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61
次編輯
變更
向异
,無編輯摘要
原名安鸿麟, [[ 山西平遥人 ]] ,1926年出生,中国著名电影作曲家。少年时代因家境贫困,曾当过小长工。他的少儿时代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度过的。他13岁就参加了八路军,在这所考验生死的革命大学里,向异学文化、学做人、学爱国的道理,也学会了作曲。极有音乐天赋的向异,满脑子是民歌调调,平时哼哼唱唱,一来劲儿就写成了歌曲。领导看他是个人才,他16岁时就被选送到延安的部队艺术学校学习音乐。两年后,他创作的第一个音乐作品小歌剧《怀乡曲》在当年延安的春节晚会上公演,受到好评.
少年时代因家境贫困,曾当过小长工。他的少儿时代是在烽火连天的 抗 日 战 胜利前夕 争中度过的。他13岁就参加了八路军,在这所考验生死的革命大学里 ,向异 被调进延安电影团 学 习 文化、学做人、学爱国的道理,也学会了作曲 。 从此,就与电影 极有 音乐 结下不解之缘。1946年 天赋的向异 , 电影团开赴东北、接管日寇的“ 满 影”后 脑子是民歌调调,平时哼哼唱唱 , 一来劲儿就写 成 立东北电影制片厂 了歌曲 。 向异和另一名革命音乐家何士德负责电影 领导看他是个人才,他16岁时就被选送到[[延安]]的[[部队艺术学校]]学习 音乐 。两年后,他 创作 。向异还参与组建了“东影”乐团(现长影乐团 的 前身),发现和培养了李克武、尹升山等多名日后成为中国电影 第一个 音乐 作品小歌剧《[[怀乡曲]]》在当年[[延安]] 的 骨干。1948年参加《全国第六次劳动大 春节晚 会 》纪录片作曲 上公演 , 初露才华,并立志献身电影音乐 受到好评 。 曾为纪 <ref name="VIP">{{cite web |url=http://http://www.cqvip.com/QK/80258X/201105/37465763.html |title=向异访谈 录 片《民主东北》、《解放天津》等谱写音乐 VIP| accessdate=2012-11-27}}</ref> 。
建国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作曲。向异的成名作是:1952年为北影的大型纪录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谱写的主题歌《[[淮河两岸鲜花开]]》。这首歌是那个沸腾时代的产物,也是那段战天斗地历史的见证。它以优美的旋律,洋溢着对幸福未来的美好憧憬。歌曲乘着电影的翅膀,带着鲜花的芬芳,飞入人民群众的心田。他还曾先后为大型纪录片《[[红旗漫卷西风]]》,故事片《[[草原上的人们]]》(与通福合作)、《[[林冲]]》、《[[乔老爷上轿]]》、《[[51号兵站]]》、《[[李双双]]》、《[[北国江南]]》、《[[等到满山红叶时]]》、《[[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代号213]]》等影片作曲。 1953年,向异和蒙族作曲家通福合作。为影片《[[草原上的人们]]》配乐,其中《[[敖包相会]]》《[[草原牧歌]]》两首插曲传唱至今。当年为这部影片的音乐,人民日报专门组织了吕骥、孙慎、郑律成、李凌、陈田鹤、李焕之、赵沨等著名音乐家、评论家参加讨论,肯定它开创了中国电影民族化、交响化的先河。《[[李双双]]》的电影音乐,于1962年被《[[大众电影]]》杂志社评为观众最受欢迎的五部电影音乐之一。为大型纪录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主题歌《[[淮河两岸鲜花开]]》谱曲,于1954年在文化部、全国文联、音协等单位举办的首届全国歌曲评奖中获二等奖;并入选1955年日本出版的《[[中国名歌集]]》。《[[草原上的人们]]》插曲《[[草原牧歌]]》、《[[敖包相会]]》均被中国音协收入《[[中国电影歌曲选集]]》和《[[建国三十年来声乐作品选]]》。《[[李双双]]》插曲《[[小扁担三尺三]]》,于1963年被《[[歌曲]]》等杂志评为最受观众欢迎的电影歌曲之一;《[[等到满山红叶时]]》插曲《[[满山红叶映彩霞]]》也广为流传。
==参考文献==
{{reflist}}
向异的电影音乐创作与我国各种传统乐器的演奏是分不开的,他运用节奏、旋律的特点,加上乐器清新、自然的声音,为每一部影片创作出了既有鲜明的风格韵律,又不失民族风范的乐曲,标民族音乐之新,立电影音乐之异,成为他音乐创作的目标,成为我国一位优秀的电影作曲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电影音乐创作生涯中,向异不断摸索电影音乐的规律,挤时间学习和声、复调、配器和曲式,深入生活,拜人民群众为师。因此,他创作的《李双双》《林冲》《51号兵站》《北国江南》《等到满山红叶时》等30余部电影音乐,大多风格鲜明,音乐形象饱满,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