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太宗

移除 948 位元組, 5 年前
即位争议
=== 即位争议 ===
有野史<ref>{{Cite web|url=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s/%E7%BA%8C%E6%B9%98%E5%B1%B1%E9%87%8E%E9%8C%84|title=续湘山野录|accessdate=2018-09-11|author=文莹【北宋】|date=|work=|publisher=|language=zh-Hans|quote=是夕果晴,星斗明灿,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丑角反。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ref> 记载认为宋太宗即位之事甚为蹊跷,有弑兄谋朝篡位之嫌,即「[[烛影斧声]]」之疑桉。
一般来说,新皇帝在先帝驾崩后羿年改元。宋太宗的改元时间是继位当年的农曆十二月<ref>{{Cite web|url=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f/004.htm|title=宋史卷四 本纪第四 太宗一|accessdate=2018-09-11|author=|date=|work=|publisher=}}</ref> ,当时距离农曆新的一年已经只剩下几天而已。这一点为后人所诟病,也为即位争议留下了另一个颇具争议性的口实。
为确保政权合法性,太宗抛出其母[[昭宪太后|杜太后]]遗命之说,即「[[金匮之盟]]」。在[[宋朝|宋]][[建隆]]二年(西元961年),即太祖[[即位]]的第二年,[[昭宪太后|皇太后杜氏]]临终前,告诫太祖前朝[[后周]]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继位的[[君主]]过于年幼。若要常保大宋江山,必须要[[兄终弟及]],传位给年长的皇室成员当[[天子]]。[[赵匡胤|太祖]]死后先传其弟'''光义''',再传弟[[赵廷美|光美]](后改名为[[赵廷美|廷美]]),等到皇兄的儿子成人,再由皇弟传回给皇兄的儿子,即太祖长子[[赵德昭]]。[[赵普]]入宫记录遗命,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ref>《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第一 后妃上》: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乐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ref>。
4,8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