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台南测候所

增加 12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台南测候所.jpeg|有框|右|<big>台南测候所</big>[https://tainan.wacowtravel.com.tw/upload/bigphoto/thumbnail/views20130829124731-1.jpg 原图链接][https://tainan.wacowtravel.com.tw/views-50.html 来自 哇靠台南民宿網 的图片]]]
''' 台南测候所 ''' ,是日治初期第1批设立的测候所之一,也是 [[ 台湾 ]] 现存最古老的气象建筑。其建筑中央有高约12米的 [[ 圆柱 ]] 形风力塔,塔身四周环绕着较低矮的一层楼18边形办公空间,座落于昔日台南府城的最高点,旧名为“鹫岭台地”,因建筑中间有 [[ 白色 ]] 高塔,老台南人称呼为胡椒管<ref>[http://www.mafengwo.cn/poi/6047237.html 台南测候所攻略],马蜂窝 </ref>。
1998年 [[ 台南市 ]][[ 政府 ]] 将其公告为市定古迹,2003年经内政部公告为国定 [[ 古迹 ]]
==兴建背景==
1895年 [[ 台湾日治时期 ]] 开始,台湾总督府展开对“新 [[ 领土 ]] ”的基础建设,其中气象观测对掌握台湾经济与民生是相当重要的关键点。隔年的明治29年(1896年),台湾总督府官署所属 [[ 官员 ]] 土居通豫在日本中央气象局帮助下,于台湾筹画气候观测机构,并于同年3月成立台湾总督府民政局测候所的相关官署单位。
经过规划探勘后,该隶属于台湾总督府民政局的气象单位再于同年7月12日制定5个测候所的地点与名称,分别是“台北测候所”、“台中测候所”、“台南测候所”、“恒春测候所”与位于离岛的“澎湖测候所”,因资材取得因素,优先于 [[ 台北 ]] 、台南、 [[ 澎湖 ]] 等3处建立。其中台南测候所则预定设置在台南市中心最高点-鹫岭,当年太平境街,今为公园路。
==修建沿革==
1895年 [[ 乙未战争 ]] 结束,1896年(明治29年)2月 [[ 日本 ]] 中央气象台选派技手(技士)近藤久次郎来台策画筹设测候所事宜, 3月31日台湾总督府发布“敕令第九十七号”制订测候所编制,由总督府民政局通信部海事课筹备测候所建设事宜。7月12日以“府令第二十一号”公布,测候所初创选定设立台北、台中、台南、恒春、澎湖岛等五处测候所定案,公元1897年(明治30年)1月1日正式成立“台南测候所”。 台南测候所创立初期,暂租台南市天公埕街一民房,作为临时办公室,并先期进行 [[ 气象 ]] 观测作业,台南城内太平境街新建办公厅舍竣工后,于公元1898年(明治31年)3月3日迁入。
==建筑特色==
日治时期明治31年(1898年)落成的台南测候所厅舍为 [[ ]] 形建物与宽烟囱塔楼两种构造组成<ref>[https://www.sohu.com/a/15397926_117884 国际博物馆日:一起去看看气象博物馆 ],搜狐,2015-05-18 </ref>。底下的圆形建物, [[ 直径 ]] 约略15米,其构成的建物面积为180平方米,合约50余坪。其圆形建物平面上方则置有直径宽约3,高约6.5米烟囱塔楼状的中央圆塔风力计。圆形建物以该 [[ 风力计 ]] 为中轴,其余部分上铺屋瓦,搭建的外部钢条呈十八条放射状排列。除东西向走道外区分为六室,该官署建物连同上方中央圆塔风力计共高11.6米。
在建物结构方面,此测候所除采砖造材质外,初建时斜屋顶采用黑瓦,屋面钢条组成的十八根大梁由中央圆塔内环墙之砖叠上缘架设,最后经中环墙顶部在塔于外环墙上而成。而该建物不但 于19 于[[19 世纪 ]] 末期的台南市为最高的 [[ 建筑物 ]] ,也是当时台湾少见的高耸建筑。
经过数度整修后,今测候所结构虽无大幅度改变,但是原来的灰泥涂装外观改由红砖砖面,瓦片则改为 [[ 鬼瓦 ]] 。除此,附壁柱下缘变成石造基座,柱脚及外环墙亦以 [[ 石材 ]] 连接,呈现圆形的“十八边形”,另外,基座下方外饰洗石子。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276,03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