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网络主权

增加 9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网络主权 ''' ,就是一国国家 [[ 主权 ]] 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现。
对内,网络主权指的是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监督、管理本国 [[ 互联网 ]] 事务;对外,网络主权指的是防止本国互联网受到外部入侵和攻击。
==背景==
[[ 联合国宪章 ]] 》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主权最核心的特征是独立,它的含义因时而变,代有损益。在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的古今之变中,主权标志着 [[ 政权 ]] 对神权的独立,人对神的自主;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民族国家的形成中, [[ 主权 ]] 标志着一国与他国的并列,族对族的自立;在二战之后围绕着 [[ 联合国 ]] 所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中,主权标志着一国内政外交的自主,以及独立承担国际权利义务的资格。而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和对生活世界认识的深化,今天的主权已经从领陆延伸到领海和领空,从政 [[ ]] 延伸到 [[ 文化 ]] [[ 经济 ]] ,不断丰富新的内涵。
互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自然也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随着 [[ 信息技术革命 ]] 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对国际 [[ 政治 ]] 、经济、文化、 [[ 社会 ]] [[ 军事 ]] 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它是信息自由流动的主脉,意见自由交流的论坛,志趣相投者的社区,事业经营者的阵地,市场腾飞的翅膀,国家繁盛的支点。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继陆、海、空、天之后,网络空间已经成为 [[ 人类 ]] 生产生活的第五疆域。
==理解==
网络主权作为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中的自 [[ ]] 延伸,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是管辖权,指的是主权国家对本国网络加以管理的 [[ 权力 ]] ,比如通过设置准入许可限制未被授权的网站接入到网络中,对不服从管理的 [[ 网站 ]] 立刻停止 [[ 服务 ]] ,对网络空间和网络生态加强整顿等等。
二是独立权,就是本国的网络可以独立运行,无须受制于别国。目前,全球绝大多数顶级 [[ 服务器 ]] 都在美国境内,理论上,只要美国在根服务器上屏蔽该国家域名,就能让这个国家的顶级域名网站在网络上瞬间“消失”。在这个意义上,美国具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制网权,有能力威慑他国的网络边疆和网络主权。各国的网络还无法实现独立存在。
三是防卫权,指的是 [[ 主权 ]] 国家具有对外来网络攻击和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力。前面提到,全球13台域名根服务器中 [[ 美国 ]] 掌握10台,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针对根域名服务器被攻击、关停等紧急情况作出积极的预判和应对。目前,一些国家自主研制服务器,就是很好的防卫能力建设,一旦根服务器被关停,还能实现本国内部网络联通。此外,针对一国的网络舆论攻势,主权国家也应该做好应对之策,必要时进行自我保护。总之,防卫权要求主权国家要拥有设置网络疆界、隔离境外网络进攻、抵抗和反击的能力。
四是平等权,指的是各国的网络之间可以平等地进行互联互通,不分高低贵贱。 [[ 平等权 ]] 要确保各国对网络系统具有平等的管理权,保证一国对本国互联网的管理不会伤及其他国家。现有的互联网相互依赖过强,互联网强势国家所制定的 [[ 政策 ]] 往往也会使弱势国家被迫接受。
40,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