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28
次編輯
變更
帝堯
,→堯舜禹非禪讓說
==堯舜禹非禪讓說==
《[[竹书纪年]]》中记载,舜将尧放逐到平陽囚禁,先立[[丹朱]]為帝,後奪取帝位<ref>《竹书纪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ref><ref>《[[史通]]·疑古篇》引《汲冢書》-{云}-:「舜放堯于平陽」,另〈雜說篇〉引《汲冢瑣語》-{云}-:「舜放堯于陽,而書-{云}-某地有城,以囚堯為號識者,憑斯異說,頗以禪受為疑」。</ref> 。
關於舜脅迫堯父子讓位,在古代並非只有《[[竹書紀年]]》孤證,戰國時期的[[荀子]]、[[韓非子]]亦先後有類似說法。《[[荀子]]·正論》:「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是陋者之說也。」而《[[韓非子]]·說疑》:「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人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而成書時代約略同期的《[[山海經]]·海內西經》“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文中更稱呼丹朱為帝,間接否定了堯直接[[禪位]]予舜的觀點。因此後來的《[[汲冢瑣語]]》依據《竹書紀年》,而對此提出了疑問:「舜放堯於陽,而書云某地有城,以囚堯為號識者,憑斯異說,頗以禪受為疑。」,從現實面來說,即使從《[[孟子]]·萬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文中推測堯認為丹朱不肖而有讓國的個人想法,但仍須面對整個家族利益集團的反對,因為在空間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這個舉動會涉及到急遽的權利與資源重分配,必然產生新舊團體間的紛爭。也因此即使是[[舜]]受[[禪]]觀點,亦有三苗不服,舜於是發動戰爭解決的記載。無論如何,在[[西漢]]後[[獨尊儒術]]、採納單一史觀的發展下,有關舜逼堯讓位的說法逐漸隱沒,而不為人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