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立陶宛语

增加 12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立陶宛语 ''' (lietuvių kalba),中文也称立陶宛文,是立陶宛的官方语言以及欧盟的官方语言之一。在立陶宛大约有290万人以其为母语,而在海外约有二十万。立陶宛语是现存的两种 [[ 波罗的语族 ]] 之一(另一种是 [[ 拉脱维亚语 ]] ,与立陶宛语能部分相互理解)。波罗的语族隶属于印欧语系。立陶宛语常被认为是现存的 [[印欧语系| 印欧语言 ]] 中最为保守的一种,保留了原始印欧语中很多在现今印欧语言中已经流失的特征<ref>[https://www.sohu.com/a/160478079_107743 立陶宛: 这可不是小语种国家,多种语言随时切换],搜狐,2017-07-28</ref>。
==概述==
现代标准立陶宛语(lietuviškai)以高地立陶宛语的一种次方言为基础,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文献见于1547年翻译的 [[ 马丁·路德 ]] (1483~1546)的教理问答手册。立陶宛语是近代印欧诸语言中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保留了古老的音高重音、屈折变化及某些形式区别、特别是体词的形式区别。它保存的原始印欧语的格变系统,比古老的拉丁语和 [[ 希腊语 ]] 文献还要完整。这使它在印欧 [[ 比较语言学 ]] 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历史==
立陶宛境内各部落语言、 [[ 信仰 ]] [[ 习俗 ]] 的统一是立国家统一的基础。7世纪中期,从 [[ 波罗的海 ]] 语言中分出东南波罗语支,专家认为它是立陶宛语的雏形。8世纪起,大批外来移民迁徙到波罗的海地区,建立了众多聚居点,客观上促使当地原住居民联合起来,加速了民族的同化。到13世纪,在立境内已有三个讲立陶宛语的部落,即:东部的奥克什泰特人、西部的热买特人以及古立陶宛人。他们的语言已经有了区别于 [[ 普鲁士语 ]] 、雅特维雅吉语、 [[ 库尔什语 ]] [[ 泽姆加尔语 ]] 的特征。起初只有东部和西部两种方言,后来形成了四种主要方言:东部方言、热买特方言、南奥克什泰特方言和西奥克什泰特方言。
1387年立陶宛接受 [[ 基督教 ]] ,此前立陶宛语仅作为口语使用,文书中常用古斯拉夫语、 [[ 拉丁语 ]] [[ 德语 ]] [[ 阿拉伯语 ]] 。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联盟时期,立陶宛语不断发展。1794年,立并入 [[ 俄罗斯 ]] 版图后,立语被禁止使用。19世纪后期,在 [[ 欧洲 ]][[ 政治 ]] 大气候影响下,立民族运动兴起。为挣脱沙俄的文化禁锢,立几代文学家用立陶宛语创作了立国家和民族历史题材的作品,出版立文报刊,促进了立民族 [[ 意识 ]] 的觉醒。1904年5月7日沙俄宣布解除对立陶宛文 [[ 出版物 ]] 的禁令。立陶宛语 [[ 报刊 ]] 等出版物大量涌现,立文化和科学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18年立陶宛宣布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立陶宛语成为立官方语言。1940年立加入苏联,俄语成为其官方语言,但在立陶宛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内立陶宛语仍使用。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独立,立陶宛语重新成为其官方语言。
==语言特点==
立陶宛语的声调对立只有在重读音节中才能形成,并在非重读音节中发生中和作用,同一个词的不同形态偶尔可在不同音节中重读;构词的主要手段是借助后缀、前缀和复合构词法;语法上分阳性和阴性,单数和 [[ 复数 ]] ,某些方言还有双数;有7个格: [[ 主格 ]] 、属格、与格、 [[ 宾格 ]] 、工具格、方位格和呼格;动词有3个人称、4种时态:现在时、过去时、反复过去时、将来时。18世纪前曾采用哥特体字母,以后改用 [[ 拉丁字母 ]] 为基础的文字,共33个字母<ref>[[sohu.com/a/215281758_100076754|立陶宛语字母]] ,搜狐,2018-01-08</ref>。
==视频==
111,8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