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61
次編輯
變更
吐火罗人
,無編輯摘要
根据对库车和焉耆出土的吐火罗语残卷研究,以吐火罗语交谈的吐火罗人属印欧语人,但很早从原始印欧语人群分离,所以还保留有很多原始印欧语的特征。
根据对塔里木干尸和新疆古墓出土古尸骨的研究,吐火罗人的外貌特征都是黄褐或棕褐头发、蓝眼睛、高鼻,具有原始印欧人特征,头骨类似北欧型。塔里木干尸生前是地处最东的操印欧语言的人,后来成为吐火罗人 <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89296/answer/156866215 吐火罗文与印度文字的关联是什么?],知乎,2017-04-12</ref> 。《汉书·西域志》关于西域人有“今之胡人青眼、赤须”、“其人皆深目,多须髯”。吐火罗人最后可能被回鹘人在9世纪中叶后同化。 部分古代遗骨DNA显示,一定比例吐火罗人男性的Y染色体为单倍群R1a1a-M17。部分吐火罗文物被学者认为与颜那亚文化同源。
==名称==
==民族==
吐火罗人的由来和如何迁移到新疆地区,目前还没有定论,只略有线索。1979年,德裔(东普鲁士)英国语言学家亨宁的遗作《历史上最初的印欧人 <ref>[http://lylr4953.blog.sohu.com/63826550.html 吐火罗人——最早的印欧人],搜狐,2007-09-13</ref> 》,对吐火罗人在塔里木盆地的出现,提出了一种研究论点。
他认为,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就是前2300年左右出现在波斯西部札格罗斯山脉附近区域,并活跃于尔米亚湖和土耳其东部的凡湖之间的游牧民族库提人和Tukris(札格罗斯山脉土著)。亨宁还发现库提人具有明显的讲吐火罗语特征。公元前2000末,库提人突然在近东历史舞台上消失。亨宁相信,古提人大概就在这个时候离开巴比伦,长途跋涉,向东迁徙到塔里木盆地。亨宁认为汉谟拉比铭文中提到的库提人和Tukris最终在中国西北地区定居下来,其中库提人在河西走廊发展成月氏部落,而Tukri人则占据了今新疆南部的库车和焉耆,他们后来被称为吐火罗人。
吐火罗人分北路及南路往东方进发,直至受匈奴所阻为止。北路的部分在龟兹及焉耆定居,建立了龟兹及焉耆等国,并分别发展了龟兹语及焉耆语。另一支往南路分布的吐火罗人则曾建立了于阗,及东接河西走廊的鄯善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