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31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长春人卫站研究领域包括空间目标精密测定轨、卫星动力学、天文地球动力学和 [[ 天体物理学 ]] 。
截至2010年6月,长春人卫站共有职工70余人,拥有4个研究室、4个野外台站,设有1个二级学科 [[ 硕士 ]] 点。 [1]
==发展历史==
1957年10月4日, [[ 苏联 ]]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此中国科学院依据1957年12月11日签订的中苏两国科技合作协定,成立了中国人造卫星观测网络。1958年2月,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简称长春人卫站)随之诞生。成立之初长春人卫站以目视光学观测为主,当时隶属于 [[ 紫金山天文台 ]] ,主要任务是跟踪观测原苏联发射的世界上第一颗 [[ 人造地球卫星 ]] 。
1966年,开始“ [[ 文化大革命 ]] ”,在此期间观测工作受到极大干扰。
1967年至1970年,由于“停产闹革命”中断观测工作。 [2]
1974年,因观测需要长春人卫站迁至 [[ 长春市 ]][[ 净月潭 ]] 西山,继续开展光电观测工作。
1998年,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GNSS研究室成立。 [3]
2001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 [[中国科学院 北京天文台 |北京天文台]] 、 [[中国科学院 云南天文台 |云南天文台]] 、乌鲁木齐天文工作站、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和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整合为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4]
2003年7月,经 [[ 中国科学院 ]] 批准,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成为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专业硕士 [[ 研究生 ]] 培养点,于2004年正式招生。 [5]
2007年,长春人卫站投资60多万元建成 [[ 东北地区 ]] 首家能演示岁差的天象厅。
==视频==