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转战陕北

增加 1,706 位元組, 4 年前
畫作賞析
== 畫作賞析==
此畫構思非常獨特 《轉戰陝北》中的筆墨概括凝練、扛鼎有力,粗筆大線 且意境深遠 抑揚頓挫 石魯用傳統既有[[ 山水畫黃土高原]]的 形式表現了宏闊高邁,又有[[ 革命歷史陝北民歌]] 重大題材 的酣暢嘹亮,豪放中見穩健,淋漓中見沉厚 令人耳目一新 有強烈的主觀表現性和筆墨自主性 在此作中, 石魯 在這幅畫中採用了[[間接描繪]] 對筆墨 方式,核心 處理註重對"意" 的表 述還是敘事性的 但畫面 而不拘泥于具體物象 客觀表達。比如前景 要山 以濃重墨線勾勒結 成卻是山水 ,再附以大筆皴擦,十分概括 他通過描繪 陽面渲染紅色,粗重的墨線與厚重的朱碟、赭石等色交疊擠壓,濃墨重彩,塑造出突兀而立、樸實雄渾的 西北 高原 壯闊山水 藝術形象 一個大 熱烈、沉雄、厚重與偉岸的 磅礴 勢。人物構圖雖小,但卻是整幅畫中最濃重 空間 一處墨色 把觀者帶到了一個具體 在虛淡 歷史情 之中 的襯托下,顯得極有分量 喚起 穩穩地壓住 觀者的聯想 全局 [[ 石魯 的畫面上雖然看不見千軍萬馬,但給人的感覺卻是 ]] 大山大壑間隱藏著這裏選用了[[ 千軍萬馬毛澤東]] 的側立像而不是正面像 避免了謹小失大,從而使這一形象更凝練有力。石魯認為:" 家用間接 有筆墨則思想活,無筆墨則思想死。畫有我之思想,則有我之筆墨;畫無我之思想,則徒作古人和自然之筆墨奴隸矣。"情動于衷,筆由心出,這是石魯 方式暗示出— 獨特 宏大 性。石魯在《轉戰陝北》中 筆墨表達與這一革命 歷史 場面 主題水乳交融,使藝術性和思想性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這幅畫 融合了高遠和深遠兩種表現方法, 通過獨特的構成方式,塑造了[[ 毛澤東]] 的革命胸懷和英雄氣概。 前面的近景是[[高遠法]],山體巍峨雄壯,用了[[紀念碑式]]的構圖方法,再加上筆墨十分厚重,給人以崇高偉大之感,很好地襯托出了毛澤東高韜遠略、氣吞山河的偉人形象。近景山體上豎直的墨線壓住厚重的色調,顯示出直沖雲霄的勢頭,而這種勢頭又被長短不一的橫線多層次地截斷,遏製了上沖的感覺。這樣一來,在山體中就積聚了一股沉厚的待發之力。而位于畫眼位置的毛澤東側立像則是一條未被截斷的豎線,所有蓄積于山體中的上沖力在這裏得到了爆發, 人物所 空間雖小,卻有天地一人、統領山河 氣魄 。人物設定偏向畫面的右側,又面向畫外,這樣就將畫面之勢引向畫外 襯托出毛澤東高瞻遠矚、氣吞山河 沖向更廣闊 偉人 天地, 成畫面宏大的精神氣度 。遠景 的山水 以[[深遠法]]畫成, 由濃而淡 、再濃再淡的墨色 給人以 使畫面 向遠處無止境 延伸 的感覺 ,創造出遼闊的意境 。這樣高遠和深遠的結合,在橫與縱的空間,以有限的畫面表現了無限的意境,使這幅作品具有了雄健博大的風神氣度 。據說這一構圖形式的靈感來自 從[[飛機]]上鳥瞰[[延安寶塔]]孤聳 於[[ 陝北高原]] 上的形象。 畫家 石魯以其獨到的眼光和創造性,把這一原本壯闊的自然形式轉換為藝術形式,使《轉戰陝北》意境開闊、氣勢逼人,成為革命歷史題材 繪畫 作品 的經典。<ref>[https://kknewswww.itsfun.com.cc/zh-tw/culture%E7%9F%B3%E9%AD%AF%E8%BD%89%E6%88%B0%E9%99%9D%E5%8C%97%E5%9C%96/26y3prz.html wiki-3197495-8615375 石魯 轉戰陝北], 每日頭條,2017-09-12 華人百科</ref>
== 评价 ==
3,2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