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瘤头鸭

移除 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据福建农学院于70年代末在福建产区调查,在群众个体饲养的粗放条件下,生长较慢,平均初生重为40g,3、5月龄的体重,公鸭分别为1533 g和2200g;母鸭分别为1280 g和1550 g。据1980年福建农学院试验测定,初生重为47.6g,3、5月龄的体重,公鸭分别为2550 g和3310g母鸭分别为1675 g和1910 g。据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测定,8周龄[[公鸭]]重为1310g,母鸭为1050g,3、5月龄的体重,公鸭分别为2680g和3300g母鸭分别为1730和1790g。<br>
瘤头鸭的生长旺盛期比北京鸭迟2~3周,例如北京鸭及其杂交鸭多在7~8周龄屠宰,此时既可获得较大屠体,又可得到较高的饲料利用率;而瘤头鸭的生长旺盛期,母鸭为10周龄左右,公鸭为11周龄前后。国外某些优良瘤头鸭品系间杂交鸭,10周龄母鸭体重为2.2kg,11周龄公鸭体重为3.65 kg,每公斤增重耗精料各为3.27kg和3.26kg。瘤头鸭胸肌在8~12周龄期间生长最快,在此日龄屠宰可使屠体达到较高的出肉率和肉的品质,其中胸肉率可比北京鸭高8~9%。瘤头鸭的另一优良肉用性能是具有较好的饲料利用率,在一般情况下,10~11周龄肉鸭的每公斤增重耗饲料量不超过3.3 kg(相当于北京鸭7~8周龄的饲料利用率)。此外,该鸭种还具有自我平衡早期生长速度的能力,就是说,如果雏鸭在前期由于饲料条件不佳而导致生长速度低于正常标准,那么在后期如果改进饲养条件,到饲养期末(10~12周)仍可达到正常的增重标准,而且饲料利用率并不低。<br>
瘤头鸭与其他家鸭杂交产生的杂种鸭,在我国被称为[[半番鸭]]或[[骡鸭]],其最大特点是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和肉质好,胸肉厚实,且公、母体重差别较小,与其他家鸭一致。缺点是这种杂交受精率太低(60~65%),使之在大规模生产中应用受到影响。<br> 屠宰率,在一般饲养条件下,平均活重3.06kg的成年公鸭的半净膛屠宰率为81.4%,全净膛屠宰率为74%;平均活重1.59 kg的母鸭分别为84.9%和75%。瘤头鸭及其与[[北京鸭]]、[[建昌鸭]]的杂交鸭均具有良好的肥肝性能,3月龄以上肉鸭经过2~3周的人工强制填饲,每只可获肥肝300~400 g。此外,经填饲肥肝的鸭增重迅速,活重比填饲前大约高50一60%左右。
*产蛋性能<br>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