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多齿蛇鲻

增加 3,13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多齿蛇鲻</big> '''
|-
| [[File:T01d49cba900f33ebf2.jpg|缩略图|居中|[https://p2.ssl.qhimgs1.com/sdr/400__/t01d49cba900f33ebf2.jpg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06/13/11151_334937807.shtml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big>duo chi she zi</big> '''
|-
| align= light|
''' 中文学名: 多齿蛇鲻'''是海洋暖水性中下层鱼类。体圆筒形。头粗而圆,吻短,中间凹,体长约420mm。体背部棕色,体侧淡棕色,腹部白色。白天栖息于深水层之处,夜间向海面附近作垂直移动。生活于近海的中下层水域。
拉丁学名:Saurida tumbil 门:脊索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目:[[灯笼鱼目]] 科:[[狗母鱼科]] 属:[[蛇鲻属]]|}'''多齿蛇鲻'''是海洋暖水性中下层鱼类。体圆筒形。头粗而圆,吻短,中间凹,体长约420mm。体背部棕色,体侧淡棕色,腹部白色。白天栖息于深水层之处,夜间向海面附近作垂直移动。生活于近海的中下层水域。<ref>[http://dict.youdao.com/search?q=bk:%E5%A4%9A%E9%BD%BF%E8%9B%87%E9%B2%BB 多齿蛇鲻(附图)],</ref> 多齿蛇鲻分布于 [[ 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 [[ 非洲 ]] 东部,北至 [[ 菲律宾 ]] 、中国,南至 [[ 澳洲 ]] 等。 =形态特征=体延长,呈长柱状;横 切面为椭圆形;尾部细长。体长为体高的6.94-7.91倍;为头长的3.97-4.45倍。头长为吻长的3.854.69倍;为眼径的4.62-5.72倍;为眼间距的3.79-4.5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25-2.62倍。沿体、头后背部、鳃盖和颊部均被大圆鳞,鳞片较易脱落,体长在20 mm以下的个体尤甚。鳞片的前缘呈双波状。前部有3-5条辐射线,后部光滑。侧线鳞47-53;侧线上鳞3.5,侧线下鳞6.5。侧线发达,较直,侧线鳞片的前缘中间凸出,前部有2条辐射线,后部光滑。胸鳍和腹鳍的基部有一大的腋鳞。幽门肓囊18223。脊椎骨数48-53。腹膜白色。幽门盲囊数18-23。肛门位于臀鳍前方。 ===头=== 头中等大,背部平扁。吻钝,吻端有缺刻,其长略大于眼径。眼中等大,距吻端较鳃盖后缘为近。脂眼睑较发达。眼间距宽,中间凹,微粗糙;其宽度明显大于眼径。鼻孔每侧1对,位于眼的前方,距吻端明显比距眼为近,前鼻孔具1短皮质鼻瓣。口大,前端位;口裂长,向后延伸于眼的远后方。上下颌约等长;两颌布满细小的犬状齿,上颌齿3-4行;下颌齿4-5行,两颌内侧齿比外侧齿显的长和大。腭骨每侧有2组齿带,外齿带的齿组窄长,前端2-3行,成鱼可在3行以上。舌窄短,舌上具有小齿。头背部纵列鳞18-20;颊部鳞3-4。鳃盖后缘无棘。鳃盖骨薄。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假鳃明显。鳃耙不很发达,如短针尖状。鳃膜骨条12-14。 ===鳍=== 背鳍11-13;臀鳍lO-12;胸鳍14-15;腹鳍9;尾鳍19。背鳍位于腹鳍起点的后上方,距脂鳍较距吻端为近;平放时,前部鳍条的末端超过后部鳍条的末端。脂鳍小,位于臀鳍基的上方。臀鳍位于脂鳍的下方,其基底长短于背鳍基底长。胸鳍中等大,其末端向后延伸可超过腹鳍的起点。腹鳍内侧鳍条略长于外侧鳍条;第五、六分枝鳍条最长。尾鳍叉形。上下叶约等长。尾柄椭圆形,两侧有弱嵴棱。 =生长习性=多齿蛇鲻主要栖息于砂泥底质的海域。属肉食性,通常在砂地上停滞不动,身上的花纹是很好的伪装,有时会将整个身体埋入砂中而只露出眼睛,等候猎物游经时,跃起吞食。   ==参考资料==[[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61,9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