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宋镇豪

增加 19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宋镇豪,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是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infobox person
| 姓名 =宋镇豪
| 职业 =历史学家
}}
 
'''[[宋镇豪]]''',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是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简历==
男,1949年1月生,江苏江阴人。主要学术专长是[[甲骨学及先秦史]]研究。1969年12月武汉河运专科学校毕业,1981年9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历史学科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2011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成就==
主要从事甲骨学、古文字学和中国上古史研究,讲有《先秦》等课程。主要论著有:专著《 [[ 夏商社会生活史 ]] 》、《 [[ 中国春秋战国习俗史 ]] 》、《 [[ 中国饮食史·夏商卷 ]] 》、《 [[ 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 ]] 》等,主编《 [[ 甲骨文献集成 ]] 》、《 [[ 百年甲骨学论著目 ]] 》,合著《 [[ 早期奴隶制社会比较研究 ]] 》、《 [[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 ]] 》、《 [[ 甲骨学一百年 ]] 》等。 主要代表作有:《 [[ 夏商社会生活史 ]] 》(专著)、《 [[ 中国春秋战国习俗史 ]] 》(专著)、《 [[ 中国真迹大观 ]] 》(全27卷)、《 [[ 商代军事制度研究 ]] 》(论文)、《 [[ 商代邑制所反映的社会性质 ]] 》(论文)等。
==传记==
"文革"前,宋镇豪考到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就学,1966年"文革"爆发,到处破"四旧",校园里焚烧旧书,一片狼籍。他不忍心看那些书入火海,冒着招来厄运的危险,偷偷把一本蓝绢面的线装书揣进怀里。这是一部郭沫若的《甲骨文字研究》,他从此啃上了3千年前的甲骨文。这本书伴随他度过了动乱的十年,成为他与甲骨文结下不解之缘的导航书。
"文革"中1972年局面稍宽,书禁有懈,学校闹革命仍不能复课,他待在故乡苏州,从允许开张的旧书店买到不少文物、考古书刊,其中有《 [[ 甲骨文编 ]] 》、《 [[ 陶斋吉金录 ]] 》、《 [[ 寿县蔡侯墓出土遗物 ]] 》、《 [[ 春秋左氏传 ]] 》、《 [[ 诗经 ]] 》、《 [[ 文选 ]] 》等。这期间,吴中宿儒尤墨君转让给他仿宋影印藤花榭版《 [[ 说文解字 ]] 》,以及《 [[ 史记 ]] 》、前后《 [[ 汉书 ]] 》、《 [[ 三国志 ]] 》、《 [[ 文献通考 ]] 》等线装书。因为无事,竟把《甲骨文编》、《说文解字》通抄了一遍,把前四史点读一通。他还摹集建国以来青铜彝铭,借抄过许多书,如陈梦家《六国纪年》、胡厚宣《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胡光炜《说文古文考》、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等,蝇头小字,一一装订成册,摩挲翻读,自觉乐在其中。这对他以后的治学,受益莫大。
1978年全国恢复研究生招考,宋镇豪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师从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研究生院始建之时,条件艰苦,借北师大一隅办学。他蜗居在5人的宿舍,每天早起晚归,奔走于图书馆与资料室之间。
目前,宋镇豪正在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十二五"重大科研项目《甲骨文合集三编》的编著工作。课题计划完成辑集《合集》与《合补》漏收的旧著旧拓殷墟甲骨文,以及汇编《合集》问世后散见各处的甲骨文,补收补拓部分私家所藏甲骨文,提供一部材料详尽能反映当今学术前沿水准的高档次大型甲骨著录集,将尽可能体现甲骨学研究的新认知,全面充分体现百余年来甲骨学与甲骨文字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成果。同时,他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墨拓珍本整理与研究"的首席研究员,项目旨在对一批历史所藏甲骨墨拓珍本进行保护性整理研究与著录出版,其学术意义在于努力使甲骨墨拓珍本的原貌及蕴涵其中的原始学术信息得到带有抢救意义的整体保护,为揭示甲骨文庋藏事略和诸家收藏曲折情委的学术史提供新的考订途径,同时也通过分家分册集中刊布甲骨拓本丛编的甲骨文著录新形式,为学界提供一批学术研究新资料。
宋镇豪还著有《 [[ 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 ]] 》、《 [[ 中国春秋战国习俗史 ]] 》、《 [[ 中国法书全集·先秦秦汉卷 ]] 》等。后书系统集萃和介绍了甲骨朱书墨书、金文墨书、玉版盟书、简牍帛书等先秦秦汉时期软笔书法作品115批288帧,一律为彩色图版,兼及同时期其他硬笔即书刻作品。该书紧密结合古文字、古文献学研究与考古发现的最新进展,深入揭示中国早期书法演进的脉络,在中国法书编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历史所甲骨学的大型学术资料文库建设的过程中,宋镇豪将常年及从海外访问讲学期间搜集购得的大量珍贵甲骨学资料,无私贡献给了历史所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学术资料的完备性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
针对人们现在对作为文化意义上的汉字兴趣越来越浓的现象,宋镇豪指出,古老的甲骨文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意义。古文字因为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汉字的影响力无需赘言。中国南北方言差异很大,用方言可能无法交流,但我们把字写在纸上,不需任何解释就能沟通,这是一种文化向心力。其实我们看到甲骨文的一个字,看它的字形,就能体会到那种一以贯之的历史延续,能感受到几千年来文脉的贯通,能增强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
<ref>(本文为戴红撰写,基本可概述宋镇豪老师的学术生涯。)</ref> ==文献来源=={{Reflist}}[[Category:中国历史学家]]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