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宋镇豪

增加 29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宋镇豪,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是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infobox person| 姓名 =宋镇豪 | 图像 =[[File:宋镇豪.jpg|缩略图]]| 图像说明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 基本信息b9999_10000&sec=1545233898684&di=61b1dc39faa209a94aadbe7103a38cfa&imgtype=0&src=http%3A%2F%2Fwww.rmzxb.com.cn%2Fupload%2Fresources%2Fimage%2F2016%2F07%2F11%2F741292.jpg 图片地址][http://www.rmzxb.com.cn/c/2016-07-11 图片来源]| 出生日期 =1949年1月| 国籍 = 文名称| 宋镇豪职业 =历史学家}}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
江苏省江阴市
 
出生日期
1949年1月
 
职业
历史学家
 
毕业院校
武汉河运专科学校
==简历==
男,1949年1月生,江苏江阴人。主要学术专长是 [[ 甲骨学及先秦史 ]] 研究。1969年12月武汉河运专科学校毕业,1981年9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历史学科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2011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成就==
主要从事甲骨学、古文字学和中国上古史研究,讲有《先秦》等课程。主要论著有:专著《夏商社会生活史》、《中国春秋战国习俗史》、《中国饮食史·夏商卷》、《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等,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百年甲骨学论著目》,合著《早期奴隶制社会比较研究》、《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甲骨学一百年》等。 主要代表作有:《夏商社会生活史》(专著)、《中国春秋战国习俗史》(专著)、《中国真迹大观》(全27卷)、《商代军事制度研究》(论文)、《商代邑制所反映的社会性质》(论文)等。
在历史所甲骨学的大型学术资料文库建设的过程中,宋镇豪将常年及从海外访问讲学期间搜集购得的大量珍贵甲骨学资料,无私贡献给了历史所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学术资料的完备性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
过去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学者们有种说法叫做" [[ 言必称三代"(夏、商、周) ]] 。但如果真正要讲三代的话,还是要说"言必称殷商",再说得精确一点,就是"言必称甲骨"。当今甲骨学已是一门国际性的显学,为海内外学术界和专家学者所广泛关注。宋镇豪无疑已经成为了甲骨学研究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研究成果,引领和推动着学科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拉长中国古史"==
《商代史》注重研究领域的开拓,填补了商断代史著述的空白;突破了传统断代史著的体例模式,重视著述的可行性,多层面多视角勾勒复杂纷纭、生动具体的商代历史表像,总结其社会内在特征和时代演进规律;体现多学科性和后续发展性,集结众家学术研究成果,在学科最前沿一线的起点与高层位上完成著述工作,以引领21世纪商代史研究继续向纵深领域展开。《商代史》是商代历史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也是中国古史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
20世纪80年代后期,历史所启动两大国家级项目,其中一个 [[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 ]] ,由宋镇豪执笔《夏商社会生活史》。1992年宋镇豪交出了这本沉甸甸的40多万字的著作。此书依据文献、甲骨文金文资料和考古资料,系统阐述了夏商时期环境生态、邑聚居宅、人口结构、婚丧礼俗、亲族组织、经济状况、道路交通、饮食服饰、疾病医疗、宗教信仰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书出版后海内外学界反响很好,先后两次再版,获得历史所优秀科
研成果一等奖,随即又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直到现在,这本书还是各大高校历史系和考古系学生的必读书。几年前他又有增订,由初版本41万字扩写为112万字,也可以说是一部新著。
==独到的见解==
一位著名学者指出,在如此浮躁的当代,宋镇豪同志能一如既往, [[ 坚持几十年踏踏实实研究夏商 ]] ,令人叹服。 
宋镇豪对研究夏商的意义与方法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探索夏商社会生活史,不是单单去罗列和汇编一长串资料,或仅仅静止地累计一些庞杂的过时知识,而应致力于启动现代思维认识的睿智,会通多学科研究中的有效手段,以系统工程的经纬意识,考察夏商周生活的内涵外延,归纳其嬗变之迹,探求其演化之途,总结其外在特征和内在规律,再构学术建设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教育功能。历史教育的功能不在于过誉历史,浓妆重抹历史的"灿烂"之章,以满足得到盲目骄傲和廉价的颂歌,而是要以现代意识洞悉历史的底蕴,提高历史的纵深感,寻绎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元素的由来、特征、品格与传承途径,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造就新一代的人格。以古为镜,可知兴替,毫无疑问,回头了解早已消失的夏商社会,是在用深沉的历史感知和当代认识尺度,冷静审查中国社会已翻过的旧章,不致误入妄自尊大和妄自菲簿,这对于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现代化中国,提高国民素质,阐扬中国在世界之林的形象,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夏商时代,由于史料匮乏,要勾勒出当时社会生活方面的状况,确实很不容易。宋镇豪在充分吸收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同时,也相机调整和发挥历史学研究的固有机制,注意体例架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当前夏代之前的史前社会考古学研究相当活跃,商代考古学材料也极为丰富,惟介于两只之间的夏代是个薄弱环节。夏代社会生活史启动晚迟,空白较多。宋镇豪注意到中国古代人文历史发展有其嬗易性和内在贯通性,在研究中肇端渊源,析其流变,踪其脉络,通过理论的严格把握,藉解析史前和商代两端,对夏代进行跳跃式的类比分析,这是大跨度的历史纵向联系法。同时,他也注意夏商两代质与量的变化所在,运用小跨度的历史纵向比较法。宋镇豪的 [[ 《夏商社会生活史》 ]] 在写作体例上或分而述之,或合而比之,突出了这一特点。
==绝学不会绝==
甲骨学曾被视为"绝学"。宋镇豪认为,是不是绝学,关键是看有没有后继人才。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甲骨学殷商史学科的带头人,宋镇豪一直重视后继人才的培养。强调在重大课题的实施中,"出精品,出人才"。近年来,他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学科的年轻学子取得学习和锻炼机会,鼓励大家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切磋交流。他还请历史所齐文心研究员专门面授手教大家椎拓甲骨技术,使研究室里每个年轻学子都掌握了这门传统技能。他又亲自主持指导先秦史料研读班,对每期的研读内容展开讨论。他倡导多学科交叉,进行复合型研究。室里的年轻学子,有的甲骨文见长,有的金文见长,有的考古见长,有的文献见长,还有的史学理论见长,宋镇豪能够发挥各自专精的同时,对各人的薄弱面予以扶强,奖掖提携后学。在宽松向上的氛围里,室里的中青年陆续出版了一些在学术界有影响的著作。此外,为便于学术成果的刊布交流,在他努力下,中断了17年之久的学科刊物 [[ 《甲骨文与殷商史》 ]] 于2008年复刊。
在他的倾力呼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把已把甲骨学列入特殊学科建设计划中,成为重点扶持"绝学"项目之一。宋镇豪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甲骨学科建设及甲骨学课题研究的开展中,带动甲骨学人才的培养,推动甲骨学这门学科更好地发展。
1,5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