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燕昭襄王

增加 12,47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燕昭襄王]]'''{{BD|?||前279年||}},'''姬'''姓,名'''职''',中国[[战国时期]]的[[燕国]]君主。[[燕王哙]]之子。简称'''昭王'''或'''襄王'''。燕王哙死后,燕人共立为燕王,在位期间燕将[[秦开]]大破[[东胡]]及朝鲜<ref>[http://lywsw.cn/article/lsxp/200811/20081121144044.Html 邱华东]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209032651/http://www.lywsw.cn/article/lsxp/200811/20081121144044.Html |date=2010-12-09 }}</ref>、上将军[[乐毅]]联合五国[[济西之战|攻齐]],佔领[[齐国]]七十多城(齐国疆土只剰[[莒国|莒]]、[[即墨]]二城),造就了燕国盛世。
==='''人物生平'''===
'''内乱即位'''
昭王任内(前283年)有燕将[[秦开]]在[[东胡]]作为燕国的人质,东胡人很信任他。秦开归国后,起兵袭击东胡及朝鲜,「东胡却千馀里」、取朝鲜“地二千馀里,至满番汗爲界”,结果大大开拓了燕国的疆域,辽东及辽西地区成为燕国版图,而燕国亦随即开始修筑北长城。北长城西端起自[[造阳]](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东北),向东到达[[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北面)<ref>《[[史记]]·[[匈奴]]列传》:「其后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郄千馀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ref><ref> Wu, Hung, "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Loewe and Shaughnessy (1999), pp.654, 664-5.</ref><ref>《魏略》曰:“昔箕子之后朝鲜侯,见周衰,燕自尊爲王,欲东略地,朝鲜侯亦自称爲王,欲兴兵逆击燕以尊周室。其大夫礼谏之,乃止。使礼西说燕,燕止之,不攻。后子孙稍骄虐,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馀里,至满番汗爲界,朝鲜遂弱。及秦并天下,使蒙恬筑长城,到辽东。时朝鲜王否立,畏秦袭之,略服属秦,不肯朝会。”</ref>。
 
==='''主要贡献'''===
 
'''[[郭隗]]献计'''
 
[[燕昭王]]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如今[[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魏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重用[[乐毅]]'''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愍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如今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
 
[[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齐愍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愍王]]逃回[[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愍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
 
'''[[秦开]]却胡'''
 
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曾有一次大规模的成功扩张行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便是[[秦开]]却[[东胡]]取[[辽东]]的战功。历史资料有二:
 
“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史记.匈奴列传]]》
 
“后子孙稍骄虐,国人离志,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鲜]]遂弱”《[[三国志.东夷传]]》注引《[[魏略]]》
 
史料没有指出具体年代,今人多以[[秦开]]破[[东胡]]为[[燕昭王]]时事。 却可大致推出。[[燕昭王]]为全力谋齐,乃以[[燕国]]贵胄(包括[[秦开]])入质[[东胡]]以求稳定后方。至[[燕武成王]]时,深悉[[东胡]]虚实的[[秦开]]回国。[[武成王]]乃以[[秦开]]统大军北击[[东胡]],大获全胜,[[东胡]]向北退却逃遁,[[燕国]]北境大展,号称拓地“千余里”。燕军又乘胜东击[[辽水]]一带的[[朝鲜]],夺取了[[辽东]]的广大地区,极边甚至伸过今[[鸭绿江]]以南。“直至[[满番汗]]为界”。[[秦开]]之功,堪与[[乐毅]]媲美。
 
[[秦开]]就是在[[东胡]]的一次掠夺中被强势的胡人作为人质走进[[东胡]]的。也许是北方游牧民族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没有多少粮食可以果腹,更没有中原精细的衣饰可以安逸,他们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白云和地上奔走无常的牛羊。为了生存,他们南下。依仗着自己强壮的体魄,骚扰[[中原]],横行乡里,烧杀抢掠,燕地边城的居民只能背井离乡,丢下身后曾经的故乡。[[秦开]]就这样背景下走进[[东胡]]的。一次贩马途中,蓄谋已久的[[秦开]]脱离了队伍,恰巧[[燕国]]的队伍巡防经过。回国后,[[秦开]]被任命为大将,开始了他训练兵士生涯。此时[[燕国]]国君为历史上有名的[[燕昭王]](还有一说,说[[秦开]]却胡的年代在[[武成王]])随着[[昭王]]励精图志,[[燕国]]国力已经逐渐强盛,眼看[[东北]]边境人民遭难,他下定决心彻底平定边患。对于带兵打仗的人选,他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将率军驱胡重任交给在[[东胡]]做过人质的[[秦开]]。[[秦开]]是[[燕国]]名将,非常富于作战经验,久经沙场,百战百胜,并对[[东胡]]的情况十分熟悉,公元前283年[[秦开]]率军迎战[[东胡]],燕军自西向东,由[[妫水]]流域(今[[延庆]]境内)向[[密云]]地区的[[渔水]](今[[白河]])、[[鲍丘水]](今[[潮河]])流域推进,一路斩关夺隘,马踏平川,[[东胡]]军虽奋力抵抗,却无法阻挡燕军凌厉的攻势,只得一路退却,燕军乘胜追击,接连收复失地。在连连胜利之下,燕军士气更加旺盛,一鼓作气向[[东北]]追歼[[东胡]]。抵抗无用,一直退却到千余里外的今[[西辽河]]上游。此时的[[秦开]]站在燕北边地,谋划安定策略。效法[[赵国]],动员军民大修障塞,于是长达两千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如今依旧存于今天的[[建平]]北部,不过只是其中的一段,不过只是如今风雨的侵蚀,残存破败,却也依稀可辨燕为巩固新区,也效赵之所为,动员军民大修障塞,是为长达两千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后来,燕又在广袤的新领土上陆续设立了[[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诸郡,燕在幅员上一跃超过赵齐越三国,仅次于秦楚,在列国中位居第三。
 
==='''轶事典故'''===
 
[[燕昭王]]者,[[哙王]](明许自昌刻本——以后简称许刻本——哙王作王哙)之子也。及即位,好神仙之道。仙人甘需臣事之,为王述昆台登真之事,去嗜欲,撤声色,无思无为,可以致道。王行之既久,谷将子乘虚而集,告于王曰:“西王母将降,观尔之所修,示尔以灵玄之要。”后一年,王母果至。与王游燧林之下,说炎皇钻火之术。然绿桂膏以照夜,忽有飞蛾衔火,集王之宫。得圆丘砂珠,(砂珠原作朱砂。据明抄本、陈校本改。)结而为佩。王登捱(明抄本捱作掘。本书卷四零二引拾遗记作握。)日之台,得神鸟所衔洞光之珠,以消烦暑。自是王母三降于燕宫,而[[昭王]]狥于攻取,不能遵甘需澄静之旨,王母亦不复至。甘需白:“王母所设之馔,非人世所有,玉酒金醴,后期万祀,王既尝之,自当得道矣。但在虚疑纯白。保其遐龄耳。”甘需亦升天而去。三十三年,王无疾而殂,形骨柔软,香气盈庭。[[子惠王]]立矣。(出《[[仙传拾遗]]》)
 
【译文】  [[燕昭王]]是[[哙王]]的儿子,即位以后,非常爱好修炼成仙的道术。他朝中有个叫[[甘需]]的大臣就是个仙人,常给[[燕昭王]]讲述登[[昆仑山]]修道的事,告诉他只要去掉心中的私欲,不接触女色和游乐,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作,清心寡欲,就可以得道。[[燕昭王]]照甘需的要求实行了很久。有一次仙人谷将子驾云来到[[燕昭王]]宫中对他说,“[[西王母]]将要降临,她要看看你修道的情况,指点你修炼的诀窍。”过了一年,[[西王母]]果然降临,和[[燕昭王]]一起在燧林游玩,告诉他[[炎帝]]钻木取火的方法。到了夜间,就点燃起桂树的膏脂照明,这时突然有很多飞蛾口衔着火聚集到[[燕昭王]]宫中,火球变成了圆丘形的砂珠,[[燕昭王]]就把它们串成了玉佩。[[燕昭王]]登上离太阳最近的一座高台上,得到了神鸟衔来的一颗宝珠,这宝珠能使人避开太阳的炎热。后来[[西王母]]又三次降临[[燕昭王]]的宫中。而[[燕昭王]]忙于攻城略地,处理国事,没有遵照甘需当初说的话去静心修炼,[[王母]]就再也没来过。甘需说:“[[西王母]]所设的酒宴,不是人世间的东西,那些玉酒金液,都是需要万年的时间酿制用来供神仙享用的,[[燕昭王]]既然吃了,自然就得道了,只要虚心高洁的静修,自然会保持长生的。”后来甘需也升天而去,三十三年后,[[燕昭王]]无病而死。他死后身体骨骼十分柔软,身上散发出的香气溢满于宫中。[[燕昭王]]死后,他的儿子[[惠王]]作了国君。
 
'''鞭打太子'''
 
一天,[[燕国]]王宫里的内侍和卫兵都在交头接耳的议论,[[燕昭王]]为何一反常态,竟怒气汹汹地把[[太子]]打了二十大板。原来[[太子]]受了大夫[[骑劫]]的挑唆,向[[昭王]]进谗言,说大将[[乐毅]]费了三年工夫还打不下[[齐国]]的[[莒城]]和[[即墨]]两个地方,是[[乐毅]]阴谋以恩德感化两地的[[齐国]]百姓,等齐民真归顺了,[[乐毅]]便可当上[[齐王]]。[[昭王]]始终认为[[乐毅]]是知己,一听此话便蹦了起来,给[[太子]]一顿好揍,指着[[太子]]的鼻子骂他是个忘恩负义的畜牲,说:“先王的仇是谁给咱们报的?[[乐毅]]的功劳简直没法说,咱们把它当作恩人还不够尊敬,你们还要说他的坏话!就是他真做了[[齐王]],也是应该的。”
 
[[昭王]]责打了太子后,立即派使者拿[[节杖]]去见[[乐毅]],立[[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动,对天起誓,情愿死也不接受封王的命令。此后,[[乐毅]]更加尽心尽力地为[[燕国]]效劳。
 
在[[中国]]历史上,大张旗鼓的招贤纳士之举,莫过于[[燕昭王]]高筑黄金台。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五言诗颂扬这千古佳话:“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据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高筑黄金台'''
 
[[燕昭王]]为了广招天下有才之士来帮助他兴国复仇。他就询问了大臣[[郭隗]]。
 
[[郭隗]]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大王您如果真想招贤纳才,不妨就从我身上做起,让天下人都看到,像我这样不才的人尚且收到您如此的尊重,何况那些德才大大超过我的人呢?这样国内外的贤才就会不远千里向我国聚集了。”
 
[[燕昭王]]按照[[郭隗]]的主意,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选择了一个吉祥的日子,举行隆重的仪式,恭恭敬敬地把[[郭隗]]请到新宫殿里去住。[[燕王]]每天都要像学生请教老师那样前去探望。[[昭王]]还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高台,用以招徕天下贤士。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进见礼。这座高台便是著名的“[[黄金台]]”。
 
== 在位年代 ==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