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68
次編輯
變更
始兴县
,無編輯摘要
'''民族'''
始兴县有汉、瑶、回、壮、等族;主要民族有[[汉族]]、[[瑶族]]、[[畲族]]。瑶族主要定居在深渡水、罗坝、司前、沈所等乡镇;畲族主要定居在澄江、都亨、深渡水等乡镇;其他民族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外地迁徙而来。汉族是始兴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占总人口数的98%。
<ref>[https://baike.sogou.com/v124217.htm?fromTitle=%E5%A7%8B%E5%85%B4%E5%8E%BF&ch=sogou.city.vr 始兴县]<ref>
==经济概况==
'''家陈模'''
陈模,原名茂鉴,号觉先。清同治五年(1866年)六月三日出生于始兴县城。父亲陈发仁以制作首饰工艺为生。弟茂森,茂均不好读书,而他却发愤刻苦自学,熟读经史,考中优廪生。他曾辅导帮助本县的童生应秀才考试。后来赴广州就读于广雅书院。因为学习优秀,书院每月奖给他膏火费,终于以成绩斐然被选送去日本明治大学学政科深造,改名陈模。[24]
==历史文化==
'''龟蚌舞'''
龟蚌舞是始兴顿岗较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它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话说明朝中叶,时逢始兴大旱,眼看五谷无收,六蓄不旺,鱼虾龟蚌等水中动物纷纷丧命。恰有一远方道人来到始兴,他登上高山远眺,只见始兴貌若船形,再一打听,方知有一渔翁以打渔为生,常施不正当手段滥捕鱼虾,使县城盆地水族生灵屡屡遭殃,水族们便向河神告状,河神为惩罚渔翁,令手下砸漏神船,以致神船将水漏干,旱灾降临。得知缘由,为解除始兴干旱之灾,百姓们纷纷解囊,将水中精灵龟、蚌、鱼、虾等做成舞蹈道具,并备足酒水香烛、三牲等供品,一路锣鼓喧天,前往河神庙祭拜,并许愿:如此次灵验消除旱灾,将在每年春节期间前往河神庙拜谢。受百姓真情感动,河神大发慈悲,天降甘霖,始兴五谷得以保收,六蓄开始兴旺,水中精灵欢呼雀跃。顿岗农民受此启发,根据“龟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创编了龟蚌舞,每逢春节、元宵期间在墟镇上表演,后来发展成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顿岗已向省申报将龟蚌舞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7]
'''舞火龙'''
'''舞亚妹'''
舞亚妹又称亚妹舞,是清化地区(含隘子、司前)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关于这种民间艺术的来历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清化时逢九年大旱,当地农田无法耕种,导致食不果腹,民不聊生。财主钟其伟因佃户肖湘交不起租粮,不仅逼肖湘罚做长工,还硬逼肖女玉梅做儿媳,同时命她统管农田耕作,且订下恶毒规矩:倘若农耕事务失败,就杀玉梅之头。无奈之下,玉梅与丈夫商量,根据全年节令制订出耕作计划。时值收割季节,又遇大旱,粮食歉收,玉梅只得回家找在家服侍病妻的肖湘。途中,玉梅巧遇仙翁,得仙人所赠宝葫芦,化钱还债,但财主再三刁难,对其步步紧逼。玉梅一怒之下拿着宝葫芦对着他猛摇三下,之后扬长而去。三年后,心肠歹毒的钟其伟家道破败,沦为乞丐。此时又逢重大水灾,许多民房受毁,农田被淹,百姓流离失所。逃荒途中,玉梅复遇仙翁,又得宝葫芦一枚。玉梅回到村里,采集河边石子,然后用宝葫芦把石子化成稻谷,救济穷人,百姓无不感激涕零,遂创编了民间舞蹈《亚妹舞》,每逢年节期间举行《亚妹舞》表演活动,借以反映农事,祈求风调雨顺。该舞蹈场面活跃、诙谐,生动有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化地方民间文化特色。<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7%8B%E5%85%B4%E5%8E%BF/3336033?fr=aladdin 始兴县]<ref>
==地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