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潮

增加 2,09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zh-hans:陈岩; zh-hant:陈岩;
}}
'''王潮'''([[闽东语]][[平话字]]:{{lang|cdo|Uòng Dièu}};[[闽南语]][[白话字]]:{{lang|nan|Ông Tiâu}};{{bd|846年|4月10日|898年|1月2日|catIdx=w王}}),[[谱名]]'''审潮''',[[表字]]'''信臣''',{{or|[[益]]'''广武'''}},[[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唐]]末任[[固始县]][[长史]]。后南下征战,为[[福建]][[观察使]]、[[威武军节度使]]。与弟[[王审邽]]、[[王审知]]率兵自中原南下入 [[ ]] ,是[[五代]][[闽国]]的滥觞。
== 生平 ==
王潮生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琅琊王氏]]末裔,[[王恁]]之子,母徐氏 。是秦名将[[王翦]]的后代,[[琅琊]]王氏士族 。本为 [[ 固始县 ]] 长史。
[[唐僖宗|僖宗]][[中和 (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寿州]](今[[安徽]][[寿县]])[[流寇|农民军]]首领[[王绪]]呼应[[黄巢之乱]],攻破[[光州]],俘获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王绪命王潮为军正。
中和五年(885年)随王绪转战[[福建]],时为[[参军]],因王绪 多疑猜忌, 要求他抛弃老母,节省军粮,王潮非常愤怒,遂与前军将军合作,发动[[兵变]][[禁锢]]王绪,王绪忧愤自杀 。次年(886年)攻占泉州(今福建泉州),为福建观察使[[陈巖]]任命为[[泉州刺史]]。陈巖死后,王潮命堂弟[[王彦复]]、弟[[王审知]]攻[[福州]](今[[福建]][[福州]]),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攻克。其后逐渐占领今福建省全境,先后受封为福建观察使、威武军节度使
[[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应[[泉州]]张延鲁等人所请,克泉州,杀刺史[[廖彦若]],[[福建观察使]][[陈岩]]任命其为泉州[[刺史]]。陈岩病后曾召王潮,欲授以[[军政]]。王潮还没有到达,陈岩已经去世,陈之妻弟[[护军]][[范晖]],自称[[留后]],发兵拒潮<ref>《[[s:资治通鉴/卷258|资治通鉴/卷258]]》“遣使以书召泉州刺史王潮,欲授以军政,未至而岩卒。岩妻弟都将范晖……发兵拒潮。“</ref>。王潮命其弟王审知、堂弟[[王彦复]]攻福州(今福建[[福州]]),[[唐昭宗|昭宗]][[景福]]二年(893年)攻克<ref>《[[s:淳熙三山志/卷01|淳熙三山志/卷01]]》</ref>,素服葬陈岩,并将女儿嫁给陈岩子陈延晦。其后渐佔福建全境,王潮受封为[[福建观察使]],又升为[[威武军]][[节度使]]<ref>《[[s: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六|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六]]》『乾宁三年,升为威武节度使,以授王潮。』</ref>。
[[乾宁]]四年十二月初六(898年1月2日)王潮去世 ,享年52岁 ,被唐[[朝廷]]追赠为[[司空]]、{{or|秦国公}}。尽管王潮有四子[[王延兴]]、[[王延虹]]、[[王延丰]]、[[王延休]],二弟王审邽也还在世,他选择由三弟王审知继位,王审知后封王,开创了[[闽国]]。
王潮兄弟自[[中原]]南下,带来大批族人,所以至今仍被不少福建、[[台湾]][[王姓]]家族奉为始祖。
==墓葬==
王潮死后葬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的凤旗山 东麓,东连[[盘龙山]],西邻[[五虎山]],前对[[鼓山]] 唐[[乾宁]]四年(897)[[王审邽]]建。它是福建省迄今发现保存比较完整的唐代大型石室墓。 墓坐北向南偏西,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封土现高1.5米,墓前立有石翁仲文吏、武将各1尊,、石虎、石马、石羊各1对。地下墓室石构券顶,平面呈“干”字形,象征府第院落布局,分为甬道、前厅、前室、中室、后室。南北纵向全长18.24米,东西横向最宽7.39米、高约5米。墓门为花岗岩双扇大石板,上刻花瓣形纹,高1.8米、宽1米、厚0.2米。甬道长1.95米。前厅长3.7米、宽2.15米、高4.6米,顶部正中作八角形迭涩锥式。前室为横向券顶,长2.25米、宽7.39米。中室长6米、宽3.15米。左、右两壁距墓底高2.5米处有相对称的大铁钉1对,其用途不明,有人说是为悬吊棺木而设的。后室为横向券顶,长2.06米、宽7.08米。墓底铺大石板,每块长1.7米、宽0.6米、厚0.2米。墓室正中有一条砖沟,内填木炭,以防潮湿。   墓于明[[万历]]间(1573~1620)被盗,随葬品无存。据墓内仅存的一块碑志记载:清[[嘉庆]]廿年(1815)重修,1945年续修。1993年整修墓体外观,坟丘前竖花岗岩墓碑并置石供案。墓庭辟为两层墓埕,封土及坟前两侧建造排水沟。    此墓的石雕作品是泉州历史上最早的,其风格既继承北派的质朴粗犷,又兼有南派的细腻纤巧,是了解唐末[[五代]][[惠安]]石构建筑技术和石雕工艺的重要实例。 王潮墓为大型的唐末、五代古墓建筑,是保存较完整的一个古代石构墓。199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潮死后被乡民奉为「威武尊王」({{lang|nan|Ui-bú-chun-ông}})或「广武尊王」({{lang|nan|kńg-bú-chun-ông}}),在福州等地有庙宇,称'''水西大王庙'''。或配祀在[[开闽圣王]]庙。
128,8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