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客家围屋

增加 3,89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客家围屋
| 图像 =
[[File:6caf1e4baf2d348a97019b2ab842caf0 1506054108416291.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5%AE%A2%E5%AE%B6%E5%9B%B4%E5%B1%8B&src=tab_www&correct=%E5%AE%A2%E5%AE%B6%E5%9B%B4%E5%B1%8B&ancestor=list&cmsid=fba5250ea406827097c246288a72732a&cmras=6&cn=0&gn=0&kn=50&crn=0&bxn=0&fsn=110&cuben=0&pornn=0&adstar=0&clw=233#id=6caf1e4baf2d348a97019b2ab842caf0&currsn=0&ps=83&pc=83 原圖鏈接][http://www.naic.org.cn/html/2017/gjzg_0922/22740.html 来自中国民族建筑网]]
| 出生日期 =
| 国籍 =
| 职业 =
| 知名于 = <br></br> </br> </br> </br>
}}
提到客家文化,不得不提[[客家围屋]],它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堪称世界建筑一绝。
 
客家人经历了无数风霜雪雨、战火纷飞,今天,这些围屋依旧巍然挺立,依然发挥着聚拢客家人的作用,成为了离开此地的客家人魂牵梦绕的“故乡”的代名词。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见到围屋的踪迹。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原因,中原人历经五次南下大迁移,先后定居南方的广东、福建等地。因为离开故土,所以这些南迁的汉人一直自称为“客”,寓为客居他乡之意。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围龙屋便由此而来。<ref>[https://www.sohu.com/a/230030939_366506 客家围屋:“围”住了人心聚向,故土乡愁],搜狐网,2018-05-01</ref>
 
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见、保存最多的一种,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
客家传统经典民居有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客家围屋是其中最常见、现存最多的一种。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客家围等,它结合客家古朴遗风及南方地域文化的特色,是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之一。在我国的闽粤赣三省,分布着许多独具特色客家围屋。 <ref>[https://www.360kuai.com/pc/903331546611955f8?cota=4&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广东最美的客家围屋,藏在梅州深山400年,乍听名字有点风尘味],快资讯,2019-06-13</ref> 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围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南下大迁移,先后定居南方的广东、福建、江西、香港新界等地。因为离开中原故土,所以这些南下迁移的汉人一直自称为“客”寓为客居他乡之意。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古代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亦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士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和最为著名,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见到围屋的踪迹,主要集中在广东的惠州、河源、梅州、韶关、深圳 ,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三明,广西的贺州、玉林、防城港 ,台湾新竹、苗栗、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其他客家人聚居地。<ref>[http://www.naic.org.cn/html/2017/gjzg_0922/22740.html 客家围屋 古朴南方文化民居代表],中国民族建筑网,2017-09-22</ref>
著名的客家围代表有[[蔡蒙吉故居]] 、[[鹤湖新居]]、[[大万世居]]、[[九厅十八井]]、[[田丰世居]]、[[新桥世居]]、[[新乔世居]]、[[东升围]]、[[林寨古村]]、[[环水楼]]、[[茂盛世居]]、[[客家排屋]]、[[观澜版画村]]、[[龙田世居]] 、[[馨梓围]]、[[贵湖塘老围]] 、[[洪围]]、[[玉田世居]]、[[崇林世居]]、[[南阳世居]]、[[大塘世居]]、[[碧滟楼]]、[[苏家围]]、[[四角楼]]、[[曾生故居]] 、[[南华又庐]]、[[仁厚温公祠]]、[[磐安围]]、[[满堂客家大围]]、[[进士第]]、[[东生围]]、[[善述围]]、[[承德楼]]、[[栗园围]]、[[人境庐]]、[[济济楼]]、[[泰安楼]]、[[肇庆堂]]、[[德先楼]]、[[李惠堂故居]]、[[光禄第]]、[[崇庆第]]、[[阮啸仙故居]]、[[福田世居]]、[[西埔新居]]、[[秀岭世居]]、[[璇庆新居]]、[[继善楼]]、[[李和美]]、[[正埔岭世居]]、[[回龙世居]]、[[两秀新居]]、[[丘逢甲故居]]、[[长兴围]]、[[辑瑞庐]]、[[牛角屋]]、[[光禄世居]]、[[棣华居]]、[[联芳楼]] 、[[原膴隆基]]、[[大王屋]]、[[李和美]]、[[棣华围]]、[[大刘屋]] 等。
广东梅州、深圳、惠州、河源以及江西赣州、福建龙岩、香港新界等地区,是客家人聚居的主要区域之一。客家人的传统居所--客家围屋,主要分布于粤东、粤北、赣南,东江流域和环处珠江口的深圳、香港等地,其内涵丰富,形式多姿多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粤港地区的客家围屋,大体可以分为15种类型,其中尤以围龙式围屋、城堡式客家围、深圳碉楼、四角楼最具地方特色。
[[File:3c454b50c0e03a190d4f6b63df00fa56 537hs.jpg|缩略图|居左|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5%AE%A2%E5%AE%B6%E5%9B%B4%E5%B1%8B&src=tab_www&correct=%E5%AE%A2%E5%AE%B6%E5%9B%B4%E5%B1%8B&ancestor=list&cmsid=fba5250ea406827097c246288a72732a&cmras=6&cn=0&gn=0&kn=50&crn=0&bxn=0&fsn=110&cuben=0&pornn=0&adstar=0&clw=233#id=3c454b50c0e03a190d4f6b63df00fa56&currsn=0&ps=83&pc=83 原圖鏈接][https://www.quanjing.com/imgbuy/QJ9110288578.html 来自全景]]]
'''布局样式'''
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在兴宁花螺墩罗屋就有一座6围的围龙屋。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
 
'''围龙式围楼'''
也称半圆形围屋或者方形围屋,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梅州、惠州、河源、深圳以及江西省的赣州等地。围龙式围屋是围屋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典型的客家传统礼制和伦理观念以及风水和哲学思想的具现。围龙式围屋一般背靠山坡而建,其结构以中间的正堂或堂屋为基准。正堂一般是二进至三进,呈方形结构,分为上堂、中堂和下堂(三进)。正堂左右两旁有同样是方正结构的横屋,简称为"横"。自正堂向外以同心半圆形的房屋结构一层层扩张,每一层称为一"围"或一"围龙"。围龙的层数和一侧横屋的排数一般是相等的。普通的围龙屋有"两堂两横一围龙"(中间有个正堂、两侧各有一排横屋、对应一层围龙)、"三堂二横一围龙"、"四横一围龙"(一围龙对应两排横屋)、"四横双围龙"(两层围龙)等等,最多可以达到"十横五围龙"之多。
围龙屋前一般会有一个半圆形的水塘,使得总体看来如同一个太极的图案:陆上屋为阳,屋前水为阴。这也是客家文化中的风水理论的体现。
围龙屋前一般会有一个半圆形的水塘,使得总体看来如同一个太极的图案:陆上屋为阳,屋前水为阴。这也是客家文化中的风水理论的体现。
'''圆形围楼'''
典型:福建土楼圆形的围龙屋简称土楼、圆楼或圆寨,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由于其正圆形的外形和全封闭的设计,较早为世人所知。客家式圆楼可能是围龙式的客家围屋和闽南当地的福佬人的土楼结合的结果。和围龙式的客家围屋相比,圆形土楼具有更强的防御性功能。修筑圆楼需要用到质地特殊的黄土,将刚挖好的黄泥堆放三个月,经过特殊的发酵过程而形成"熟泥",再经过数道搅拌程序,将煮至融化的糯米浆加入黑糖或蜂蜜,再倒入熟泥中一起搅动,方能使用。自诏安来到台湾云林的诏安客可能在当地找不到合适的建材,而无法建造圆楼,只能建造"ㄇ"字形的房子,并连成集村的形式。
 
'''方形围楼'''
典型:四角楼方形的围楼主要分布在赣南和粤北,也称为四角楼。和圆形围楼一样,四角楼注重的是建筑的防御性,四条边上一般有二至四层的围楼,四个边角都是碉楼或炮楼,有如堡垒。中间仍然保持"三堂二横"的祠堂形式,或者浓缩为一间祖祠。代表性的方形围楼有江西安远的东升围和龙南关西新围、燕翼围等等,东升围是中国最大的客家方形围屋,关西新围和燕翼围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
崇林世居,是广东省惠州市最大的客家围屋(广东第二大),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大山下村
'''椭圆形围楼'''
椭圆形围屋是将一般的围龙式围屋的前坪(本来是水塘的部分)也围起来,称为前围,从而成为一个类似于带跑道的足球场的形状。这种围屋比起围龙式围屋来也是更加强调防御性。代表性的例子有闽西的长汀县涂坊乡的"为南堂",以及台中东势的围龙屋群落。
围龙屋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又被称为"世界民居奇葩"。如今,客家人已走出封闭的围龙屋,走出狭窄的山门,走向辽阔的世界,围龙屋成为一种历史的遗迹、一种独特的景观。
[[File:2723137f7dde759d734cbc7dcd1d0968 37d80004c870de6f605b.jpg|缩略图|居左|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5%AE%A2%E5%AE%B6%E5%9B%B4%E5%B1%8B&src=tab_www&correct=%E5%AE%A2%E5%AE%B6%E5%9B%B4%E5%B1%8B&ancestor=list&cmsid=fba5250ea406827097c246288a72732a&cmras=6&cn=0&gn=0&kn=50&crn=0&bxn=0&fsn=110&cuben=0&pornn=0&adstar=0&clw=233#id=2723137f7dde759d734cbc7dcd1d0968&prevsn=110&currsn=170&ps=203&pc=60 原圖鏈接][https://www.toutiao.com/i6459885211487306254/ 来自今日头条]]]
'''代表性的围龙屋'''
松山下赖屋,又名松山下老屋,位于广东省梅州兴宁市永和镇长安村,是典型的客家围龙屋。由于老屋刚好坐落在松山下,故名松山下老屋。松山下老屋是长安村最大的老屋,也是兴宁市著名的老屋之一。松山下老屋一带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气候宜人,特别适合居住。二〇〇九年八月,松山下老屋被兴宁市人民政府评为"兴宁市客家民居保护单位特色古民居"。
九栋居位于梅州市蕉岭广福镇,建于清康熙年间,内设9个厅堂,9个屋栋,前后共有6个大门,整座建筑4165平方米,共134个房间,是罕见的大型客家民居。
 
'''建筑风格'''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 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无秘密可言。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分布区域'''
客家土楼分布的主要区域是分处博平岭南脉西东两侧的闽西南和粤东北几个县市,特别是客家话和闽南话这两大方言交界地区。如龙岩、湖雷、古竹、岐岭、大溪、湖坑、下洋几个乡镇,南靖西北部的奎洋、梅林、书洋3乡,平和西部的芦溪、霞寨、合溪、秀峰、九峰几个乡镇,诏安西北部的秀篆、官陂2乡,以及大埔东南部的双溪、枫朗、桃园、丰顺西部的官西,饶平北部的上善、三饶等几个乡镇。历史上自宋代以来,这里是汀州、漳州、梅州、潮州4州分界线,迄今除极小析分以外,基本无变化。十分值得注意的是,汀州、梅州2州境内居民悉为客家人,而漳、潮2州边境有客家人渗透现象。3种典型土楼中,五凤楼主要分布在永定高陂、坎市、湖雷3乡,这里平川面积较大,耕地多且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客家地区中盛产粮、烟、煤的聚宝盆,与一般"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贫瘠景象大不相同,应该看到,正是这里的发达经济提供了使五凤楼得以建造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同时因为距离边境冲突地区较远,生存环境相对安宁。故住宅强调尊卑秩序而无须专注于防御,五凤楼总数甚少。方楼主要分布在龙岩、永定、南靖交界地区。博平岭纵贯其间,宋代至今,为汀、漳2川的区划所在。方楼在3类土楼中数量最多。永定高陂镇649座(其中2座6层),坎市镇1016座(其中1座6层),抚市镇统计暂缺,湖雷镇609座,古竹乡统计暂缺,岐岭乡376座,大溪乡155座,湖坑镇201座(其中6座6层),下洋镇统计暂缺。南靖奎洋乡34座,梅林乡62座,书洋乡230座。无庸赘言,永定方楼总数占支配份量,撇开分布零散的几个乡镇不计,已有统计数字的6个乡镇共3006座。以平均500座计,则统计暂缺的3个乡共1500座,则永定一县3层以上的方楼总数超过4500座,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另须指出,上述全部方楼的楼主或建造者几乎都是客家人。龙岩适中镇居民属性不明,其通行土话亦非客家话非闽南话,但"适中大楼建筑师来自永定金丰,如肖姓,操木工而在适中定居"。南靖县11乡镇中,8个乡镇全为闽南人,只有奎洋、梅林、书洋3乡客家人闽南人混居,而且方楼集中客家人村落中。永定则为纯客家人居住县。方楼分布地是平川向山脊过渡区域,这里耕地较少,经济较差,交通不甚便利,历史上匪患械斗多发。因而方楼同五凤楼比,显然秩序感减弱而防御性增强。
 
'''独特性能'''
客家土楼建筑,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它们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蕴藏有深刻内容。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例,其建筑具有以下独特性能:
客家土楼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在这方面,3种典型均有其特点。 五凤楼一般选址于山脚向阳处,其立面中轴线上,下堂、中堂、上堂高度递增,作为主体的上堂居于支配地位。轴线两翼横屋与之呼应地渐次升高,其重叠的三角形山面对峙左右,形成极工整的秩序构图。虽不着力于细部刻绘,但那错落有致的九脊歇山,饱含雄浑古拙的韵味。 方楼的造型特征与五凤楼近似,唯其下堂和横屋的外墙另厚升高,形成更为壮观的整体。 圆寨是3种典型中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崇山峻岭之间,它以浑然一体的纯粹形态出现,正如茫茫大漠中的埃及金字塔那样,极具纪念性。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本色的黄土墙与大地密接。随时光流近,土墙出现无数不规则裂缝,更显得苍劲有力。圆寨是那样地苦心经营,却宛自天然,震撼人心,在当今方兴未艾的土楼旅游热中,圆寨具有最强的吸引力。 形走马楼系由方形楼演变而成。这种楼以2层楼为多数,一层为卧室、仓库。其有一个共同特点:在二楼的外部以木料架设一条外伸悬空的走廊。这种土楼是永定客家人在南迁过程吸收了南方土著"干栏"式民居的优点、创造性地运用中原先进的夯土技术构筑而成的,它能适应山区的复杂地形和多雨潮湿的气候,且简单易建、省工省料。还不一种是依山建造的一字形土楼,在楼正面及左右两侧筑起转墙,大门设于围墙一侧,全楼形似锁头,因而被称为"锁头楼"。
 
 
==参考资料==
==相关视频 ==
1,1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