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太宗

移除 532 位元組, 5 年前
统治时期
=== 统治时期 ===
太宗稳固[[帝位]]后,继续统一事业。其后,割据[[福建省|福建]][[漳州市|漳]][[泉州市|泉]]两[[府 (行政区划)|府]]的[[陈洪进]],割据[[吴越国|吴越]][[钱弘俶|钱氏]]相继归降。太宗遣大将[[潘美]]挥师北上围攻[[北汉]]都城[[太原市|太原]],击退辽国援兵,灭亡北汉,终于结束了[[安史之乱]]后近二百年[[藩镇割据]]的局面<ref>{{Cite book|author=|title=《大百科》|pages=|publisher=|isbn=|language=}}</ref>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太宗不顾众臣反对,趁伐取[[北汉]]之势,从[[太原市|太原]]出发展开北伐。北伐初期一度收復河北[[易县|易州]]和[[涿州市|涿州]]。太宗志得意满,下令围攻[[北京市|燕京]],宋军与辽人在[[高粱河]]畔展开激战<ref>{{Cite book|author=黄仁宇|title=《中国大历史》〈第十一章 北宋:大胆的试验〉|pages=第157页|publisher=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isbn=957-08-1068-8|language=zh-tw}}</ref> 。太宗亲临战场,结果受伤中箭,乘驴车仓惶撤离,北伐未果。980年,宋朝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宝]]上奏宋太宗,请求趁交趾([[越南]])[[丁朝]]内乱之机南下讨伐,恢复汉唐故疆,统一[[越南|交趾]]([[越南]])。宋太宗任命侯仁宝为交州陆路水路转运使;任命兰陵团练使[[孙全兴]]、漆作使[[郝守俊]]、鞍辔库使[[陈钦祚]]、左监门将军崔亮为兵马都部署;宁州刺史刘澄、军器库副使贾湜、供奉官阁门祗候王僎为兵马都部署,伺机进攻丁朝。但在981年[[白藤江之战 (981年)|白藤江之战]]中先胜后败,统一交趾(越南)的计划最终成为泡影,交趾(越南)得以保持独立地位。[[雍熙]]三年(986年),太宗遣潘美、[[杨业]]、[[田重进]]、[[曹彬]]、[[崔彦]]五位大将分东中西三路,以东路为主再行北伐。西路、中路军进军顺利,而主力东路军屡遭辽军挫败,粮道被切断,终未能与中西二路汇合,于[[岐沟关之战|岐沟关]]大败而溃。中、西二路亦只得南撤。西路主将杨业因掩护军民南撤被辽军俘虏,在狱中绝食三日而死。之后,北宋在对[[西夏]][[党项]]族的[[三川口之战|三川口]]、[[好水川之战|好水川]]、[[定川寨之战|定川寨]]等战役中屡次失败,但因[[西夏|其]]厌战,与宋廷议和。太宗朝以亲信[[傅潜]]、[[王超 (北宋)|王超]]、[[柴禹锡]]、[[赵镕]]、[[张逊 (宋朝)|张逊]]、[[杨守一]]及[[弭德超]]等为禁军统帅,多庸碌之徒,临阵惧战。元人修《宋史》时称:“自柴禹锡而下,率因给事藩邸,以攀附致通显……故莫逃于龊龊之讥。”几次边陲防线的失利、后方起义的爆发遏制了北宋进一步开闢疆土,太宗的施政也不得不转为重内虚外<ref>{{Cite book|author=|title=《大百科》|pages=|publisher=|isbn=|language=}}</ref> 。太宗本人附庸风雅,喜好诗赋,政府也因此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之风因而展开。太宗喜好书法,善[[草书|草]]、[[隶书|隶]]([[八分]])、[[行书|行]]、[[篆书|篆]]、[[飞白体|飞白]]等数种字体,尤其善书飞白体,宋朝的货币[[淳化元宝]]也是太宗亲自题写的<ref>{{Cite book|author=王明荪|title=《中国通史 宋辽金元史》〈第一章 宋的建国-统一之局的再造〉|pages=第13页}}</ref>
=== 晚年 ===
4,8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