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勰

增加 3,808 位元組, 5 年前
新条目
'''刘勰'''字彦和,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一生仕途坎坷,虽担任过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其代表作《文心雕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有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
[https://mp.sohu.com/mpfe/v3 <img src="http://187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12/23/14/25/11f0b6ce576g213.jpg" alt="浮来山定林寺校经楼刘勰雕像" width="600px"> <br> <浮来山定林寺校经楼刘勰雕像,图片来自搜狐号>]
== 生平简介 ==
刘勰大约出生于宋明帝泰始初年(465—467),卒于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前后,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汉族。他的祖父刘灵真,系刘宋王朝的司空刘秀之的弟弟;他的父亲名刘尚,曾任职级不高的武官越骑校尉。<ref>王志彬译注. 《文心雕龙》前言</ref>刘勰是汉朝皇族后裔,祖先是汉高祖刘邦最长庶子齐王刘肥。但“刘勰并不是出身于代表大地主阶级的士族,而是出身于家道中落的贫寒庶族。”<ref>王元化. 《文心雕龙创作论》</ref><br><br>
少年贫苦<br>
“勰早孤,笃志好学。”<ref>姚察. 《梁书·刘勰传》</ref>刘勰七岁左右时,父亲刘尚在保卫首都的战争中阵亡,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然而在他二十岁左右,母亲也离他而去。虽命途坎坷,但这些都没有夺去刘勰的志向。“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 <ref>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ref>自七岁起,刘勰即对未来怀有美好憧憬,颇有些自命不凡的意味。<br><br>
订经著书<br>
“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ref>姚察. 《梁书·刘勰传》</ref>为母守孝三年之后,刘勰进入了京师建康(今南京)的钟山名刹,香火鼎盛的皇家寺院——定林寺,此时的刘勰应已有了较好的儒学文化基础。此后十余年,刘勰作为佛教大师僧祐的助手,整理校订经卷,完成了大丛书佛教经论的编订这项巨大的工程,经僧祐审阅,成为定林寺的传世经藏。在此期间,刘勰虽在寺院的氛围下日夜熏陶,博览群经,在佛学方面达到了“博通经论”的程度,但他並沒有剃度出家。<br>
“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ref>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ref>在三十岁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手拿丹红的祭器,跟随孔子向南方走。刘勰对孔子推崇之至,认为孔子是“大圣人”,而在注释经典方面,已有诸位大儒在前。
-------待继续------------

刘勰
== 作品介绍 ==
“然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乞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文集行于世。” <ref>姚察. 《梁书·刘勰传》</ref><br>

== 语录鉴赏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br>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br>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br>夫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br>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br>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br>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br>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br>弥纶群言,研精一理,义贵圆通,辞忌枝碎,沦如析薪,贵能破理。
== 资料来源 ==
{{Reflist}}
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