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句教

增加 5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四句教 ''' ,亦即 [[ 明朝 ]] 哲学家王阳明( [[ 王守仁 ]] )晚年所述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一般视此四句为王对其大半生学术思想的概括性论述。对“四句教”之理解阐说历代来存有争议,为有明思想史的一大议题。“有积极的张扬者如王龙溪,有谨慎的存疑者如清儒李绂,有否认者如 [[ 刘宗周 ]] [[ 黄宗羲 ]] 师徒,有激烈的批判者如 [[ 王夫之 ]] 、颜元、张烈之流。”(参见陈立胜论文《“四句教”的三次辩难及其诠释学义蕴》)一般认为自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可窥见王的学说受佛家影响深刻。
==内容==
四句教,指明代著名 [[ 哲学家 ]] 王阳明( 王守仁)用来表述自己思想精华的四句话,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 === 释义 编辑=== 这是王阳明全部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他明确指出: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 [[ 孟子 ]] 所说的“良知”;而 [[ 儒学 ]] 理论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真是画龙点睛,简易直接,不偏有,不着空,直趋中道。
==背景==
阳明在流放地--- [[ 贵州 ]][[ 龙场悟道 ]] ,深刻明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阳 明三十八岁在 [[ 贵阳 ]] 首倡“ 知行合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而不行等于不知,行而不知是为盲行。以对治 讲习讨论以求知,俟知得真时方去行,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的弊病。
阳明五十岁以后专弘“ 致良知”一说,他慨叹道:”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 “” 我此良知二字,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生中得来。 “” 自经 [[朱 宸濠 |宸濠]] 、忠、泰之变,益信良知足矣忘患难,出生死,所谓考三王,建天地,质鬼神,俟后圣,无弗同者。
阳明五十六岁时将自己的思想归纳为四句,被称为 四句教 “, 因此可以说四句教准确地代表了王阳明的 [[ 哲学 ]] 思想。
若将四句教加以扩展,那就要读王阳明的《 [[ 大学问 ]] 》。
129,1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