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齐国历代君王

增加 1,028 位元組, 5 年前
齐灵公
[[File:齐灵公.jpg|缩略图|右|齐灵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152235238&di=528b4a6df0139f284c6f8efc2aeee8bb&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01.jsjznews.com%2Fuploadfile%2F2017%2F0103%2F1483427572858507.jpg 原图链接][http://www.rm1588.com/html/2017/author_0103/2399462.html 来自文化云的图片]]]
''' [[ 姜环 ]] 前581年-前554年 在位6年'''
[[ 齐灵公 ]] ,原谥为 [[ 齐孝武灵公 == ,姜姓,名环,在位期间有名相 [[ 晏弱 ]] [[ 晏婴 ]] 父子相继辅政。
[[ 齐顷公 ]] 卒后,其子 [[ 姜环 ]] 即位,是为 [[ 齐灵公 ]] ,用 [[ 晏弱 ]] 为相。早期尊 [[ 国]] 为霸主,並攻灭 [[ 胶东半岛 ]] [[ 莱夷 ]] ,让 [[ 齐国 ]] 面积扩大。 [[ 灵公 ]] 十年春天, [[ 晋国 ]] 率领诸侯伐 [[ 彭城 ]] [[ 齐国 ]] 不参加, [[ 晋国 ]] 于是伐齐。是年二月, [[ 齐灵公 ]] 使公子[[姜光]]至 [[ 晋国 ]] 为人质。<ref>《左传襄公元年》载: “二月,齐大子光为质于晋。”</ref>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 [[ 晏弱 ]] 病死, [[ 晏嬰 ]] 繼任為 [[ 上大夫 ]] [[ 晏嬰 ]] 屢進忠言,卻很少被 齊靈 [[齐灵 採納 ]]采纳 [[ 齐灵公 ]] 二十七年(前555年), [[ 齐国 ]] 多次攻打 [[ 鲁国 ]] [[ 鲁国 ]] [[ 晋国 ]] 求救,晋[[ 荀偃]] 率领十二国联军进攻 [[ 齐国 ]][[ 平阴 ]] 。齐军战败, [[ 灵公 ]] 跑进 [[ 临淄 ]] 城,次年病逝。早期 齊靈 [[齐灵 ]]宠 [[ 戎姬 ]] ,於是 [[ 公子光 ]] ,另立 [[ 戎姬 ]] 之子 太子, [[ 公子光 ]] 被流放至外地。 [[灵 ]] 病危之 [[ 齐国 ]] 大夫[[崔杼]]借机迎故 [[ 太子 ]] [[ 齐国 ]] 国君,是为 [[ 齐庄公 ]]
==='''人物生平'''===
'''依附晋侯'''
[[ 齐灵公 ]] 即位后,尊晋为霸主,参加以晋为首的盟会征伐。据《 [[ 左传 ]] 》记载, [[ 灵公 ]] 元年,从晋侯伐郑。四年,从晋侯伐秦。六年,派国佐与晋侯等同盟于戚,同年冬派 [[ 高无咎 ]] [[ 晋大夫 ]][[ 士燮 ]] 等会吴于 [[ 钟离 ]] 。七年, [[ 灵公 ]] 会晋侯于 [[ 沙随 ]] ,听从 [[ 晋国 ]] 之命,派国佐随晋侯伐郑。八年, [[ 灵公 ]] 随晋侯率师伐郑,与 [[ 晋国 ]] 等诸侯同盟于 [[ 柯陵 ]] ,同年冬,又派人随晋侯伐郑。 [[ 灵公 ]] 九年, [[ 晋大夫 ]] [[ 晋厉公 ]] ,改立 [[ 晋悼公 ]] 。该年, [[ 灵公 ]] [[ 崔杼 ]] [[ 晋悼公 ]] 等同盟于虚朾。在此数年间, [[ 灵公 ]] 唯晋侯马首是瞻,听从晋侯号令。
[[ 晋悼公 ]] 即位之后, [[ 公]] 开始有不尊晋国为霸主之意,但仍然畏惧 [[ 晋国 ]] 。晋悼公元年, [[ 晋国 ]] 帅诸侯围宋 [[ 彭城 ]] [[ 齐国 ]] 未参与, [[ 晋国 ]] 于是讨齐, [[ 齐灵公 ]] 使 [[ 太子光 ]] [[ 晋国 ]] 为人质。同年夏, [[ 灵公 ]] [[ 崔杼 ]] 从晋师伐郑。 [[ 灵公 ]] 十一年秋; [[ 晋大夫 ]][[ 荀罃 ]] 与诸侯大夫会于戚,齐与滕、薛、小邾不至。此次会盟是为了伐郑,当时鲁大夫仲孙蔑向荀罃建议,在郑地虎牢修建城池,以迫使 [[ 郑国 ]] 就范。 [[ 荀罃 ]] 同意该建议,但认为关键是必须有 [[ 齐国 ]] 参加。《 [[ 左传·襄公二年 ]] 》载, [[ 荀罃 ]] 当时对 [[ 仲孙蔑 ]] 说:“善。鄫之会,吾子闻崔子之言,今不来矣。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齐故也。寡君之忧,不唯郑。蓄将复于寡君而请于齐。得请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请,事将在齐。吾子之请,诸侯之福也,岂唯寡君赖之。”由此可见, [[ 齐国 ]] 懈于尊晋,而晋则提防 [[ 齐国 ]] 叛盟。当时齐对滕、薛等国有重要影响, [[ 晋国 ]] 不敢对齐掉以轻心。此年冬,经 [[ 仲孙蔑 ]] 之请,鉴于 [[ 荀罃 ]] 之言, [[ 灵公 ]] [[ 崔杼 ]] [[ 荀罃 ]] 等诸国大夫会于戚,遂城虎牢, [[ 郑国 ]] 服晋。由此可见,此时 [[ 齐国 ]] 也不敢公然对抗 [[ 晋国 ]] 怒灭莱国
'''怒灭[[莱国]]''' [[ 齐灵公 ]] 十一年(前571) [[ 齐灵公 ]] 挥师伐莱,莱贿赂 [[ 灵公 ]] 幸臣 [[ 凤沙卫 ]] ,齐师罢兵,莱逃过一劫。 [[ 齐灵公 ]] 十五年(前567)齐侯召见 [[ 莱子 ]] [[ 莱子 ]] 不从。 [[ 齐灵公 ]] 大怒,遂派将军晏弱、叔夷率重兵灭莱,莱民残余退守 [[ 棠邑 ]] 城(今 [[ 平度 ]] 东南部唐田)。同年冬, [[ 晏弱 ]] 率军破棠,占领了今 [[ 平度 ]] 大部土地,棠为 [[ 齐邑 ]] [[ 齐国 ]] 灭莱之后,疆域扩大了一倍以上,北部势力也达到今河北省南部一带,而齐师的活动范围则不限于此,在此前的 [[ 齐桓公 ]] 时期就曾出兵救燕伐山戎,灭掉令支、孤竹,在今河北北部地区, [[ 齐灵公 ]] 时期齐师可到达泜水之濒。铭文言“师于泜溯(溹)”,很明显是在行军途中驻扎于此,所以 [[ 齐灵公 ]] 灭莱之后, [[ 齐国 ]] 的疆域已经扩张到河北地区。
'''受命自立'''
[[ 齐灵公 ]] 十二年, [[ 晋悼公 ]] 因为郑服,并为了交好 [[ 吴国 ]] ,将与诸侯盟于 [[ 鸡泽 ]] 。晋侯使大夫士匄专程至齐,请 [[ 灵公 ]] 参加会盟。《 [[ 左传·襄公三年 ]] 》载士匄对灵公说:“寡君愿与一二兄弟相见,以谋不协。请君临之,使匄乞盟。”当时“齐侯欲勿许,而难为不协,乃盟于形外。”该年六月,使 [[ 太子光 ]] 与诸侯盟于 [[ 鸡泽 ]] 。自此开始, [[ 灵公 ]] 一般不亲自参加诸侯会盟,而让 [[ 太子光 ]] [[ 齐大夫 ]] 代为行走于诸侯之间。如 [[ 灵公 ]] 十四年, [[ 太子光 ]] [[ 晋国 ]] 等诸侯盟于戚,与 [[ 晋国 ]] 等诸侯救陈;十七年, [[ 大夫 ]][[ 高厚 ]] 与晋侯等会于 [[ 邢丘 ]] ;十八年冬, [[ 太子光 ]] [[ 晋侯 ]] 等同盟于戏;十九年, [[ 大夫 ]][[ 高厚 ]] [[ 太子光 ]] 与晋侯等会吴子于租,该年及下年 [[ 太子光 ]] 从晋侯伐郑;二十三年, [[ 齐大夫 ]][[ 崔杼 ]] 从晋侯伐秦,等等, [[ 灵公 ]] 概不亲自参与。
[[ 齐灵公 ]] 二十三年秋, [[ 周灵王 ]] 赐命 [[ 齐灵公 ]] ,《 [[ 左传·襄公十四年 ]] 》载:“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曰:‘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大师,以表东海。王室之不坏,系伯舅是赖。今余命女环,兹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无忝乃旧。敬之哉,无废朕命。” [[ 齐灵公 ]] [[ 周灵王 ]] 之命,有争霸之意。《 [[ 左传·襄公十四年 ]] 》载:“范宜子假羽毛于齐而弗归,齐人始贰。” [[ 齐灵公 ]] 借机不再听从 [[ 晋国 ]] 号令。
'''五次伐鲁'''
[[ 齐灵公 ]] 自此后接连伐鲁,据《 [[ 左传 ]] 》记载, [[ 灵公 ]] 二十四年夏伐鲁北鄙,围成;二十五年春,伐鲁北鄙,同年秋又伐鲁北鄙,围成;二十六年秋,齐师又兵分两路, [[ 灵公 ]] 亲自率师伐鲁围桃, [[ 高厚 ]] 率师伐鲁围防;该年冬 [[ 邾人 ]] 配合 [[ 齐国 ]] 伐鲁,《 [[ 左传·襄公十七年 ]] 》载:“冬,邾人伐我南鄙,为齐故也。”二十七年秋又伐鲁北鄙。四年间 [[ 齐国 ]] 五次伐鲁,可见征伐之急。
'''大战诸侯'''
[[ 晋国 ]] 面对 [[ 齐国 ]] 叛晋伐鲁,不能坐视,于 [[ 齐灵公 ]] 二十七年,帅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邾 ]] 共十二家诸侯兴师伐齐: [[ 齐灵公 ]] 亲自率师,至 [[ 平阴 ]] 御敌。 [[ 平阴 ]] 城南有一地名防,防有门, [[ 灵公 ]] 下令在防门之外,深挖沟堑,以阻敌军。夙沙卫向 [[ 灵公 ]] 进言:“不能战,莫如守险。” [[ 灵公 ]] 不听。两军相持不下, [[ 晋国 ]][[ 范宣子 ]] 私下使人告诉 [[ 齐大夫 ]] 析归父说:“吾知子,敢匿情乎?鲁人、莒人皆请以车千乘自其乡入,既许之矣。若人,君必失国。子盍图之?”析归父将鲁、莒分别出兵攻齐的消息告诉了 [[ 齐灵公 ]] [[ 齐灵公 ]] 顿生恐惧。 [[ 晏婴 ]] 听说此事,感叹说:“君固无勇,而又闻是,弗能久矣!” [[ 灵公 ]] 登上巫山观望晋军。晋军在山泽险要之处,遍插旗帜,虚张声势,又束草为人,披上衣甲,使乘车者左实右伪,并在战车后边拖上柴草,战车奔驰,扬尘蔽天,以为疑兵。 [[ 灵公 ]] 见状大惊,惧怕敌军人数众多,于夜间悄悄退兵。
第二天,晋国师旷告诉 [[ 晋平公 ]] 说:“鸟乌之声乐,齐师其遁。” [[ 晋国 ]] 叔向也向 [[ 晋平公 ]] 说:“城上有乌,齐师其遁!”于是晋军入平阴城,并追赶齐师。
齐军本来由夙沙卫殿后,因夙沙卫是寺人,齐将殖绰、郭最认为由寺人殿后是齐军之辱,于是让夙沙卫先行,二人殿后。夙沙卫对二将怀恨在心,在道路险隘之处,杀死马匹,以阻塞道路。殖绰、郭最不能速行,被晋将州绰追上。洲绰以箭射殖绰,中肩。殖绰、郭最被晋军俘虏。
晋军一直追到齐都 [[ 临淄 ]] ,焚烧四郭,兵逼城下。 [[ 灵公 ]] 大惧,下令左右驾车,想逃奔 [[ 邮棠 ]] [[ 太子 ]] [[ 郭荣 ]] 知道后,急忙拦住马头,谏曰:“师速而疾,略也;将退矣,君何惧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君必待之。” [[ 灵公 ]] 不听。情急之下, [[ 太子 ]] 拔剑斩断马鞅,这才阻止了 [[ 灵公 ]] 出奔。
晋军继续侵掠齐地,向东直到潍水,向南至沂水。
[[ 楚国 ]] 乘诸侯伐齐之机,率师伐郑。第二年春,诸侯撤兵。
[[ 灵公 ]] 自二十三年叛晋至二十七年诸侯伐齐,征战四年,最终大败于诸侯。
'''昏聩不明'''
[[ 齐灵公 ]] 为君昏聩不明。 [[ 大夫 ]][[ 庆克 ]]] [[ 灵公 ]] 之母 [[ 声孟子 ]] 私通。 [[ 灵公 ]] 八年, [[ 庆克 ]] 男扮女装,与妇女蒙衣乘辇出入宫中,被大夫鲍牵发现。鲍牵将此事告诉了国佐。 [[ 国佐 ]] 召庆克责问此事, [[ 庆克 ]] 羞惭在家,长久不出。 [[ 声孟子 ]] 责怪 [[ 庆克 ]] [[ 庆克 ]] [[ 声孟子 ]] 诉说 [[ 国佐 ]] 责备他, [[ 声孟子 ]] 为之大怒。该年六月, [[ 国佐 ]] [[ 灵公 ]] 与诸侯盟于柯陵,高无咎、鲍牵守国。 [[ 灵公 ]] 还,声孟子进谗言说:“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国子知之。” [[ 灵公 ]] 听信谗言,七月,刖鲍牵,逐高无咎。于是高无咎奔莒,高弱以卢地叛齐。该年冬,灵公使崔杼、庆克率师围卢,当时,晋国率诸侯围郑,国佐正率齐师参加诸侯伐郑,听到此信,以国难请求先归。国佐率师至卢,杀 [[ 庆克 ]] ,以谷地叛齐。 [[ 灵公 ]] 无奈,与 [[ 国佐 ]] 盟于徐关,复国佐之位。十二月,卢降齐。第二年春, [[ 灵公 ]] 使士华免刺杀 [[ 国佐 ]] 于内宫之朝,当时 [[ 国胜 ]] 人晋告难,待命于清, [[ 灵公 ]] 又使清人杀 [[ 国胜 ]] 。国弱出奔 [[ 鲁国 ]]
'''立嗣之争'''
[[ 灵公 ]] 娶鲁女 [[ 颜懿姬 ]] 为夫人,无子,其媵鬷声姬生 [[ 太子光 ]] [[ 灵公 ]] 又宠爱戎子,也无子。仲子生子牙,戎子视为己出。戎子恃宠要求更立 [[ 公子牙 ]] 为太子, [[ 灵公许 ]] 之。仲子谏曰:“不可;废常不祥,间诸侯,难。光之立也,列于诸侯矣。今无故而废之,是专黜诸侯,而以难犯不祥也,君必悔之。” [[ 灵公 ]] 不听,说:“在我而已!”于是东迁 [[ 太子光 ]] ,改立 [[ 公子牙 ]] 为太子,使 [[ 高厚 ]] [[ 太傅 ]] [[ 夙沙卫 ]] [[ 少傅 ]] [[ 灵公 ]] 二十八年,即 [[ 晋国 ]] 率诸侯兵围 [[ 临淄 ]] 的第二年, [[ 灵公 ]] 病重。 [[ 大夫 ]][[ 崔杼 ]] 暗中接回故 [[ 太子光 ]] [[ 太子光 ]] 杀戎子。该年五月 [[ 灵公 ]] 去世, [[ 太子光 ]] 即位,杀 [[ 公子牙 ]] 。八月, [[ 崔杼 ]] [[ 高厚 ]] ,并兼其室。
== [[齐后庄公]] ==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