845 位元組, 5 年前
重新定义共和国与共和制
在《解放奴隶宣言》出台之后,将前奴隶召入军队成为一项官方政策。至1863年春,林肯已经准备好大量招募黑人士兵。在写给田纳西州战时州长[[安德鲁·约翰逊]]的信中,林肯鼓励他领头招募黑人军人,并写到:“50,000名武装且受训的黑人士兵出现在密西西比河岸上,将能够立刻终结叛乱<ref>Donald (1996), pp. 430–431.</ref>。”至1863年年末,在林肯的指示下,{{Link-en|洛伦佐·托马斯|Lorenzo Thomas}}将军已经从密西西比河谷招募20个团的黑人士兵<ref>Donald (1996), p. 431.</ref>。[[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如此评论林肯:“在他身边,我从来没有想起我的卑微出身,或是我那不受欢迎的肤色<ref>Douglass, pp. 259–260.</ref>。”
 
===重新定义共和国与共和制===
[[File:Abraham Lincoln O-116 by Gardner, 1865-crop.png|thumb|upright|left|200px|1865年2月的林肯,在他被暗杀之前近两个月。]]
国家的重新统一对其名称产生影响。“合众国”({{lang|en|United States}})一名在历史上被使用,有时候使用复数(“{{lang|en|these United States}}”),有时候使用单数,在语法上没有定数。在单数至19世纪末成为主流这方面,南北战争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ref name="Presidential Proclamation">{{cite web |url=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1/04/12/presidential-proclamation-civil-war-sesquicentennial |title=Presidential Proclamation-Civil War Sesquicentennial |publisher=The White House |date=April 12, 2011 |quote=...&nbsp;a new meaning was conferred on our country's name&nbsp;... |archiveurl=https://www.webcitation.org/62aAPoA6B?url=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1/04/12/presidential-proclamation-civil-war-sesquicentennial |archivedate=2011-10-20 |deadurl=yes }}</ref>。
 
近几年,史学家如哈里·雅法、赫尔曼·贝尔茨、约翰·迪金斯、弗农·波顿和埃里克·福纳都着重强调林肯对于[[共和制|共和主义]]价值的重新定义。早在1850年代,在政治语言强调宪法的神圣性时,林肯便将重点转移到《[[独立宣言]]》上,称它是美国政治价值的基石,共和主义的“大锚”<ref>Jaffa, p. 399.</ref>。《独立宣言》对自由和人人平等的强调与宪法对奴隶制的宽容形成对比,并转移辩论的重点。迪金斯对1860年初的《库伯联盟演说》评论道:“林肯向美国展现一个历史上理论,而这对于这一理论以及共和制的命运都做出巨大的贡献<ref>Diggins, p. 307.</ref>。”他的立场之所以有力是因为他强调共和制的道德基础,而非法制基础<ref>Foner (2010), p. 215.</ref>。不过在1861年,林肯仍然通过法制概念试图为战争正名(《[[美国宪法|宪法]]》是一部契约,假如一方希望退出契约,必须获得其他人的同意),然后以国家责任的角度阐释每个州都应当有一个共和制的政府<ref>Jaffa, p. 263.</ref>。波顿(2008年)提出林肯的共和主义思想在自由民获得解放之后为他们所采纳<ref>Orville Vernon Burton, ''The Age of Lincoln'' (2008) p 243</ref>。
 
1861年3月4日,在他的第一次就职演讲中,林肯探索民主制度的本质。他认为分裂国家是无政府主义的行为,并解释多数派统治的原则需要通过美国体制中的宪法限制来平衡。他说“一个受着宪法的制衡,总是随着大众意见和情绪的慎重变化而及时改变的多数派,是自由人民的唯一真正的统治者<ref>Belz (1998), p. 86.</ref>。”
{{Clear}}
===其他立法===
7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