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轉戰陝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轉戰陝北
圖片來自chauhang.net

《轉戰陝北》中國畫家石魯國畫代表作,創作於1959年,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石魯是革命文藝家中的傑出代表,在多個藝術領域皆有建樹,其山水、人物、花鳥、書法、印章、詩詞、文學、藝術理論等方面獨創一格。新中國成立後,石魯被派往西安工作,提出「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指導思想,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在北方誕生的畫派——長安畫派的理論旗手。創作於1959年的《轉戰陝北》,原為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及新落成的歷史革命博物館開館而創作的,原作尺寸:縱208厘米,橫208厘米,是石魯藝術成熟期的代表作。[1]

題材

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之際,中國革命博物館委託石魯創作的。作品的題材,取自第二次國共內戰(解放戰爭)的1947年至1948年,國民黨軍採取重點進攻戰略,胡宗南蔣介石命令進軍延安中共中央被迫撤離延安,採用「蘑菇戰術」擊敗胡宗南部。[2] 作品中,石魯創造性地以山水為主表達歷史題材,以壯闊的畫面暗示宏大的歷史場景。畫面的主體是陝北的群山,毛澤東與警衛員只占畫面小小的一部分。畫作在空間處理上兼用深遠法和高遠法。近景使用高遠法,用紀念碑式的構圖、厚重的筆墨烘托出雄壯氣魄。遠景使用深遠法,色彩濃淡交錯,構造出無窮的空間、廣遠的意境。[3]

畫作賞析

《轉戰陝北》中的筆墨概括凝練、扛鼎有力,粗筆大線,抑揚頓挫,既有黃土高原的宏闊高邁,又有陝北民歌的酣暢嘹亮,豪放中見穩健,淋漓中見沉厚,有強烈的主觀表現性和筆墨自主性。在此作中,石魯對筆墨的處理註重對"意"的表現,而不拘泥於具體物象的客觀表達。比如前景主要山體以濃重墨線勾勒結構,再附以大筆皴擦,十分概括。陽面渲染紅色,粗重的墨線與厚重的朱碟、赭石等色交疊擠壓,濃墨重彩,塑造出突兀而立、樸實雄渾的西北高原的藝術形象,造成了熱烈、沉雄、厚重與偉岸的氣勢。人物構圖雖小,但卻是整幅畫中最濃重的一處墨色,在虛淡的遠景的襯托下,顯得極有分量,穩穩地壓住了全局。石魯在這裏選用了毛澤東的側立像而不是正面像,避免了謹小失大,從而使這一形象更凝練有力。石魯認為:"畫有筆墨則思想活,無筆墨則思想死。畫有我之思想,則有我之筆墨;畫無我之思想,則徒作古人和自然之筆墨奴隸矣。"情動於衷,筆由心出,這是石魯的獨特個性。石魯在《轉戰陝北》中的筆墨表達與這一革命歷史主題水乳交融,使藝術性和思想性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這幅畫融合了高遠和深遠兩種表現方法,通過獨特的構成方式,塑造了毛澤東的革命胸懷和英雄氣概。前面的近景是高遠法,山體巍峨雄壯,用了紀念碑式的構圖方法,再加上筆墨十分厚重,給人以崇高偉大之感,很好地襯托出了毛澤東高韜遠略、氣吞山河的偉人形象。近景山體上豎直的墨線壓住厚重的色調,顯示出直沖雲霄的勢頭,而這種勢頭又被長短不一的橫線多層次地截斷,遏製了上沖的感覺。這樣一來,在山體中就積聚了一股沉厚的待發之力。而位於畫眼位置的毛澤東側立像則是一條未被截斷的豎線,所有蓄積于山體中的上沖力在這裏得到了爆發,人物所佔空間雖小,卻有天地一人、統領山河之氣魄。人物設定偏向畫面的右側,又面向畫外,這樣就將畫面之勢引向畫外,沖向更廣闊的天地,形成畫面宏大的精神氣度。遠景以深遠法畫成,由濃而淡、再濃再淡的墨色,使畫面向遠處無止境地延伸,創造出遼闊的意境。這樣高遠和深遠的結合,在橫與縱的空間,以有限的畫面表現了無限的意境,使這幅作品具有了雄健博大的風神氣度。據說這一構圖形式的靈感來自於從飛機上鳥瞰延安寶塔孤聳於陝北高原上的形象。石魯以其獨到的眼光和創造性,把這一原本壯闊的自然形式轉換為藝術形式,使《轉戰陝北》意境開闊、氣勢逼人,成為革命歷史題材繪畫的經典。[4]

評價

作品完成後廣受好評,評論認為石魯的作品打破了山水畫人物畫的界限,革新了中國畫的格局。[5]評論認為,《轉戰陝北》一畫構思獨特,意境深遠,大氣磅礴,是「革命歷史題材繪畫的經典」。[3]1964年,轉折出現了。一名解放軍高級將領參觀中國革命博物館時指出,石魯的《轉戰陝北》把毛澤東畫成了懸崖勒馬、走投無路。雖然該高官並未下令封存此作品,但是館方還是把畫作取下,放在了庫房裡,一直放了15年,直至1979年舉辦石魯書畫展才重新與公眾見面。[6]畫被撤下的同一年,石魯開始受到肝病的折磨,文革開始後遭到批鬥,罪名是「野、亂、黑」的黑畫。石魯後來被關進牛棚,還一度進入精神病院。[7]

其它

由於長期展出,2011年時《轉戰陝北》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污損和崩裂,中國國家博物館對畫作進行修復,修復工作取得了成功。[8]

參考文獻

  1. 石魯百年展下周開幕 《轉戰陝北》及手稿將亮相國博,SINA.com ,2019-12-03
  2. 賞名畫、知黨史《中國共產黨歷史畫典》欣賞. 人民網. 2012-09-29 [2013-04-03]. 
  3. 3.0 3.1 轉戰陝北(國畫). 藏品欣賞. 中國國家博物館. [2013-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0). 
  4. 石魯轉戰陝北圖,華人百科
  5. 狂狷石魯與他走過的時代——畫家兒女眼中的畫家父親.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日報. 2007-09-19 [2013-04-03]. 
  6. 直詞鴻筆骨頭香 仁壽歷史名人石魯(下) 永遠站在精神的高峰. 眉山日報. 2011-03-14 [2013-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25). 
  7. 長安畫派——石魯. 書畫人生. 人民網. [2013-04-03]. 
  8. 《轉戰陝北》成功修復. 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科技保護部. 2011-12-13 [2013-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