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心理狀態

增加 2,36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據此可把心理狀態和其發生的基礎即活動相聯繫而加以考察,可分為活動的動機和完成活動的能力兩大類心理狀態。
*是心理狀態在不同的心理活動階段和活動領域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體現出複雜性和綜合性的特點,用單一的分類標準或只從一個角度去分類研究是很困難的,也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
== 拖延的心理狀態 ==*做事容易拖泥帶水,或延誤時程,別擔心!你絕不是唯一有此困擾的人,因為「拖延」是多數人(包括我在內)的通病。它稱不上惡行惡習,極少人會很 真的正視它。**這個讓人不以為意的習慣,卻可能影響你的生活品質,無形中耗損心力,使你與成功失之交臂。*古語說「即 即行」,我們都知道行動的重要性,清楚拖延會誤事,為何仍無法克服呢?外在的行為反映的常是個人的內在狀態,以下就從心理層面解析拖延的行為:**(一)得到行為自主-- 每個人自幼成長的社會化過程中,不斷被教導什麼時候該做什麼,讓人覺得有時若能拋開一切什麼都不做,是一種快樂。**(二)要求完美--要求完美的行為在個人適應或成就表現上被視為正向因素,但完美主義者往往過度把 自己 放在高標準中,對事情做選擇性的注意,且嚴格的自我評價。**(三)害怕失敗--焦慮、害怕的情緒常使我們對於接受困難度較高的工作與挑戰感到猶豫不決,一旦犯錯、失敗,頹喪難過的心情擔心做得不夠好或害怕失敗,而導致拖延。**(四)害怕成功--「害怕成功」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引起拖延的情況,聽起來令人疑惑。成功所帶來的雖是喜悅,但有些時候也伴隨著新的壓力。**(五)敵意--對另外一個人含有敵意、怨氣,壓抑而無法表達時,也會導致拖延的行為。**(六)童年時期的負向經驗--個人在童年或青少年時期感到不悅或能力不足,長大後一旦遇到類似狀況,就容易將童年不愉快的經驗直接會錯誤地將過去經驗套用在現在的情況中,而造成拖延。**(七)工作量引起的疲倦與不堪負荷--反應著個人負荷量已達極限需要停歇了, 產生拖延行為是正常且自然的。 <ref name="國立臺灣師範大學">{{cite web |url=http://counseling.sa.ntnu.edu.tw/ezfiles/4/1004/img/167/140635183.pdf | title= 只要開始,永遠不嫌遲─「拖延」 的心理狀態分析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author=陳玉芳 | accessdate=2020-07-15}}</ref>==参考來源=={{Reflist}} [[File:青木宣親.jpg | thumb | 300px | 青木宣親 <br>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954901 原圖鏈接] ]]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