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盧卡斯批評

移除 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論文==
基本思想早於盧卡斯的貢獻(相關思想用坎貝爾定律和古德定律表示),但盧卡斯在1976年的一篇論文中指出,這種簡單的概念基於大規模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得出的結論無效了政策建議。因為這些模型的參數不是結構性的,即不是策略不變的,所以每當策略(遊戲規則)發生變化時,它們就必定會發生變化。因此,基於這些模型的政策結論可能會產生誤導。這一論點引起了人們的普遍質疑,即缺乏動態經濟理論基礎的大規模計量經濟學模型。盧卡斯總結了他的評論:[3]
'''鑑於計量經濟學模型的結構由經濟主體的最優決策規則組成,並且最優決策規則會隨著與決策者相關的系列結構的變化而係統地變化,因此,任何政策上的變化都會系統地改變經濟決策者的結構。計量模型。'''
===宏觀經濟影響負面批評===
實質上,盧卡斯的批評是負面的結果。它主要告訴經濟學家如何不進行經濟分析。盧卡斯的批評建議,如果我們要預測政策實驗的效果,則應該對假定用於支配個人行為的“深層參數”(與偏好,技術和資源約束有關)進行建模:所謂的“ 微觀基礎”。 ”如果這些模型可以解釋觀察到的經驗規律性,那麼我們就可以在考慮政策變化的情況下預測個人的行為,然後匯總個人決策以計算政策變化的宏觀經濟影響。[4]
盧卡斯(Lucas)的文章發表後不久,凱德蘭(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Prescott)發表了“規則而不是自由裁量權:最優計劃的矛盾性”一文,他們不僅描述了總體結構,將來通過期望的變化來抵消短期利益,而且時間一致性如何克服這種情況。<ref>Kydland,Finn E .;Prescott,Edward C.(1977)。“規則而不是裁量權:最優計劃的矛盾性”。政治經濟學。85(3):473-491</ref>該文章和隨後的研究導致了關於如何進行動態的,定量經濟學的積極研究計劃。<ref>大衛・萊文,[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524100725/http://levine.sscnet.ucla.edu/general/kp.htm 基德蘭和普雷斯科特:經濟學家]web.archive.org</ref>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