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增加 11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弩.jpeg|有框|右|<big>弩</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228/561f05283daf46e09826e4406f4bf46a.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63409767_607689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 ,又称弩弓,现亦称十字弓(英语:crossbow),是一种与弓十分相似的射击 [[ 兵器 ]] 。弩的结构主要由弩臂(弩身)、弩弓(弩翼)、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因不需要在拉弦时同时瞄准,所以对使用者的体能要求也比较低,装填 [[ 时间 ]] [[ ]] 长很多,但是一般来说它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而且命中率更高,在古代是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强弩的射程可达六百米,床弩的射程更达一千多米。按张弦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臂张弩、蹶张弩和腰张弩等,欧洲人更是使用各种拉弦器来上弦。
==弩的结构==
传统的中国弩一般使用多层 [[ ]] 、木片胶制的复合弓,形似扁担,所以俗称“弩担”。弩身因为形状与人手臂相似,因此也称弩臂。弩臂的前部有一横贯的容弓孔,以便固定弓,使弩弓不会左右移动。弩身上面正中有一条放置箭簇的沟形矢道,使发射的箭能直线前进。木臂的后部嵌有一个装有 [[ 机械 ]] 构件的匣,称为弩机;匣内前面有挂弦的钩,称为“牙”;牙的后面装有瞄准器,称为“望山”;牙的下面连接有扳机,称为“悬刀”。弩发射时,先将弓弦向后拉,挂在钩上,把弩箭放在矢道上,瞄准目标后,扣压悬刀,牙就缩下,钩住的弓弦被释放,箭矢疾射弹出。中国弩通常配有垂直的握把,使用时和现代枪械的人机性相似<ref>[https://www.sohu.com/a/396279751_120056652 中国古弩:很像现代步枪 ],搜狐,2020-05-18</ref>。 [[ 历史 ]] 上一些弩还配有肩托来辅助瞄准稳定。
[[ 欧洲 ]] 弩的弩机结构相对则相对比较简单,通常用一个球状的弦枕(nut)去钩住弓弦,然后用一个横向的扳杆卡住。在射击时,扳杆被向上抬起,解放弦枕可以自由向前旋转,钩住的弓弦也被释放。因为欧洲弩的弩机 [[ 设计 ]] ,使用者的手需要横握,因此弩身后方通常很细以便于夹在腋下或搭在腰间。
现代弩的弩身结构与 [[ 步枪 ]] 十分相像,通常使用较为复杂的扳机设计。除了传统形式的弩弓以外,轮式复合弓形状的复合弩也开始出现。
==弩的历史==
=== 中国===
[[ 东汉 ]] 《吴越春秋》中,弩传说由战国时代 [[ 楚国 ]] 的楚琴氏发明,楚琴氏在战争中感到弓箭的威力还不够,便在弓上装臂,创造了第一把弩。
前342年, [[ 齐国 ]] [[ 魏国 ]] 在马陵交战,齐国军师孙膑在马陵道两侧埋伏了一万多名弩手,当魏军经过时,万弩齐发,大败魏军。 [[ 秦朝 ]] 时期弩在军事上的应用极为普遍,依照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考古发掘,不仅是 [[ 步兵 ]] ,当时的骑兵也将弩作为首要作战兵器。由于弩需要上弦,故在战术上多以弓箭作其掩护武器。
[[ 汉朝 ]] 时期,弩已趋成熟。 [[ 晁错 ]] 于公元前169年写了一篇奏章上呈汉文帝,该奏章中涵盖了他认为汉弩优于匈奴弓的主张。是文字上“弩”与“弓”明显分家的开始。
传说 [[ 三国 ]] 时期蜀国丞相 [[ 诸葛亮 ]] 发明了可以用拉杆快速上弦的连弩<ref>[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4099658-1.shtml 弩出现的时期],天涯社区,2013-04-20 </ref>。
[[ 晋朝 ]] 人马隆凭借腰张弩打败树机能。
[[ 明朝 ]] 的蹶张弩的力可达二、三石,腰开弩可达十石。明朝又有人将半自动弩改良命名为诸葛弩,由于诸葛弩上有矢弹匣,加快上矢速度,但添加矢至矢弹匣仍需弓手掩护。而诸葛亮发明的连弩与诸葛弩是不一样的兵器,连弩发射范围大、杀伤力大,故一弩十矢齐发,所至当时魏张郃击毙在战场上,对于冲锋陷阵的 [[ 军事 ]] 将领威胁极大,也称为“元戎弩”,“元”为轮子、“戎”兵器,故称为元戎弩,可以连续发射,一次可十矢齐发,推应该诸葛亮发明的连弩也有大型矢弹匣,其缺点拉弦需弩士七、八人。春秋曰:“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为八寸,一弩十矢俱发。”八寸如钉约二十四公分( 现代建筑用) 《天工开物》一书则叙述诸葛弩是“机巧虽工,然其力绵甚,所及二十余步而已,此民家防窃具,非军国器。”《武备志》也提到:“东南人喜用之,然力轻而不能伤人。”、“此弩懦夫闺妇皆可执以环守其城,一弩连发十矢,铁簇涂以射虎毒药,发矢一中人马见血立毙,便捷轻巧即付 [[ 骑兵 ]] 亦可执以冲突,但矢力轻必藉药耳。”
随着火器的应用弩渐渐衰落,从 [[ 明代 ]] 开始, [[ 军队 ]] 已经渐渐不使用弩作为战斗武器了。
245,3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