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常德高腔

增加 64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常德高腔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常德高腔是湖南四大高腔之一, 采用常德方言。常德高腔为曲牌体, 旧有“三十六腔 (基本腔) ”, 七十二调板 (曲牌) 以及“九板十三腔, 九腔十八板”等演唱体系, 以民族调式宫、商、角、徵、羽为基础, 各类调式的调性变化丰富多彩, 以曲牌连套, 单一上下句型与多句型演唱最为常见。主要结构为散板, 数板与甩腔, 慢板与甩腔, 慢板与散板以及上、下句或下句反复式的多句式等演奏演唱方式。
表演中唱念以中州韵拼读标准与常德方言声调相结合,为了强调人物的地域特点,也兼用一些外地语言。常德高腔特别重视表演基本功的训练,有一套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程式,此外还从生活中提炼出一些特殊的表演范式,形成模拟飞禽走兽或其他动静物态的身法动作。常德高腔的表演中常会穿插一些精彩的特技,往往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演出效果。
早在清代[[嘉庆]]、[[道光]]时,众多常德高腔班社已相继解体或改唱[[弹腔]],导致大批剧目失传,传承关系几近中断。1954年,[[常德]]市文化主管部门举办高腔学习班,挖掘传统剧本二十余个并恢复上演了其中的少数剧目,使几近消亡的常德高腔重新萌发了生机。常德高腔为常德地域文化的有机载体,为研究地方戏曲声腔的流播衍变提供了鲜活的材料。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常德高腔又一次陷入濒临灭绝的艰困境地,迫切需要得到抢救和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常德高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033660382254884 常德高腔,非物质文化遗产] , 百度 2018-07-15</ref>
== 相关视频 ==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